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中的统一收购权
发布时间:2022-01-20 08:15
土地储备制度正在我国迅速兴起,然而我国的土地储备立法却十分滞后,影响到土地储备制度的健康发展。由于实行不同的土地基本制度,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国(境)外土地储备立法模式和经验。本文主张在国家现行土地征收征用制度之外,在法律上以确立统一收购权为核心,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目前国内关于土地储备制度的经济学和土地管理学研究成果已不鲜见,但专门从法律角度、着眼于完善我国土地储备法律体系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本文即是笔者在此方面迈出的探索性的一步。全文大体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即本文第一章,介绍土地储备立法情况,阐明我国土地储备立法不能完全照搬国(境)外模式和经验。第二部分即第二章,在明确统一收购权概念的基础上,概括分析我国法律确立统一收购权的必要性、障碍性和可行性。第三部分对应于第三、四、五章,从多个角度具体分析统一收购权的法律内涵。主要观点是:(1)作为一种公权力和行政权,统一收购权包括四项子权力和四种行使方式;(2)统一收购权的强制性内容表现为一种强制买卖关系;(3)作为统一收购权的主要行使条件,“公共利益”应当涵盖城市“规划”的需要;(4)土地补偿应遵循以相对人现有的土地权利为基...
【文章来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一、 土地储备制度及土地储备立法概述
(一) 土地储备制度起源
(二) 国(境)外土地储备立法模式介绍
1 、土地私有制下的立法模式
2 、香港土地两权分离下的立法模式
(三) 我国现行土地基本制度及土地储备实践
1 、土地所有和使用制度及土地征用制度
2 、我国土地储备实践的历史沿革
3 、土地储备运行机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二、 法律上确立统一收购权的概括分析
(一) 统一收购权的概念
(二) 确立统一收购权的必要性分析
1 、能够为土地储备工作提供强大法律支撑
2 、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更好地保护耕地
3 、有利于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力度
4 、有利于增强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5 、有利于加强协作,提高土地储备制度运行效率
(三) 确立统一收购权的障碍性分析
1 、土地权利立法滞后容易导致统一收购权滥用
2 、配套制度不完善容易导致权力行使偏离法定目标
3 、缺乏科学的土地补偿体系造成行使上的阻力
(四) 我国是否采取土地私有制架构
(五) 土地公有制下确立统一收购权的可行性分析
1 、构建独立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
2 、构建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应以统一收购权为核心
三、 统一收购权的内容、性质和行使方式
(一) 统一收购权的内容
1 、国(境)外土地储备立法中的权力内容
2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中统一收购权的内容
(二) 统一收购权的性质
1 、统一收购权属于公权力,应当恪守公权力的法治边界
2 、统一收购权是一种行政权,应当遵守行政法基本原则
3 、统一收购权中的强制性内容所体现的法律关系性质
(三) 统一收购权的行使方式
1 、征收
2 、购买
3 、收回
4 、置换
四、 统一收购权的行使范围和行使条件
(一) 统一收购权的行使范围
1 、增量土地
2 、存量土地
(二) 统一收购权的行使条件
1 、主要行使条件--应当符合“公共利益”目的
(1) 现行法律对“公共利益”界定存在的问题
(2) “公共利益”的科学界定
2 、出于“规划”的需要能否成为行使条件
(1) 传统观念中的“公共利益”目的面临的难题
(2) “公共利益”的内涵应当包括“规划”的需要
(3) 进一步提升两个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
五、 统一收购权的法律关系主体及权利救济途径
(一) 、统一收购权的行使主体
1 、目前各地土地储备机构的设置模式
2 、统一收购权行使主体的合理设置
(二) 统一收购权的行政相对人及其利益补偿原则
1 、统一收购权的行政相对人及其利益
2 、土地补偿原则的确定
(三) 、统一收购权行使中的权利救济途径
1 、事前预防性救济
2 、事中裁判性救济
3 、事后赔偿性救济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土地征收的法理基础[J]. 张雷.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4(03)
[2]现行土地储制度凸显四大积弊[J]. 徐寿松. 发展. 2004(09)
[3]政府制度性寻租实证研究——以中国土地征用制度为例[J]. 沈飞,朱道林,毕继业. 中国土地科学. 2004(04)
[4]拆迁应以市场契约而非政府之手解决[J]. 李强. 新闻周刊. 2003(40)
[5]土地储备制度实施的效应、变化与思考[J]. 刘维新. 中国房地产金融. 2003(01)
[6]对我国若干城市土地储备运作的比较[J]. 谭术魁,彭补拙. 中国房地产. 2003(01)
