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民法重构
发布时间:2022-01-24 01:01
本文从保护农民个体在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民事权利的角度,对我国现行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的既存立法、形成历史、农民土地权利的行使实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进而提出应当以农村法人土地制度改造现行集体土地所有制度。本文通过历史考察,认为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并不是经济自然演进的结果,而是政治经济运动的产物。“集体”的概念并不符合传统民法理论。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的法律规定、政策及其演变的考察,认为认为我国立法发展脉络是朝着保护农民土地权利方向发展的。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民法学界关于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基本概念的表述,认为现有的理论并没有能够解释清楚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基本问题,尤其是集体所有权的主体问题、集体成员权利问题等,因此,本文指出,针对实践中存在的侵犯农民土地权利问题,用民法理改造现有的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实为必要。本文从有利于保护农民个体民事权利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当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制度立法进行详细梳理,分析讨论了当前我国立法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民土地权利行使、保护规定上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考察立法,认为我国立法并没有明确“集体”的法律内涵,现行制度下抽象“集体”作为权利主体的缺位,给侵...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现行规定
第一节 集体土地所有制度之法律法规
第二节 集体土地制度之土地政策
一、农地承包15 年不变
二、农地承包30 年不变
三、稳定承包关系,叫停农地“两田制”
四、允许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
五、从严控制农用地的流转
六、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七、农地承包期满可继续承包
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流转市场
第三节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法律特性
一、所有权主体多级化,界定模糊
二、所有权权能受到限制,用益权能突出强化
三、所有权行使程序不明确
第二章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历史渊源
第三章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现实困境
第一节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私权性质被异化
一、承包经营权对所有权权能的替代
二、公法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干预
第二节 现实与法律规定脱节
第三节 土地随意征用
第四节 破坏社会稳定
第四章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 政治制度使然
第二节 中国社会稳定的基础
第三节 土地对农民的意义
第四节 集体土地国有化或私有化之批驳
第五章 集体土地所有权重构之路径
第一节 集体土地所有权重构的法哲学基础
一、保护经济发展成果、保障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法律正义的题中之义
第二节 集体土地所有权重构之主体重构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形式
二、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形式之分析
三、法人制改造的论证
四、法人制改造下法人形式评析
五、股份法人模式的选择理由
六、法人制改造的效应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小产权房与集体土地利益归属论[J]. 王洪亮. 清华法学. 2009(05)
[2]农村房屋自由流转的法律障碍及出路——从“城里人买农村房首次获判有效”案谈起[J]. 钱明星,唐勇. 清华法学. 2009(05)
[3]论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之民法构造[J]. 高飞. 法商研究. 2009(04)
[4]利益衡量视角下“小产权房”的出路探究[J]. 任辉.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9(01)
[5]“主体”的虚拟与“权利”的缺失——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研究[J]. 邵彦敏.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04)
[6]试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之克服[J]. 束景陵.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6(03)
[7]物权主体论纲[J]. 尹田. 现代法学. 2006(02)
[8]建设征地中相关利益主体利益关系探析[J]. 杨涛,施国庆. 农村经济. 2006(02)
[9]集合共有:一种新的共有形式——以集体土地所有权为研究对象[J]. 胡吕银.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1)
[10]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反思与重构[J]. 胡君,莫守忠. 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 2005(12)
本文编号:3605517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现行规定
第一节 集体土地所有制度之法律法规
第二节 集体土地制度之土地政策
一、农地承包15 年不变
二、农地承包30 年不变
三、稳定承包关系,叫停农地“两田制”
四、允许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
五、从严控制农用地的流转
六、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
七、农地承包期满可继续承包
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流转市场
第三节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法律特性
一、所有权主体多级化,界定模糊
二、所有权权能受到限制,用益权能突出强化
三、所有权行使程序不明确
第二章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历史渊源
第三章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现实困境
第一节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私权性质被异化
一、承包经营权对所有权权能的替代
二、公法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干预
第二节 现实与法律规定脱节
第三节 土地随意征用
第四节 破坏社会稳定
第四章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 政治制度使然
第二节 中国社会稳定的基础
第三节 土地对农民的意义
第四节 集体土地国有化或私有化之批驳
第五章 集体土地所有权重构之路径
第一节 集体土地所有权重构的法哲学基础
一、保护经济发展成果、保障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法律正义的题中之义
第二节 集体土地所有权重构之主体重构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形式
二、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形式之分析
三、法人制改造的论证
四、法人制改造下法人形式评析
五、股份法人模式的选择理由
六、法人制改造的效应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小产权房与集体土地利益归属论[J]. 王洪亮. 清华法学. 2009(05)
[2]农村房屋自由流转的法律障碍及出路——从“城里人买农村房首次获判有效”案谈起[J]. 钱明星,唐勇. 清华法学. 2009(05)
[3]论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之民法构造[J]. 高飞. 法商研究. 2009(04)
[4]利益衡量视角下“小产权房”的出路探究[J]. 任辉.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9(01)
[5]“主体”的虚拟与“权利”的缺失——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研究[J]. 邵彦敏.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04)
[6]试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之克服[J]. 束景陵.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6(03)
[7]物权主体论纲[J]. 尹田. 现代法学. 2006(02)
[8]建设征地中相关利益主体利益关系探析[J]. 杨涛,施国庆. 农村经济. 2006(02)
[9]集合共有:一种新的共有形式——以集体土地所有权为研究对象[J]. 胡吕银.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1)
[10]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反思与重构[J]. 胡君,莫守忠. 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 2005(12)
本文编号:36055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60551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