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视角下的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8 10:19
本研究通过对湖北襄樊市襄城区的三个乡镇的实地调查,运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民的土地承包现状以及农民对“长久不变”的土地承包关系的态度进行考察。通过以上调查,分析论证了长久不变的土地承包关系的现实可行性和阻碍因素,并提出实现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的主要方面如下:首先,探讨了农民对于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态度。其态度总结如下:一是农民对于“长久不变”的认知。农民认为“长久不变”政策主要指土地承包期限的进一步延长,并认为合理的土地承包期限不应该超过70年。二是农民对“长久不变”的评价。农民对该政策多持正面评价,认为该政策有助于稳定农民对土地的心理预期。三是“长久不变”政策对农民的土地经营、流转行为影响。调查发现,“长久不变”政策对农民的土地经营和土地流转态度影响甚微。综合以上调查,进而分析了影响农民“长久不变”态度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农民的年龄和农民对本村政府土地分配是否公平的认知,而与农民个人收入、受教育程度、家庭土地面积无关。其次,探讨了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现实可能性。从理论层面分析可知,依据科斯及马克思的产权理论,结合我国现行土地产权制度安排...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回顾
1.3.1 关于土地制度的研究
1.3.2 我国土地产权制度实施现状
1.3.3 农村土地承包权(集体土地使用权)
1.3.4 文献述评
1.4 研究设计
1.4.1 理论依据
1.4.2 核心概念界定
1.4.3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1.4.4 研究方法
2 调查地概况与样本特征
2.1 调查地区的基本情况
2.1.1 尹集乡
2.1.2 卧龙镇
2.1.3 襄城经济开发区
2.2 样本的选取
2.3 样本特征
3 农民对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态度
3.1 农民对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认知
3.1.1 农民对"长久不变"的土地承包期限认知
3.1.2 农民对"长久不变"的土地承包权利认知
3.1.3 受访者"长久不变"认知的矛盾分析
3.1.4 基于农民认知的"长久不变"内涵
3.2 农民对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政策评价
3.3 "长久不变"政策下的农民土地承包心理及行为预测
3.3.1 农民土地承包心理预测
3.3.2 农民生产经营行为预测
3.3.3 农民土地流转行为预测
3.4 农民"长久不变"态度的原因分析
4. 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可行性分析
4.1 "长久不变"政策的理论基础
4.1.1 科斯产权理论
4.1.2 马克思土地所有权理论
4.1.3 我国目前的土地制度安排
4.2 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现实可行性分析
4.2.1 从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看农民对"长久不变"的政策需求
4.2.2 从农民社会保障现状看农民对"长久不变"的政策需求
4.2.3 从农民对"长久不变"态度分析其政策意愿
5. 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阻碍因素分析
5.1 人口、社会制度因素
5.2 农民的社会文化心理因素
5.3 农民个体因素
6. 结论与讨论
6.1 基本结论
6.2 基于农民"长久不变"态度的政策建议
6.2.1 深化户籍等制度改革,减少农民数量
6.2.2 制定、完善科学的土地产权法律、法规
6.2.3 制定、完善与土地使用权相关的其他配套措施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若干思考[J]. 胡昕宇,韩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2]浅析农民视角下的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J]. 胡昕宇,韩伟. 才智. 2010(08)
[3]如何做到耕者有其田[J]. 贺雪峰. 社会科学. 2009(10)
[4]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的不足与完善[J]. 陈玉江. 改革与战略. 2009(01)
[5]关于当前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几个重点问题——专访国家农业部部长孙政才[J]. 孙政才,康培. 人民论坛. 2008(24)
[6]农地所有权制度的另一种探索[J]. 倪波.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7(05)
[7]永佃制——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地制度的改革方向[J]. 张鹏,张安录,王金瓯. 湖北社会科学. 2007(03)
[8]建国以来农民地权观念的变迁[J]. 朱冬亮.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6(06)
[9]农民社会保障与土地制度改革[J]. 温铁军. 学习月刊. 2006(19)
[10]“土地承包权长期不变”绩效评价及政策建议[J]. 王礼力,李三虎. 安徽农业科学. 2006(17)
博士论文
[1]农地资源流转过程中的农户行为分析[D]. 钟涨宝.华中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23966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回顾
1.3.1 关于土地制度的研究
1.3.2 我国土地产权制度实施现状
1.3.3 农村土地承包权(集体土地使用权)
1.3.4 文献述评
1.4 研究设计
1.4.1 理论依据
1.4.2 核心概念界定
1.4.3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1.4.4 研究方法
2 调查地概况与样本特征
2.1 调查地区的基本情况
2.1.1 尹集乡
2.1.2 卧龙镇
2.1.3 襄城经济开发区
2.2 样本的选取
2.3 样本特征
3 农民对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态度
3.1 农民对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认知
3.1.1 农民对"长久不变"的土地承包期限认知
3.1.2 农民对"长久不变"的土地承包权利认知
3.1.3 受访者"长久不变"认知的矛盾分析
3.1.4 基于农民认知的"长久不变"内涵
3.2 农民对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政策评价
3.3 "长久不变"政策下的农民土地承包心理及行为预测
3.3.1 农民土地承包心理预测
3.3.2 农民生产经营行为预测
3.3.3 农民土地流转行为预测
3.4 农民"长久不变"态度的原因分析
4. 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可行性分析
4.1 "长久不变"政策的理论基础
4.1.1 科斯产权理论
4.1.2 马克思土地所有权理论
4.1.3 我国目前的土地制度安排
4.2 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现实可行性分析
4.2.1 从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看农民对"长久不变"的政策需求
4.2.2 从农民社会保障现状看农民对"长久不变"的政策需求
4.2.3 从农民对"长久不变"态度分析其政策意愿
5. 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阻碍因素分析
5.1 人口、社会制度因素
5.2 农民的社会文化心理因素
5.3 农民个体因素
6. 结论与讨论
6.1 基本结论
6.2 基于农民"长久不变"态度的政策建议
6.2.1 深化户籍等制度改革,减少农民数量
6.2.2 制定、完善科学的土地产权法律、法规
6.2.3 制定、完善与土地使用权相关的其他配套措施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于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若干思考[J]. 胡昕宇,韩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2]浅析农民视角下的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J]. 胡昕宇,韩伟. 才智. 2010(08)
[3]如何做到耕者有其田[J]. 贺雪峰. 社会科学. 2009(10)
[4]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的不足与完善[J]. 陈玉江. 改革与战略. 2009(01)
[5]关于当前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几个重点问题——专访国家农业部部长孙政才[J]. 孙政才,康培. 人民论坛. 2008(24)
[6]农地所有权制度的另一种探索[J]. 倪波.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7(05)
[7]永佃制——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地制度的改革方向[J]. 张鹏,张安录,王金瓯. 湖北社会科学. 2007(03)
[8]建国以来农民地权观念的变迁[J]. 朱冬亮.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6(06)
[9]农民社会保障与土地制度改革[J]. 温铁军. 学习月刊. 2006(19)
[10]“土地承包权长期不变”绩效评价及政策建议[J]. 王礼力,李三虎. 安徽农业科学. 2006(17)
博士论文
[1]农地资源流转过程中的农户行为分析[D]. 钟涨宝.华中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23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423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