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流转条件下粮作农户经营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2 19:06
1980年我国大陆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经济改革的产物,它重塑了农户经济,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散低效率经营已经与规模化农业组织化经营的高效率运作相背离,同时阻碍了我国由农业化大国跻身工业化大国的发展进程。构筑明晰的产权制度、建立健全农业组织化经营体系,成为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的关键所在。本文从产权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和合作社理论中汲取营养,分析了土地流转的必要前提条件,土地流转背景下开展规模化农业组织经营的趋势选择。随后,以农户经营行为分析为切入点,运用微观经济分析框架,分析了不同农地制度下农户经营组织行为分析,揭示出农户经营组织模式与土地制度变迁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回顾我国农户经营组织演化的历程,对现行农户经营组织模式进行了评价,具体分析了我国农户经营组织模式存在的问题和问题根源,提出创新农户经营组织模式的必要性。通过分析中外农户经营组织模式存在差异的原因,得出我国农业发展出路在于学习国外组织化规模化的先进经营理念,结合本国实际情况进行土地产权清晰界定确保流...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2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述评
1.2.1 国外研究动态与述评
1.2.2 国内研究动态与述评
1.3 研究思路及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框架
1.4 主要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主要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难点与创新点
1.5.1 研究难点
1.5.2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农户土地流转的基础理论
2.1 产权理论
2.1.1 产权理论简述
2.1.2 契约理论
2.1.3 土地产权理论与农户土地流转
2.2 规模经济理论
2.2.1 规模经济理论简述
2.2.2 规模经济形成的原因
2.2.3 规模经济的优势
2.2.4 规模经济与农户土地流转
2.3 合作社理论
2.3.1 合作社理论简介
2.3.2 合作社理论与土地流转
第三章 基于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农户经营行为分析
3.1 农户经营行为及其分析框架
3.1.1 农户经营行为
3.1.2 农户经营行为的分析框架
3.2 不同农地制度下的产权安排
3.2.1 当代中国的农地制度安排
3.2.2 发达国家制度下的农地产权制度
3.3 不同农地制度下农户经营行为的微观经济分析
3.3.1 小农经济下的农户个体经营行为分析
3.3.2 农户组织化、规模经营行为的微观经济分析
3.4 不同农地制度下农户经营行为的绩效评价
3.4.1 农地私有小农经济下的农户个体经营行为的绩效评价
3.4.2 规模经济下的农户经营绩效评价
3.4.3 组织化的农户经营绩效评价
第四章 现行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局限性
4.1 现行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土地权属模糊
4.1.1 农村土地权属的二元结构是土地权属模糊的制度性原因
4.1.2 历史遗留问题引起的土地权属模糊
4.1.3 土地管理法规变迁导致土地权属模糊
4.2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诱发小农户与大市场间的矛盾
4.2.1 传统的小农户生产经营方式自身的局限性
4.2.2 小农户背景下农村市场体系不完善制约农业大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4.2.3 小农户的传统经营组织模式无法与大市场所要求的现代经营方式对接
4.3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导致土地规模与要素配置间矛盾
4.3.1 土地规模与要素配置间矛盾在各个阶段的表现
4.3.2 我国土地规模和要素配置矛盾产生的原因
4.4 传统与现代农业专业化生产方式的矛盾
4.4.1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特征
4.4.2 现代农业专业化生产方式
4.5 农户生产经营投入与农业基础投入的矛盾
第五章 我国农户经营组织模式的探索
5.1 我国农户经营组织演化的历程和存在问题
5.1.1 “公司+农户”型组织模式
5.1.2 “专业市场+农户”型组织模式
5.1.3 “合作组织+农户”型组织模式
5.1.4 “家庭农场”型组织模式
5.1.5 “企业组织模式”型组织模式
5.2 我国农户经营组织模式简介及评价
5.2.1 “公司+农户”型组织模式分析
5.2.2 “专业市场+农户”型组织模式分析
5.2.3 “合作组织+农户”型组织模式分析
5.2.4 “家庭农场”型组织模式分析
5.2.5 “企业组织”型组织模式分析
第六章 境内外农户经营组织模式比较
6.1 境外农户经营组织的总体特点
6.1.1 日本、台湾地少人背景下的农户经营组织化特点
6.1.2 欧美、澳洲地多人少背景下经营组织化特点
6.1.3 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农业经营组织模式特点
6.2 中外农户经营组织模式的比较
6.2.1 中国与日本、台湾模式比较
6.2.2 中国与欧美、澳洲模式比较
6.3 中外农户经营组织模式存在差异的原因
6.4 境外农户经营组织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6.4.1 日本、台湾农户经营组织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6.4.2 欧美、澳洲农户经营组织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6.4.3 对于我国农业经营组织模式的探索
第七章 土地流转条件下我国农户经营组织模式的选择
7.1 农户经营组织模式选择的内在激励
7.2 农户经营组织模式选择的外在约束——禀赋约束与资产特征
7.2.1 农户经营组织模式选择的禀赋约束
7.2.2 土地资产的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
7.3 土地流转对农户经营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
7.3.1 土地流转问题的形成原因
7.3.2 土地流转对农户经营组织模式选择的重要意义
7.4 政府行为对农户经营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
7.4.1 政府通过政策制定和法律制定来影响农户经营组织模式选择
