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产权制度演进的制度经济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19 21:42
农业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一切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基础,而农业经济的增长,关键又在于土地产权制度的绩效。但1985年至今,中国农业长期处于徘徊状态,从而再次引发了国内各界对于怎样进一步改革土地产权制度的关注。 但制度的演进历程是具有连续性的,现行的制度特征来自于过去对现行选择集合所施加的限制,制度矩阵的报酬递增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路径依赖的更为基本的作用。因此,要研究现有土地产权制度应如何创新,就必须了解中国历史上土地产权制度演进的路径依赖过程。 通过对中国土地产权制度的追根溯源,本文认为,一个国家文明发源地的初始资源禀赋状况与该国初始制度体系的选择有着内生性联系。因为在文明形成的早期,由于技术的相对落后,人们经济行为的选择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各国不同的初始资源禀赋状况导致了人们对不同经济行为的选择,从而形成了不向的初始制度体系。而初始制度体系一旦形成,其演进中各要素间的互相影响互相依存互相强化所导致的报酬递增特征就会作用于其后的制度变迁,使其沿着既定的轨迹运行,即使遇到偶发事件对制度体系演进轨迹的冲击,但由于制度体系演进中的报酬递增特性及制度体系内各相关环节的内在逻...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对论题的说明
§1.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及本文的创新之处
§1.3.1 关于农地契约及当代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方向研究
§1.3.2 关于制度变迁理论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中国商周秦汉时期土地产权制度选择的初始条件
§2.1 中国黄河流域宜农的初始资源禀赋
§2.1.1 肥沃而易于垦耕的宜农土壤
§2.1.2 温暖湿润的宜农气候
§2.1.3 众多茂密的森林屏障
§2.1.4 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
§2.2 宜农的初始资源禀赋与人口增长及以农为本产业结构形成的内生性联系
§2.3 西汉时期人地比例紧张关系及以农(种植业)为主产业结构的形成
§2.4 初始资源禀赋与制度演进路径的选择
第三章 商周秦汉时期土地产权制度的演进
§3.1 商西周时期农地排它性公有产权的形成
§3.2 人口增长导致耕作技术与土地产权制度的互动演进
§3.3 国家权力的界入是土地私有产权制度实施的必要保障
§3.4 战国秦汉时期的制度竞争
第四章 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
§4.1 关于商周秦汉时期的人口增长
§4.2 人口增长导致了对耕作技术变革的需求
§4.3 有效的土地产权制度安排是推广精耕细作耕作技术的必要保障
§4.4 国家对土地产权制度的界定和保护
§4.5 与诺斯的制度分析理论框架的比较
第五章 秦汉之后土地产权制度的演进与路径依赖的形成
§5.1 关于路径依赖
§5.2 秦汉之后土地产权制度的演进和路径依赖的形成
§5.3 人地比例的变动与中国土地产权制度演进的轨迹
§5.4 国家在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第六章 路径依赖作用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
§6.1 路径依赖作用决定了对农业家庭经营制度的需求
§6.2 路径依赖作用影响了国家供给人民公社制度的成本——收益结构
§6.3 在路径依赖作用下实现制度均衡的动态过程
§6.4 制度供求互动导致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
第七章 路径依赖作用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演进
§7.1 保证农民土地长期使用权和收益权是在人地比例紧张情况下实现农业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
§7.2 路径依赖的作用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演进的方向必须是保证农民土地长期使用权和收益权
§7.3 体现土地作为稀缺资源的相对价格以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
第八章 理论的总结和完善
§8.1 中国土地产权制度演进的轨迹与当代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
§8.1.1 中国土地产权制度演进的轨迹
§8.1.2 路径依赖作用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
§8.1.3 路径依赖作用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演进方向
§8.1.4 对当代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参考性建议
§8.2 制度变迁分析的理论框架
§8.2.1 制度需求分析
§8.2.2 制度供给分析
§8.2.3 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
§8.2.4 与诺斯制度变迁分析理论框架的比较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外储说左上[J]. 韩非.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3(16)
[2]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及其方式[J]. 张照新. 中国农村经济. 2002(02)
[3]通过合同的治理——80年代以来中国基层法院对农村承包合同的处理[J]. 赵晓力. 中国社会科学. 2000(02)
[4]中国农地制度:一个分析框架[J]. 姚洋. 中国社会科学. 2000(02)
[5]土地权利、法律秩序和社会变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法律视角分析[J]. 蔡华. 战略与管理. 2000(01)
