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发展权转移与交易的省际模拟
发布时间:2021-11-23 10:58
为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国目前实行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对建设用地指标进行计划管理。虽然现行的建设用地指标计划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张,但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低下,耕地保护的实际作用亦十分有限。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许多国家开始进行土地发展权制度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本文从建设用地指标的视角对我国土地发展权的转移和交易进行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其一,综合归纳国内外有关土地发展权转移与交易的理论及实践经验,并建立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框架;其二,通过构建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估算各省建设用地的边际产出及其差异;其三,通过构建GAMS非线性规划模型来模拟建设用地指标的跨省交易,估算交易规模及带来的效率增进,并评估省际交易的可行性;其四,构建我国建设用地指标省际交易市场,探讨具体的制度安排及相关配套措施,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土地发展权转移与交易的模式。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各省建设用地的边际产出存在较大差异,东部省份的边际产出普遍高于中西部省份,建设用地在各省之间的配置并未达到最优,存在交易的空间。(2)建设用地指标从边际产出低的...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索引
表索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1.2.2 技术路线
1.3 研究假设与方法
1.3.1 研究假设
1.3.2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土地发展权
2.1.2 土地发展权转移
2.2 土地发展权制度的缘起
2.3 发展权制度的作用效果
2.3.1 土地发展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2.3.2 土地发展权的实践案例及其效果
2.3.3 其他发展权的经济效率
2.4 建设用地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2.4.1 建设用地的配置效率
2.4.2 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
2.5 有关土地发展权流转的研究
2.5.1 有关流转的制度安排研究
2.5.2 有关流转的作用和影响研究
2.5.3 其他有关流转的研究
2.6 述评
3 各省建设用地边际产出及差异的模型估算
3.1 各地级市资本存量的估算
3.2 各省建设用地边际产出的估算
3.2.1 模型的确定
3.2.2 计量估计结果
3.3 建设用地边际产出差异分析与小结
3.3.1 空间差异分析
3.3.2 理论分析
4 土地发展权跨省交易最优化模拟
4.1 跨省交易最优化模型的确定
4.1.1 非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
4.1.2 模型在GAMS软件中的实现
4.2 最优化模拟结果
4.2.1 建设用地增量指标的最优化配置结果
4.2.2 确定发送区和接收区
4.2.3 交易规模
4.2.4 交易带来的效率增进
4.3 建设用地指标跨省交易的可行性分析
4.3.1 经济可行性
4.3.2 制度可行性
4.3.3 实践可行性
5 建立全国性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市场
5.1 制度与技术基础设施框架
5.1.1 建设用地指标的配置
5.1.2 土地发展权(建设用地指标)的归属
5.1.3 建设用地指标的市场交易机制
5.1.4 土地发展权的权能设计
5.1.5 权利变动规则设计
5.1.6 技术支持
5.2 实施路径与推进步骤
5.3 相关配套措施
5.3.1 法律保障
5.3.2 建立合理的土地分区
5.3.3 完善土地发展权市场的建设
5.3.4 完善相关税收制度
5.4 难点及突破口
5.4.1 改革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实现同地同权
5.4.2 农村土地权利体系改革的路径选择
5.4.3 如何保持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市场的稳定性
5.4.4 可能出现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市场缺乏竞争的情况
6 研究结论与前瞻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6.2.1 研究的创新之处
6.2.2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省际建设用地单要素效率评价与区域差异研究[J]. 李鑫,欧名豪.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2]非农建设用地指标的市场交易初探[J]. 韩纪江,任柏强. 广东土地科学. 2011(06)
[3]基于DEA模型的重庆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分析[J]. 余小玲,张安明. 中国农学通报. 2011(32)
[4]国内土地发展权理论研究综述[J]. 孙楠,卓成刚.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5)
[5]统筹城乡发展创新模式研究——以成都市拆院并院为例[J]. 杨旭,郑涵尹,岳巧. 科技创业月刊. 2011(17)
[6]区域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差异分析——以新疆为例[J]. 孟梅,蒲春玲.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1(11)
[7]可转移发展权对于土地开发量影响研究——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J]. 汪晗,聂鑫,张安录. 城市发展研究. 2011(10)
[8]土地发展权区域转移的实践需求与制度障碍研究[J]. 尹国庆,丁四保.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6)
[9]英、美、法土地发展权制度对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启示[J]. 高洁,廖长林.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1(04)
[10]城乡统筹发展与土地发展权转移动力及实现研究[J]. 徐燕鹏.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博士论文
[1]中国省际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效率研究[D]. 张恒义.浙江大学 2011
[2]土地发展权的配置与流转研究[D]. 张友安.华中科技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基于耕地保护的土地发展权立法研究[D]. 陆莉菊.上海交通大学 2011
