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我国家庭农场制度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5 17:25
  当前,农村空心化、务农老龄化、要素非农化、农民兼业化、农业副业化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农业经济的高成本与高风险并存是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和青壮年劳动力紧缺是我国现代农业面临的主要难题。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最重要的生产经营主体,是继承和发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经营体制机制优势的必然结果,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制度支撑,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现途径,是深化农村改革的现实需求,也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必要选择。家庭农场制度必将为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集约化与规模化,提高农民收入和劳动生产率,保证粮食安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保障基本农田质量,进一步解放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等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我国家庭农场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对其发展的制度支撑仍存在差距。本文围绕“什么是家庭农场制度—为什么要进行家庭农场制度创新—如何进行家庭农场制度创新”这一逻辑,运用制度变迁理论、演化博弈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和产权理论与交易成本理论等相关理论,通过理论分析、案例分析、比较分析、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重点对家庭农场的概念、制度与制度创新的内涵,... 

【文章来源】: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15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我国家庭农场制度创新研究


项目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总体布局,循环农业,洞庭湖区,家庭农场


图 3-1 洞庭湖区生态高值循环农业运行模式Fig3-1 Operation Mode of Ecological High Value CircularAgriculture in Dongting LakeArea3.2.3 家庭农场制度创新是转变资源利用方式的重大策略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其中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同时还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家庭农场制度创新必须紧跟时代步伐,面对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战略方向,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农业建设。(1)家庭农场制度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家庭农场是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制度则是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建立的家庭农场制度框架。这种制度框架体现了家庭农场的经营主体、市场主体、法律主体地位,体现了家庭农场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了家庭农场制度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一是家庭农场的经营主体、市场主体和法律主体定位,达到了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市场营销、法律责任的联结机制,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农产品质

农民


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农民工在就业地落户和实现家庭结构常态化提供了政策支撑。《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2014 年 3 月,李克强总理提出要解决好现有“三个 1 亿人”问题:“改造约 1 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促进约 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引导约 1 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2)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一代农业从业人员,与传统意义的农民具有本质区别:一是新型职业农民是市场主体;二是全职务农,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三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四是具有能创业的特点;五是经营较大规模土地并能获得较高收入;六是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受到社会的尊重[121]。目前,我国已基本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面向初中毕业生、青壮年农民和农业创业者,依托中等农业职业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利用远程教育体系、高等农业院校、农业科研机构、农技推广体系等多维社会资源,构建高端培训基地、基层培训站点、实践实训基地、田间地头课堂等特色化教育教学体系,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现代农民(图 3-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域文化与家庭农场制度创新策略——基于家庭农场利益主体演化博弈的分析[J]. 肖化柱,周清明.  农村经济. 2018(06)
[2]美法日家庭农场制度创新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 肖化柱.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3]家庭农场发展环境要素分析与实证验证?——基于吉林延边的调查数据[J]. 陈楠,郝庆升.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7(03)
[4]家庭农场不同管理模式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基于辽宁省典型案例的分析[J]. 杨淙云,王岩.  湖北农业科学. 2017(09)
[5]家庭农场制度创新研究述评[J]. 肖化柱.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05)
[6]家庭农场扶持制度的国外经验与借鉴[J]. 肖化柱,周清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7]多元主体协同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J]. 刘浩,高志强.  农业工程. 2017(02)
[8]家庭农场的环境相容、功能约束及破解路径:新制度经济学视角[J]. 张明月,薛兴利.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7(02)
[9]我国家庭农场的缘起与发展[J]. 王振,齐顾波,李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10]武汉市近郊区家庭农场发展问题研究[J]. 杨燕,汪为.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7(01)

博士论文
[1]基于演化博弈的“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与协调研究[D]. 解东川.电子科技大学 2015
[2]我国家庭农场发展问题研究[D]. 屈学书.山西财经大学 2014
[3]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的产学研合作形成机制的研究[D]. 殷辉.浙江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基于博弈论的家庭农场融资可得性研究[D]. 高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2]基于博弈分析的供应链成员企业广告投入策略研究[D]. 朱莹.广东工业大学 2015
[3]临安市家庭农场发展的调研报告[D]. 王斌.浙江农林大学 2014
[4]浙江省家庭农场发展对策研究[D]. 朱海涛.浙江农林大学 2012
[5]基于财政支出视角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D]. 王珍.广西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139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139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2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