[7]国外土地储备制度及借鉴[J]. 杨遴杰,林坚,李昕,高永. 中国土地. 2002(05)
[8]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探讨[J]. 杨继瑞,朱仁友. 管理世界. 2002(03)
[9]城市经营、土地储备与土地金融——兼论经营、储备与资金循环机制[J]. 刘维新,张红. 中国房地产金融. 2001(10)
[10]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功能定位及其实现机制[J]. 张宏斌,贾生华. 城市规划. 2000(08)
本文编号:3598482
【文章来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引言
一、 土地储备制度及土地储备立法概述
(一) 土地储备制度起源
(二) 国(境)外土地储备立法模式介绍
1 、土地私有制下的立法模式
2 、香港土地两权分离下的立法模式
(三) 我国现行土地基本制度及土地储备实践
1 、土地所有和使用制度及土地征用制度
2 、我国土地储备实践的历史沿革
3 、土地储备运行机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二、 法律上确立统一收购权的概括分析
(一) 统一收购权的概念
(二) 确立统一收购权的必要性分析
1 、能够为土地储备工作提供强大法律支撑
2 、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更好地保护耕地
3 、有利于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力度
4 、有利于增强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5 、有利于加强协作,提高土地储备制度运行效率
(三) 确立统一收购权的障碍性分析
1 、土地权利立法滞后容易导致统一收购权滥用
2 、配套制度不完善容易导致权力行使偏离法定目标
3 、缺乏科学的土地补偿体系造成行使上的阻力
(四) 我国是否采取土地私有制架构
(五) 土地公有制下确立统一收购权的可行性分析
1 、构建独立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
2 、构建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应以统一收购权为核心
三、 统一收购权的内容、性质和行使方式
(一) 统一收购权的内容
1 、国(境)外土地储备立法中的权力内容
2 、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中统一收购权的内容
(二) 统一收购权的性质
1 、统一收购权属于公权力,应当恪守公权力的法治边界
2 、统一收购权是一种行政权,应当遵守行政法基本原则
3 、统一收购权中的强制性内容所体现的法律关系性质
(三) 统一收购权的行使方式
1 、征收
2 、购买
3 、收回
4 、置换
四、 统一收购权的行使范围和行使条件
(一) 统一收购权的行使范围
1 、增量土地
2 、存量土地
(二) 统一收购权的行使条件
1 、主要行使条件--应当符合“公共利益”目的
(1) 现行法律对“公共利益”界定存在的问题
(2) “公共利益”的科学界定
2 、出于“规划”的需要能否成为行使条件
(1) 传统观念中的“公共利益”目的面临的难题
(2) “公共利益”的内涵应当包括“规划”的需要
(3) 进一步提升两个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
五、 统一收购权的法律关系主体及权利救济途径
(一) 、统一收购权的行使主体
1 、目前各地土地储备机构的设置模式
2 、统一收购权行使主体的合理设置
(二) 统一收购权的行政相对人及其利益补偿原则
1 、统一收购权的行政相对人及其利益
2 、土地补偿原则的确定
(三) 、统一收购权行使中的权利救济途径
1 、事前预防性救济
2 、事中裁判性救济
3 、事后赔偿性救济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土地征收的法理基础[J]. 张雷.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4(03)
[2]现行土地储制度凸显四大积弊[J]. 徐寿松. 发展. 2004(09)
[3]政府制度性寻租实证研究——以中国土地征用制度为例[J]. 沈飞,朱道林,毕继业. 中国土地科学. 2004(04)
[4]拆迁应以市场契约而非政府之手解决[J]. 李强. 新闻周刊. 2003(40)
[5]土地储备制度实施的效应、变化与思考[J]. 刘维新. 中国房地产金融. 2003(01)
[6]对我国若干城市土地储备运作的比较[J]. 谭术魁,彭补拙. 中国房地产. 2003(01)
[7]国外土地储备制度及借鉴[J]. 杨遴杰,林坚,李昕,高永. 中国土地. 2002(05)
[8]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探讨[J]. 杨继瑞,朱仁友. 管理世界. 2002(03)
[9]城市经营、土地储备与土地金融——兼论经营、储备与资金循环机制[J]. 刘维新,张红. 中国房地产金融. 2001(10)
[10]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功能定位及其实现机制[J]. 张宏斌,贾生华. 城市规划. 2000(08)
本文编号:3598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598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