7.4.2 政府通过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和流转制度来影响农户经营组织模式选择
7.4.3 政府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和指导意见影响农户经营组织模式的选择
7.5 土地流条件下新型农户经营组织模式选择与制度安排设计
第八章 基于陕西省粮作农户的实证分析
8.1 农户组织化经营行为的实证分析
8.1.1 陕西省粮作农户生产经营的现状分析
8.1.2 陕西粮作农户经营组织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8.1.3 农户组织化经营组织模式绩效提升的实证分析
8.2 土地流转下农户经营行为的实证分析
8.2.1 陕西省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8.2.2 影响土地流转的因素分析
8.2.3 土地流转对种粮农户经营绩效的影响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9.1 研究结论
9.2 我国农户经营组织模式创新的基本思路
9.2.1 农户经营合作模式创新:大力推进合作社一体化
9.2.2 粮食产业组织化价值链构建
9.2.3 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创新
9.3 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经营组织模式转变的政策建议
9.3.1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
9.3.2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创新农业经营机制
9.3.3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土地合理有序流转
9.3.4 强化农业科技与人才支撑,引领创新现代农业经营组织模式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演化趋势分析——基于政府主导型流转模式的视角[J]. 于传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2]影响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的倾向性问题及建议[J]. 王景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3]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信任、产权安排与成员满意度[J]. 廖媛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4]农地由细碎化走向规模化的制度优化及路径——基于农地经营权资本化的视角[J]. 夏显力,王乐,赵敏娟,罗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5]农业企业绩效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 贾伟,秦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6]新型职业农民与家庭农场[J]. 朱启臻.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7]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研究综述[J]. 石晓平,郎海如.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8]行为逻辑、分化结果与发展前景——对1978年以来我国农户分化行为的考察[J]. 李宪宝,高强. 农业经济问题. 2013(02)
[9]非农就业影响农地低流转和农业高生产率的实证分析——基于农户经营目标与生产要素特征理论[J]. 乔颖丽,梁俊仙,武敏.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2(05)
[10]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收敛分析——以陕西省32个产粮大县为例[J]. 高帅,王征兵. 中国科技论坛. 2012(10)
本文编号:3491491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2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述评
1.2.1 国外研究动态与述评
1.2.2 国内研究动态与述评
1.3 研究思路及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框架
1.4 主要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主要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难点与创新点
1.5.1 研究难点
1.5.2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农户土地流转的基础理论
2.1 产权理论
2.1.1 产权理论简述
2.1.2 契约理论
2.1.3 土地产权理论与农户土地流转
2.2 规模经济理论
2.2.1 规模经济理论简述
2.2.2 规模经济形成的原因
2.2.3 规模经济的优势
2.2.4 规模经济与农户土地流转
2.3 合作社理论
2.3.1 合作社理论简介
2.3.2 合作社理论与土地流转
第三章 基于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农户经营行为分析
3.1 农户经营行为及其分析框架
3.1.1 农户经营行为
3.1.2 农户经营行为的分析框架
3.2 不同农地制度下的产权安排
3.2.1 当代中国的农地制度安排
3.2.2 发达国家制度下的农地产权制度
3.3 不同农地制度下农户经营行为的微观经济分析
3.3.1 小农经济下的农户个体经营行为分析
3.3.2 农户组织化、规模经营行为的微观经济分析
3.4 不同农地制度下农户经营行为的绩效评价
3.4.1 农地私有小农经济下的农户个体经营行为的绩效评价
3.4.2 规模经济下的农户经营绩效评价
3.4.3 组织化的农户经营绩效评价
第四章 现行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局限性
4.1 现行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土地权属模糊
4.1.1 农村土地权属的二元结构是土地权属模糊的制度性原因
4.1.2 历史遗留问题引起的土地权属模糊
4.1.3 土地管理法规变迁导致土地权属模糊
4.2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诱发小农户与大市场间的矛盾
4.2.1 传统的小农户生产经营方式自身的局限性
4.2.2 小农户背景下农村市场体系不完善制约农业大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4.2.3 小农户的传统经营组织模式无法与大市场所要求的现代经营方式对接
4.3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导致土地规模与要素配置间矛盾
