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从土地流转看唐朝土地制度及其出路

发布时间:2017-08-13 05:18

  本文关键词:从土地流转看唐朝土地制度及其出路


  更多相关文章: 土地流转 唐朝 土地制度 借鉴


【摘要】:土地作为农业生产发展的源泉,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起着重要作用,历来为封建王朝所重视,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土地制度。唐朝作为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高峰,统治者制定了完善的土地制度,将土地分授给农民,农民的土地愿望基本得以满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也在不停地流转,至唐朝后期土地越发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最终导致均田制的崩溃。均田制影响深远,后世王朝对均田制也有诸多借鉴。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将土地分给农民的土地改革(1950-1953年)和当前农村实施的土地承包经营方式也依稀能看到均田制的影子。唐朝土地制度内容如何,土地流转如何导致土地制度的瓦解,以及能够从中汲取值得借鉴之处以指导当前农村地区土地流转问题,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本文第一部分介绍唐朝土地制度的具体内容,具体体现在授田类型与标准,从而对唐朝的土地制度有初步的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文章的第二部分介绍唐朝土地的流转方式,以现存契约文书与判决为例说明土地流转的方式,主要介绍了土地买卖、土地租赁、土地继承三种方式。唐朝政府对土地买卖持消极态度,仅允许特定情况的土地买卖。相对于对土地买卖的严格控制,对土地租赁的限制较少,租赁关系在国家强制法和习惯法的规范下良性发展。在土地继承方面,唐律明确规定永业田、赐田可以继承,而在实践中,口分田也具有继承的形式。并分析在多种土地流转方式的作用下,对唐朝土地制度形成的影响。第三部分阐述后世封建王朝对均田制的利用与创新,以及在“不立田制”的土地政策下土地流转走向,并结合历史上土地的流转方式,吸收其合理之处,为当前我国农村地区进行的土地改革提供思路。
【关键词】:土地流转 唐朝 土地制度 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9;D922.3;K24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引论8-9
  • 第一章 均田制内容——土地类型与授田标准9-16
  • 一、口分田、永业田、园宅地9-11
  • 二、职分田、公廨田、驿田11-13
  • 三、屯田、营田、牧田13-14
  • 四、赐田、寺院土地14-16
  • 第二章 唐朝土地流转情况16-28
  • 一、土地买卖16-19
  • 二、土地租赁19-22
  • 三、土地继承22-23
  • 四、其他土地流转方式23-28
  • (一) 土地的时效占有23-24
  • (二) 土地质典24-26
  • (三) 土地赠与26-28
  • 第三章 均田制的出路28-33
  • 一、后世对均田制的利用与突破28-30
  • 二、对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土地流转方式的启发30-33
  • 结语33-34
  • 参考文献34-36
  • 致谢36-37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3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童光政;;“一田两主”的地权结构分析及其改造利用[J];北方法学;2007年02期

2 刘复生;从土地制度的变化看宋代社会[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翁俊雄;唐代职分田制度研究[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4 荆三林;;《唐昭成寺僧朗谷果园庄地亩幢》所表现的晚唐寺院经济情况[J];学术研究;1980年03期

5 刘小平;;唐代佛教寺院的土地资源配置[J];中国农史;2009年01期

6 贾志刚;;唐代地方长吏的交接替代[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本文编号:6655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6655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c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