[2]土地发展权及容积率转移的城市土地开发机制研究[D]. 顾昆鹏.重庆大学 2011
[3]我国土地发展权法律问题研究[D]. 吕翾.中山大学 2010
[4]建设用地配置效率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王晓青.四川农业大学 2010
[5]我国土地发展权的创设研究[D]. 张晓菊.长安大学 2010
[6]我国土地发展权配置与流转制度研究[D]. 成桂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7]论准征收及土地发展权[D]. 张敏.苏州大学 2010
[8]土地发展权及其对主体功能区建设保障研究[D]. 杜茎深.兰州大学 2009
[9]土地发展权中国化的路径选择[D]. 沈子龙.浙江大学 2009
[10]中国土地发展权研究[D]. 杜争辉.同济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13738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索引
表索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1.2.2 技术路线
1.3 研究假设与方法
1.3.1 研究假设
1.3.2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土地发展权
2.1.2 土地发展权转移
2.2 土地发展权制度的缘起
2.3 发展权制度的作用效果
2.3.1 土地发展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2.3.2 土地发展权的实践案例及其效果
2.3.3 其他发展权的经济效率
2.4 建设用地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2.4.1 建设用地的配置效率
2.4.2 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
2.5 有关土地发展权流转的研究
2.5.1 有关流转的制度安排研究
2.5.2 有关流转的作用和影响研究
2.5.3 其他有关流转的研究
2.6 述评
3 各省建设用地边际产出及差异的模型估算
3.1 各地级市资本存量的估算
3.2 各省建设用地边际产出的估算
3.2.1 模型的确定
3.2.2 计量估计结果
3.3 建设用地边际产出差异分析与小结
3.3.1 空间差异分析
3.3.2 理论分析
4 土地发展权跨省交易最优化模拟
4.1 跨省交易最优化模型的确定
4.1.1 非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
4.1.2 模型在GAMS软件中的实现
4.2 最优化模拟结果
4.2.1 建设用地增量指标的最优化配置结果
4.2.2 确定发送区和接收区
4.2.3 交易规模
4.2.4 交易带来的效率增进
4.3 建设用地指标跨省交易的可行性分析
4.3.1 经济可行性
4.3.2 制度可行性
4.3.3 实践可行性
5 建立全国性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市场
5.1 制度与技术基础设施框架
5.1.1 建设用地指标的配置
5.1.2 土地发展权(建设用地指标)的归属
5.1.3 建设用地指标的市场交易机制
5.1.4 土地发展权的权能设计
5.1.5 权利变动规则设计
5.1.6 技术支持
5.2 实施路径与推进步骤
5.3 相关配套措施
5.3.1 法律保障
5.3.2 建立合理的土地分区
5.3.3 完善土地发展权市场的建设
5.3.4 完善相关税收制度
5.4 难点及突破口
5.4.1 改革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实现同地同权
5.4.2 农村土地权利体系改革的路径选择
5.4.3 如何保持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市场的稳定性
5.4.4 可能出现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市场缺乏竞争的情况
6 研究结论与前瞻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6.2.1 研究的创新之处
6.2.2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省际建设用地单要素效率评价与区域差异研究[J]. 李鑫,欧名豪.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2]非农建设用地指标的市场交易初探[J]. 韩纪江,任柏强. 广东土地科学. 2011(06)
[3]基于DEA模型的重庆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分析[J]. 余小玲,张安明. 中国农学通报. 2011(32)
[4]国内土地发展权理论研究综述[J]. 孙楠,卓成刚.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5)
[5]统筹城乡发展创新模式研究——以成都市拆院并院为例[J]. 杨旭,郑涵尹,岳巧. 科技创业月刊. 2011(17)
[6]区域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差异分析——以新疆为例[J]. 孟梅,蒲春玲.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1(11)
[7]可转移发展权对于土地开发量影响研究——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J]. 汪晗,聂鑫,张安录. 城市发展研究. 2011(10)
[8]土地发展权区域转移的实践需求与制度障碍研究[J]. 尹国庆,丁四保.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6)
[9]英、美、法土地发展权制度对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启示[J]. 高洁,廖长林.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1(04)
[10]城乡统筹发展与土地发展权转移动力及实现研究[J]. 徐燕鹏.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博士论文
[1]中国省际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效率研究[D]. 张恒义.浙江大学 2011
[2]土地发展权的配置与流转研究[D]. 张友安.华中科技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基于耕地保护的土地发展权立法研究[D]. 陆莉菊.上海交通大学 2011
[2]土地发展权及容积率转移的城市土地开发机制研究[D]. 顾昆鹏.重庆大学 2011
[3]我国土地发展权法律问题研究[D]. 吕翾.中山大学 2010
[4]建设用地配置效率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王晓青.四川农业大学 2010
[5]我国土地发展权的创设研究[D]. 张晓菊.长安大学 2010
[6]我国土地发展权配置与流转制度研究[D]. 成桂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
[7]论准征收及土地发展权[D]. 张敏.苏州大学 2010
[8]土地发展权及其对主体功能区建设保障研究[D]. 杜茎深.兰州大学 2009
[9]土地发展权中国化的路径选择[D]. 沈子龙.浙江大学 2009
[10]中国土地发展权研究[D]. 杜争辉.同济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137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513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