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宝鸡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共享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3 10:19
  土地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决定了土地特殊的承载功能。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建立起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利益共享机制、合理的征地利益调整机制,对于正确分析土地增值的内在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共享机制,特别是农民参与土地资源收益分配的制度问题进行探索,通过对土地增值收益相关理论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对土地资源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经济特点进行了阐述,从效率与公平两方面分析了土地增值收益的内涵,并归纳了对土地增值收益共享的三种主张。明确了我国土地所有权人、土地使用权人、土地经营权人等利益共享主体,并综合市场化程度、供求均衡度等七个方面的评价因子、初步探索构建土地增值收益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最后以宝鸡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为背景,分析了宝鸡市土地流转现状以及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结合凤翔县农地流转和征地两种增值模式,从土地流转增值收益和土地征收增值收益两个方面探索了提高农民土地增值收益的途径,并运用土地增值收益评价体系对这两种模式分别进行了评价。为实现土地资源增值收益在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合理分...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宝鸡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增值收益共享模式研究


012年陕西省各市区城镇化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农地转非自然增值分配的理论纷争[J]. 朱勇.  中国发展观察. 2007(02)
[2]创新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模式[J]. 马三喜.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01)
[3]关于我国农地转非自然增值分配理论的新思考[J]. 周诚.  农业经济问题. 2006(12)
[4]创新耕地征用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问题[J]. 舒克龙.  达州新论. 2006(02)
[5]国外土地征用制度及其思考[J]. 容瑜芳.  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2006(03)
[6]我国农地转非自然增值分配的“私公兼顾”论[J]. 周诚.  中国发展观察. 2006(09)
[7]经营性建设用地征地补偿方式探究—土地权益入股[J]. 张红梅,张存.  中国农学通报. 2006(09)
[8]快速城市化时期的土地增值与调控对策分析[J]. 吕小彪.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06(08)
[9]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博弈路径选择分析[J]. 柯小兵,何高潮.  资源与产业. 2006(04)
[10]我国土地征收补偿范围的问题与对策[J]. 张红.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6(14)

硕士论文
[1]农地征收的增值收益分配问题研究[D]. 刘淑生.上海交通大学 2008
[2]土地资源收益分配制度研究[D]. 张博.东北财经大学 2007
[3]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分析及对策[D]. 赵俊锐.中国农业大学 2005
[4]农地征收过程中土地价格关系研究[D]. 强真.中国农业大学 2005
[5]我国土地收益分配机制研究[D]. 童建军.南京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136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5136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b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