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基于农民权利保护的地票交易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9 07:12

  本文关键词:基于农民权利保护的地票交易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地票 指标交易 农民权利 城乡建设用地挂钩指标


【摘要】: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凸显了城乡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统筹城乡土地资源配置成为当务之急。地票交易制度是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实施中创设的新型土地流转制度。它按照“先造地后用地”的原则,通过土地复垦产生交易指标,在城市获取等量的新增城市建设用地,符合国家实行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地票交易制度由政府自上而下推行,其在严格保护耕地、有效配置土地资源、实现农村土地的市场价值和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农民权利保护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及其相关规定的出台为地票交易制度提供了政策和法律背景,重庆率先成立农村土地交易所开展地票交易制度,开创了土地流转的新模式。研究地票交易制度产生、运作及其在农民权利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外有关研究理论的基础,有利于提出救济方法。 地票交易制度通过复垦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获取城乡建设用地挂钩周转指标,该指标上市交易后可在城市增加与地票等量面积的新增城市建设用地,其运行程序主要包括复垦、验收、交易和使用四个环节。地票交易制度体现出城乡建设用地指标抽象化、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券化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资产化的特征。通过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土地资产证券化和农地发展权等理论分析,地票交易制度与农民权利保护建立了逻辑联系。 地票交易的法律关系主体多元化,主要包括复垦主体、验收主体、地票出让人和地票受让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是地票交易的客体来源,地票的复垦权、收益分配权、落地冲抵权和抵押权构成地票交易的主要权利,出让地票和支付价款分别是地票的出让人和受让人的义务。地票交易法律关系的设置,对于农民确立法定复垦主体地位、参与地票收益分配、实现公平交易提供了法理基础。 目前,地票交易制度在重庆和成都两地试点运行。二者的交易宗旨、交易价格保护机制和交易总量控制都有利于农民权利的保护,但是在地票产生方式、农民的参与度、地票收益分配机制设置和地票使用方式等方面对农民权利的保护产生差异。 地票交易制度涉及面较广,与农民权利紧密相连,但是在农民权利保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农民法定复垦主体地位缺失、建设用地复垦条件受到制约和土地复垦权利被政府垄断导致农民的复垦权缺乏有效法律保障;地票蕴藏寻租空间导致政府过度关注复垦耕地数量,忽视耕地质量,通过权力寻租侵犯农民权利;地票交易指标打包方式不透明、随意性大并具有可操控性,农民在指标打包交易中丧失话语权,无法直接参与地票交易,农民的交易权受到侵犯;现行地票交易制度的分配模式造成收入扭曲,地票收益分配主体多而混乱、分配比例和关系不协调;土地增值的收益被政府占有,农民难以分享土地增值的利益;地票交易制度促使政府在城市周边征收土地,被征地农民的土地使用权转向复垦农民,农地发展权转移实现的价值由政府继受,被征地农民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依据农民权利保护视角,制定相关的完善措施,有利于实现地票交易制度的价值。一是建立农民的复垦权法律保障机制,确保农民法定复垦主体地位,合理限制农民复垦建设用地,开放土地复垦市场;二是完善复垦耕地质量验收监督体系保障农民权益,将复垦耕地质量与交易指标严格挂钩,设立复垦耕地质量监督机制;三是推行地票标准化建设,改变指标交易打包方式,赋予农民指标权利打包交易的参与权,保障农民自由行使交易权;四是完善地票收益分配机制保障农民的收益分配权,明确地票收益分配主体,合理安排收益分配主体间的分配比例和关系,保障农民参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建立健全参与地票交易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关键词】:地票 指标交易 农民权利 城乡建设用地挂钩指标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3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绪论11-21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1-13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13-19
  • 三、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19-20
  • 四、创新之处和可能存在的问题20-21
  • 第一章 地票交易制度概述21-31
  • 第一节地票交易制度的产生背景和内涵21-26
  • 一、地票交易制度的产生背景21-24
  • 二、地票交易制度的内涵24-26
  • 第二节 地票交易制度的特征26-28
  • 一、城乡建设用地指标抽象化26-27
  •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券化27
  • 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资产化27-28
  • 第三节 地票交易制度与农民权利的逻辑联系28-31
  • 一、基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分析28-29
  • 二、基于土地资产证券化的分析29-30
  • 三、基于农地发展权的分析30-31
  • 第二章 地票交易的法律关系31-41
  • 第一节 地票交易的法律关系的土体31-34
