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贫困的制度分析 ——从制度和技术的相关性角度
发布时间:2021-07-12 03:30
学术界就“三农”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和关键是农民的贫困问题,已形成共识。但针对解决农民贫困的理解及化解问题,给予了不同的关照,尤其是将重点放在如何通过扩大投入来解决农民贫困问题。政府增加对“三农”的财政支出,使农民公平享受公共财政的阳光,是政府的责任所在。但如果仅仅关注外在投入而忽略农民解困的内在机制,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贫困事实的。本文把研究的对象锁定在中国农民的贫困问题上,采用新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依据农民的生产活动依赖于技术及其创新,技术创新又对制度供给提出要求,制度创新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等制度和技术的相关理论,通过对中国农民贫困内涵的解析,探寻农民贫困的制度和技术原因,依此提出解决中国农民的贫困问题的技术和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并形成解决农民贫困的出路在于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以土地制度为核心的制度创新的基本结论。以期对相关理论做出有益的补充和创新,并对改革实践提供可行的见解和意见。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引言
一、对中国农民贫困内涵的认识
(一) 对于贫困内涵的理解
(二) 对学术界关于农民贫困内涵主要观点的总结和评析
(三) 从制度和技术的角度研究中国农民贫困内涵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二、制度和技术的一般性理论
(一) 对制度和技术的涵义的理解
(二) 不同学派有关制度和技术的理论
(三) 制度和技术的相互关系
三、中国农民贫困的制度和技术原因
(一) 中国农民贫困的技术原因
(二) 中国农民贫困的制度原因:以土地制度为例
(三) 制度对技术的制约导致的农民贫困
四、在技术和制度视域下应对中国农民贫困
(一) 解决中国农民贫困的技术创新之路
(二) 促进技术进步的制度创新之路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制度与技术经济理论研究述评[J]. 宁小玲. 企业研究. 2006(10)
[2]对贫困涵义的理解[J]. 张莉莉. 经济研究导刊. 2006(05)
[3]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J]. 吴道珍. 苏南科技开发. 2006(09)
[4]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贫困问题[J]. 范天森. 农业经济. 2006(09)
[5]新时期我国农村贫困问题思考[J]. 张胜军.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6]土地、农民与公共选择——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述评[J]. 罗黎平. 文史博览. 2006(12)
[7]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 孟祥林.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6(01)
[8]农业合作化运动评析——从技术、制度与经济的关系角度[J]. 高照明.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9]农村贫困的制度性分析[J]. 刘玉龙. 兰州学刊. 2005(01)
[10]农民收入增长的制度性障碍及解决途径[J]. 李浩然,楚永生. 人文杂志. 2004(06)
硕士论文
[1]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完善研究[D]. 窦敬丽.山东农业大学 2004
[2]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的制度创新研究[D]. 匡远配.湖南农业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279108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引言
一、对中国农民贫困内涵的认识
(一) 对于贫困内涵的理解
(二) 对学术界关于农民贫困内涵主要观点的总结和评析
(三) 从制度和技术的角度研究中国农民贫困内涵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二、制度和技术的一般性理论
(一) 对制度和技术的涵义的理解
(二) 不同学派有关制度和技术的理论
(三) 制度和技术的相互关系
三、中国农民贫困的制度和技术原因
(一) 中国农民贫困的技术原因
(二) 中国农民贫困的制度原因:以土地制度为例
(三) 制度对技术的制约导致的农民贫困
四、在技术和制度视域下应对中国农民贫困
(一) 解决中国农民贫困的技术创新之路
(二) 促进技术进步的制度创新之路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制度与技术经济理论研究述评[J]. 宁小玲. 企业研究. 2006(10)
[2]对贫困涵义的理解[J]. 张莉莉. 经济研究导刊. 2006(05)
[3]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J]. 吴道珍. 苏南科技开发. 2006(09)
[4]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贫困问题[J]. 范天森. 农业经济. 2006(09)
[5]新时期我国农村贫困问题思考[J]. 张胜军.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6]土地、农民与公共选择——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述评[J]. 罗黎平. 文史博览. 2006(12)
[7]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 孟祥林.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6(01)
[8]农业合作化运动评析——从技术、制度与经济的关系角度[J]. 高照明.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9]农村贫困的制度性分析[J]. 刘玉龙. 兰州学刊. 2005(01)
[10]农民收入增长的制度性障碍及解决途径[J]. 李浩然,楚永生. 人文杂志. 2004(06)
硕士论文
[1]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完善研究[D]. 窦敬丽.山东农业大学 2004
[2]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的制度创新研究[D]. 匡远配.湖南农业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2791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279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