4.3.1 土地规模与要素配置间矛盾在各个阶段的表现
4.3.2 我国土地规模和要素配置矛盾产生的原因
4.4 传统与现代农业专业化生产方式的矛盾
4.4.1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特征
4.4.2 现代农业专业化生产方式
4.5 农户生产经营投入与农业基础投入的矛盾
第五章 我国农户经营组织模式的探索
5.1 我国农户经营组织演化的历程和存在问题
5.1.1 “公司+农户”型组织模式
5.1.2 “专业市场+农户”型组织模式
5.1.3 “合作组织+农户”型组织模式
5.1.4 “家庭农场”型组织模式
5.1.5 “企业组织模式”型组织模式
5.2 我国农户经营组织模式简介及评价
5.2.1 “公司+农户”型组织模式分析
5.2.2 “专业市场+农户”型组织模式分析
5.2.3 “合作组织+农户”型组织模式分析
5.2.4 “家庭农场”型组织模式分析
5.2.5 “企业组织”型组织模式分析
第六章 境内外农户经营组织模式比较
6.1 境外农户经营组织的总体特点
6.1.1 日本、台湾地少人背景下的农户经营组织化特点
6.1.2 欧美、澳洲地多人少背景下经营组织化特点
6.1.3 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农业经营组织模式特点
6.2 中外农户经营组织模式的比较
6.2.1 中国与日本、台湾模式比较
6.2.2 中国与欧美、澳洲模式比较
6.3 中外农户经营组织模式存在差异的原因
6.4 境外农户经营组织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6.4.1 日本、台湾农户经营组织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6.4.2 欧美、澳洲农户经营组织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6.4.3 对于我国农业经营组织模式的探索
第七章 土地流转条件下我国农户经营组织模式的选择
7.1 农户经营组织模式选择的内在激励
7.2 农户经营组织模式选择的外在约束——禀赋约束与资产特征
7.2.1 农户经营组织模式选择的禀赋约束
7.2.2 土地资产的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
7.3 土地流转对农户经营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
7.3.1 土地流转问题的形成原因
7.3.2 土地流转对农户经营组织模式选择的重要意义
7.4 政府行为对农户经营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
7.4.1 政府通过政策制定和法律制定来影响农户经营组织模式选择
7.4.2 政府通过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和流转制度来影响农户经营组织模式选择
7.4.3 政府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和指导意见影响农户经营组织模式的选择
7.5 土地流条件下新型农户经营组织模式选择与制度安排设计
第八章 基于陕西省粮作农户的实证分析
8.1 农户组织化经营行为的实证分析
8.1.1 陕西省粮作农户生产经营的现状分析
8.1.2 陕西粮作农户经营组织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8.1.3 农户组织化经营组织模式绩效提升的实证分析
8.2 土地流转下农户经营行为的实证分析
8.2.1 陕西省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8.2.2 影响土地流转的因素分析
8.2.3 土地流转对种粮农户经营绩效的影响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9.1 研究结论
9.2 我国农户经营组织模式创新的基本思路
9.2.1 农户经营合作模式创新:大力推进合作社一体化
9.2.2 粮食产业组织化价值链构建
9.2.3 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创新
9.3 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经营组织模式转变的政策建议
9.3.1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
9.3.2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创新农业经营机制
9.3.3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土地合理有序流转
9.3.4 强化农业科技与人才支撑,引领创新现代农业经营组织模式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演化趋势分析——基于政府主导型流转模式的视角[J]. 于传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2]影响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的倾向性问题及建议[J]. 王景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3]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信任、产权安排与成员满意度[J]. 廖媛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4]农地由细碎化走向规模化的制度优化及路径——基于农地经营权资本化的视角[J]. 夏显力,王乐,赵敏娟,罗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5]农业企业绩效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 贾伟,秦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6]新型职业农民与家庭农场[J]. 朱启臻.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7]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研究综述[J]. 石晓平,郎海如.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8]行为逻辑、分化结果与发展前景——对1978年以来我国农户分化行为的考察[J]. 李宪宝,高强. 农业经济问题. 2013(02)
[9]非农就业影响农地低流转和农业高生产率的实证分析——基于农户经营目标与生产要素特征理论[J]. 乔颖丽,梁俊仙,武敏.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2(05)
[10]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收敛分析——以陕西省32个产粮大县为例[J]. 高帅,王征兵. 中国科技论坛. 2012(10)
本文编号:34914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491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