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农村剩余劳动力阶段式转移模式研究及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26 03:54
  “三农”问题是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要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业劳动力生产率,缩短居民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合理转移是关键。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讨论国内外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理论,尤其是刘易斯、托达罗等经济学家对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国内对于就地转移及异地转移的争论,也使我们对于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但是这些理论研究成果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足。如国外许多研究成果中往往将制度因素排除在考虑因素之外,而我国人口的城乡流动往往要受户籍制度的强烈限制;刘易斯对于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的关注虽然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僵硬地套用国外已有理论不可行;国内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讨论虽然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但在研究角度上存在很大问题,一方面在转移模式上偏重城镇化与异地转移模式研究,对农村自身就业潜力关注不够,另一方面缺乏系统研究,没有形成长期的系统的转移模式,转移工作过散、过乱。本人正是看到了国内外已有研究存在的这些不足,在总...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理论研究
        2.1.1 人口经济学产生的历史及重要思想
        2.1.2 人口转移经济理论的发展
        2.1.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的构建
    2.2 国内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研究
        2.2.1 造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剩的原因分析
        2.2.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的发展
    2.3 国内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比较
        2.3.1 工业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2.3.2 城市化过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2.3.3 农村生产力发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3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历史分析
    3.1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程回顾
        3.1.1 改革前的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3.1.2 改革后的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3.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
        3.2.1 转移的地域特征
        3.2.2 产业特征
        3.2.3 转移的效益特征
        3.2.4 进程上的阶段性特征
        3.2.5 外出方式特征
        3.2.6 速度和规模上的不平衡特征
4 农村剩余劳动力阶段式转移模式的构建
    4.1 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分析
        4.1.1 心理因素分析
        4.1.2 制度因素分析
        4.1.3 经济因素分析
    4.2 我国现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分析
        4.2.1 就地转移模式
        4.2.2 异地转移模式
        4.2.3 两种转移模式的比较
    4.3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阶段式转移模式
        4.3.1 第一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构建
        4.3.2 第二阶段转移模式的构建
        4.3.3 第三阶段转移模式的构建
5 实证分析——以彭水县为例
    5.1 彭水人口现状分析
        5.1.1 彭水简介
        5.1.2 彭水县人口构成状况
        5.1.3 彭水劳动力就业状况分析
    5.2 彭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条件分析
        5.2.1 经济现状结构分析
        5.2.2 农业发展态势分析
        5.2.3 城乡收入差距分析
        5.2.4 城镇化发展水平分析
    5.3 彭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选择
        5.3.1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5.3.2 发展重点集镇,推进城镇化建设
        5.3.3 发展旅游产业,拓展第三产业就业渠道
        5.3.4 组建转移中介组织,为劳动力转移提供信息服务
        5.3.5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技术素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模式的探讨——东部经验与西部特点的结合[J]. 姚娜,刘学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3(01)



本文编号:36097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6097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4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