[6]中国近代农村土地交易中的契约、习惯与国家法[J]. 赵晓力. 北大法律评论. 1998(02)
[7]非农就业结构与土地租赁市场的发育[J]. 姚洋. 中国农村观察. 1999(02)
[8]农地制度与农业绩效的实证研究[J]. 姚洋. 中国农村观察. 1998(06)
[9]我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三阶段论———兼论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J]. 杨瑞龙. 经济研究. 1998(01)
[10]家庭责任制下的土地制度和土地投资[J]. 朱民,尉安宁,刘守英. 经济研究. 1997(10)
本文编号:3505925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对论题的说明
§1.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及本文的创新之处
§1.3.1 关于农地契约及当代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方向研究
§1.3.2 关于制度变迁理论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中国商周秦汉时期土地产权制度选择的初始条件
§2.1 中国黄河流域宜农的初始资源禀赋
§2.1.1 肥沃而易于垦耕的宜农土壤
§2.1.2 温暖湿润的宜农气候
§2.1.3 众多茂密的森林屏障
§2.1.4 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
§2.2 宜农的初始资源禀赋与人口增长及以农为本产业结构形成的内生性联系
§2.3 西汉时期人地比例紧张关系及以农(种植业)为主产业结构的形成
§2.4 初始资源禀赋与制度演进路径的选择
第三章 商周秦汉时期土地产权制度的演进
§3.1 商西周时期农地排它性公有产权的形成
§3.2 人口增长导致耕作技术与土地产权制度的互动演进
§3.3 国家权力的界入是土地私有产权制度实施的必要保障
§3.4 战国秦汉时期的制度竞争
第四章 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
§4.1 关于商周秦汉时期的人口增长
§4.2 人口增长导致了对耕作技术变革的需求
§4.3 有效的土地产权制度安排是推广精耕细作耕作技术的必要保障
§4.4 国家对土地产权制度的界定和保护
§4.5 与诺斯的制度分析理论框架的比较
第五章 秦汉之后土地产权制度的演进与路径依赖的形成
§5.1 关于路径依赖
§5.2 秦汉之后土地产权制度的演进和路径依赖的形成
§5.3 人地比例的变动与中国土地产权制度演进的轨迹
§5.4 国家在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第六章 路径依赖作用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
§6.1 路径依赖作用决定了对农业家庭经营制度的需求
§6.2 路径依赖作用影响了国家供给人民公社制度的成本——收益结构
§6.3 在路径依赖作用下实现制度均衡的动态过程
§6.4 制度供求互动导致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
第七章 路径依赖作用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演进
§7.1 保证农民土地长期使用权和收益权是在人地比例紧张情况下实现农业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
§7.2 路径依赖的作用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演进的方向必须是保证农民土地长期使用权和收益权
§7.3 体现土地作为稀缺资源的相对价格以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
第八章 理论的总结和完善
§8.1 中国土地产权制度演进的轨迹与当代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
§8.1.1 中国土地产权制度演进的轨迹
§8.1.2 路径依赖作用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
§8.1.3 路径依赖作用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演进方向
§8.1.4 对当代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参考性建议
§8.2 制度变迁分析的理论框架
§8.2.1 制度需求分析
§8.2.2 制度供给分析
§8.2.3 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
§8.2.4 与诺斯制度变迁分析理论框架的比较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外储说左上[J]. 韩非.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3(16)
[2]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及其方式[J]. 张照新. 中国农村经济. 2002(02)
[3]通过合同的治理——80年代以来中国基层法院对农村承包合同的处理[J]. 赵晓力. 中国社会科学. 2000(02)
[4]中国农地制度:一个分析框架[J]. 姚洋. 中国社会科学. 2000(02)
[5]土地权利、法律秩序和社会变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法律视角分析[J]. 蔡华. 战略与管理. 2000(01)
[6]中国近代农村土地交易中的契约、习惯与国家法[J]. 赵晓力. 北大法律评论. 1998(02)
[7]非农就业结构与土地租赁市场的发育[J]. 姚洋. 中国农村观察. 1999(02)
[8]农地制度与农业绩效的实证研究[J]. 姚洋. 中国农村观察. 1998(06)
[9]我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三阶段论———兼论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J]. 杨瑞龙. 经济研究. 1998(01)
[10]家庭责任制下的土地制度和土地投资[J]. 朱民,尉安宁,刘守英. 经济研究. 1997(10)
本文编号:35059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505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