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农地使用制度 ——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核心
发布时间:2021-07-01 08:44
去年的“两会”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三农问题”成了代表们最关注的焦点。农村基层干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呐喊震撼了我。毛泽东曾告诉我们:“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由此可见土地问题对“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性。2003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开始施行,该法第一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赋予农民长期、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应该说农民可以不再担心村乡集体经济组织以各种理由收回他们的土地了。但在一年多以来,农村土地问题及其矛盾纠纷却越来越严重。众所周之,在新中国建立后,我国逐步建立了土地的国家、集体所有二元结构模式。从农村发展来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农业得到一个飞跃性发展。但今天,农业发展似乎进入一个瓶颈阶段。要实现农业的第二次飞跃,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呢?从所有制角度看,如果要改变集体土地所有制显然不管从理论还是现实上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农地使用制度的完善变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通过讨论中国农地使用制度的变迁,把握农地使用制度的性质和发展趋势,对相关的理论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前言中,主要规定了本文讨论的理论前提,即在...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一、中国农地使用制度的变迁
(一) 1949-1977年的农地使用制度
(二) 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核心的农地使用制度
(三) 中国农地使用制度的现状
二、农地使用制度的核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一) 名称之争
(二) 性质之辨
(三) 权利内容
三、农地使用制度的发展
(一) 价值取向的选择—在公平与效率之间
(二) 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土地调整的矛盾及其解决
(三) 家庭经营与规模经营
(四)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五) 多元化模式
(六) 两点补充性说明
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思考——以《农村土地承包法》为主要分析依据[J]. 丁关良. 中国农村经济. 2003(10)
[2]对我国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存在问题的法律思考[J]. 刘国臻. 学术研究. 2003(10)
[3]试论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重新建构[J]. 张驰.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3)
[4]“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J]. 林毅夫. 农业经济问题. 2003(01)
[5]土地使用规则的不确定:一个解释框架[J]. 张静. 中国社会科学. 2003(01)
[6]论农用地物权制度的选择——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名称的存废[J]. 丁关良,田华. 中国农村经济. 2002(02)
[7]通过合同的治理——80年代以来中国基层法院对农村承包合同的处理[J]. 赵晓力. 中国社会科学. 2000(02)
[8]论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缺陷及其对策──兼论建立地上权和永佃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J]. 杨立新. 河北法学. 2000(01)
[9]论农用土地使用权[J]. 陈志英,朱勇.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9(04)
[10]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J]. 迟福林,王景新,唐涛. 中国农村经济. 1999(03)
本文编号:3258819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前言
一、中国农地使用制度的变迁
(一) 1949-1977年的农地使用制度
(二) 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核心的农地使用制度
(三) 中国农地使用制度的现状
二、农地使用制度的核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一) 名称之争
(二) 性质之辨
(三) 权利内容
三、农地使用制度的发展
(一) 价值取向的选择—在公平与效率之间
(二) 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土地调整的矛盾及其解决
(三) 家庭经营与规模经营
(四)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五) 多元化模式
(六) 两点补充性说明
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思考——以《农村土地承包法》为主要分析依据[J]. 丁关良. 中国农村经济. 2003(10)
[2]对我国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存在问题的法律思考[J]. 刘国臻. 学术研究. 2003(10)
[3]试论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重新建构[J]. 张驰.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3)
[4]“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J]. 林毅夫. 农业经济问题. 2003(01)
[5]土地使用规则的不确定:一个解释框架[J]. 张静. 中国社会科学. 2003(01)
[6]论农用地物权制度的选择——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名称的存废[J]. 丁关良,田华. 中国农村经济. 2002(02)
[7]通过合同的治理——80年代以来中国基层法院对农村承包合同的处理[J]. 赵晓力. 中国社会科学. 2000(02)
[8]论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缺陷及其对策──兼论建立地上权和永佃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J]. 杨立新. 河北法学. 2000(01)
[9]论农用土地使用权[J]. 陈志英,朱勇.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1999(04)
[10]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J]. 迟福林,王景新,唐涛. 中国农村经济. 1999(03)
本文编号:32588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258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