  • 一、复垦主体31-33
  • 二、验收主体33
  • 三、地票出让人33
  • 四、地票受让人33-34
  • 第二节 地票交易的法律关系的客体34-35
  • 一、地票交易“客体”的含义34-35
  • 二、地票交易“客体”的来源35
  • 第三节 地票交易的法律关系的内容35-41
  • 一、地票交易主体享有的权利36-38
  • 二、地票交易主体承担的义务38-39
  • 三、地票交易法律关系内容的评述39-41
  • 第三章 地票交易制度运行模式及其比较分析41-51
  • 第一节 成渝地票交易模式的运行现状及其特点41-45
  • 一、重庆地票交易模式41-43
  • 二、成都地票交易模式43-45
  • 第二节 基于农民权利保护视角的成渝地票交易模式的对比分析45-51
  • 一、成渝地票交易模式的相同之处45-46
  • 二、成渝地票交易模式的不同之处46-51
  • 第四章 现有地票交易制度在农民权利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51-61
  • 第一节 农民的复垦权缺乏有效法律保障51-53
  • 一、农民法定复垦主体地位缺失51-52
  • 二、建设用地复垦的制约性条件侵犯农民复垦权52
  • 三、政府垄断土地复垦权利侵犯农民的复垦权52-53
  • 第二节 复垦耕地质量缺乏保障有损农民的自身利益53-55
  • 一、政府部门受指标利益刺激忽视复垦耕地质量54
  • 二、建设用地复垦的短期性难以保障耕地质量54-55
  • 第三节 地票交易指标的打包方式侵犯农民的交易权55-57
  • 一、地票交易指标的打包方式具有可操控性55-56
  • 二、农民在指标打包交易中缺失话语权56-57
  • 第四节 地票收益的合理分配机制缺失侵犯农民收益分配权57-61
  • 一、不同利益主体的收益分配比例失调57-58
  • 二、农民难以分享土地增值的利益58-61
  • 第五章 农民权利保护视野下的地票交易制度的完善61-69
  • 第一节 建立农民的复垦权法律保障机制61-63
  • 一、农民的复垦权法定化61-62
  • 二、农民复垦建设用地合理限制62-63
  • 三、开放建设用地复垦市场保障农民复垦权自由行使63
  • 第二节 完善复垦耕地质量验收监督体系保障农民权益63-64
  • 一、将复垦耕地质量与指标严格挂钩63-64
  • 二、设立复垦耕地质量监督机制64
  • 第三节 推行地票标准化建设确保农民的交易权64-66
  • 一、赋予农民指标权利打包交易的参与权65
  • 二、保障农民自由行使交易权65-66
  • 第四节 完善地票收益分配机制保障农民的收益分配权66-69
  • 一、合理安排收益分配主体间的分配比例和关系66-67
  • 二、保障农民参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67
  • 三、建立健全参与交易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67-69
  • 结语69-71
  • 参考文献71-75
  • 致谢75-77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继勤;邱道持;;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地票解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2 刘国凤;张开芬;;农地发展权视角下的农地征收与耕地保护问题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3 胡显莉;陈出新;;重庆宅基地地票交易中的农民权益保护问题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11期

4 丁新正;;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重点、难点和对策——兼评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的运作[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廖艺萍;;农民“话语权”与农村社会和谐[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6 郭振杰;;“地票”的创新价值及制度突破[J];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7 陈悦;;重庆地票交易制度研究[J];西部论坛;2010年06期

8 谭新龙;;地票交易中各利益主体博弈的经济学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0年03期

9 孙百歌;胡传景;;强化土地管理制度建设 拓展城乡建设发展空间——关于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构想[J];广东土地科学;2011年05期

10 梅哲;陈霄;;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对重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调查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吴红缨 徐恺;[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倪静;重庆市地票交易收益分配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吴娟;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法律制度的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3 钟杨;重庆地票交易制度风险防控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4 苏康传;重庆地票基准价格测算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郭娇玉;我国耕地保护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周科桦;农村土地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44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644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d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