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农村征地补偿款分配纠纷的法律思考
本文关键词:关于我国农村征地补偿款分配纠纷的法律思考
【摘要】:土地是一国最重要的物质资源。当前,我国农村大量土地被征收、征用,由此引发的征地补偿款分配纠纷也随之显著增加。鉴于农村征地补偿款的分配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牵涉面广,影响农村稳定发展大局,如不及时妥善处理,势必成为新的不稳定因素,严重阻滞我国农村改革的现代化进程,因此此类纠纷的解决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对此类纠纷及其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探讨了这类纠纷的类型、成因、基本特征、主要涉及的法律问题,并对此类纠纷的解决进行了相关探索。 本篇论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我国农村征地补偿款分配纠纷的类型、成因及特征。笔者在此部分从类型、成因及特征三方面对中国农村征地补偿款分配纠纷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分析。 第二部分:我国农村征地补偿款分配纠纷主要涉及的法律问题。此部分中笔者分别探讨了农村征地补偿款的性质、构成和归属问题、分配主体中村民资格的界定问题及特殊利益主体的村民待遇问题。 第三部分:对农村征地补偿款分配纠纷解决的探索。通过前面的分析论述和相关总结,笔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以期对实务问题的解决提供些许有益参考。
【关键词】:农村 征地补偿款 分配 纠纷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3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前言9-10
- 第一章 我国农村征地补偿款分配纠纷的类型、成因及特征10-17
- 1.1 我国农村征地补偿款分配纠纷的基本类型10-13
- 1.1.1 征地补偿款分配的侵权纠纷(分不分)10-11
- 1.1.2 征地补偿款分配利益主体资格确认型纠纷(分给谁)11
- 1.1.3 承包地经合法开发获得增值后的征地补偿款分配纠纷(如何分)11-13
- 1.2 我国农村征地补偿款分配引发纠纷的主要成因13-15
- 1.2.1 现行法律法规亟需完善13-14
- 1.2.2 农村土地承包、延包、流转工作不规范14-15
- 1.2.3 村民自治与法律规定的冲突15
- 1.3 我国农村征地补偿款分配纠纷的基本特征15-17
- 1.3.1 纠纷主体多样化15-16
- 1.3.2 裁判结果多样化16
- 1.3.3 判决执行难度大16-17
- 第二章 我国农村征地补偿款分配纠纷中主要涉及的法律问题17-23
- 2.1 农村征地补偿款的性质、构成及归属问题17-19
- 2.1.1 农村征地补偿款的性质17
- 2.1.2 农村征地补偿款的构成及归属17-19
- 2.2 分配主体中村民资格的界定问题19-20
- 2.3 特殊利益主体的村民待遇问题20-23
- 2.3.1 对基于婚姻关系等流动人员的成员资格认定20-21
- 2.3.2 对外出上学、服兵役等人员的成员资格认定21
- 2.3.3 对服刑人员的成员资格认定21
- 2.3.4 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超生子女的成员资格认定21-23
- 第三章 对农村征地补偿款分配纠纷解决的探索23-29
- 3.1 明确受偿主体,细化分配规则23-24
- 3.1.1 完善相关法律,明确受偿主体23
- 3.1.2 政府指导分配,建立备案制度23-24
- 3.1.3 设置专门账户,加强款项管理24
- 3.2 统一法律规定,确立基本原则24-26
- 3.2.1 统一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24-25
- 3.2.2 确立相对统一的基本原则25-26
- 3.3 构建多元途径,扩大调整范围26-28
- 3.3.1 强化协商和民间调解26-27
- 3.3.2 纳入仲裁受案范围27
- 3.3.3 加强诉讼救济27-28
- 3.4 规范村规民约,自治结合法治28
- 3.5 健全社保体系,摆脱单一机制28-29
- 结语29-30
- 参考文献30-33
- 致谢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我们有权了解征地情况吗?[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4年07期
2 ;我国将出台新的征地补偿标准[J];小康生活;2005年09期
3 吴太轩;杨斌;;论失地农民参与治理制度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4 刘晖;曲娜娜;;征地对S村实地农民生活方式的影响[J];消费导刊;2010年03期
5 ;征用土地公告办法[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2年20期
6 张建;;城乡用地纠纷是当前的热点难点[J];人民调解;2004年10期
7 ;江苏立法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利益[J];农家顾问;2005年11期
8 ;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政策解读[J];农民文摘;2006年09期
9 王海鸿;杜茎深;;论土地发展权及其对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创新[J];中州学刊;2007年05期
10 左静;陈立双;金凤伟;;我国征地补偿市场化的限制因素分析[J];理论与改革;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文政;;现行征地补偿、垂直管理和占补平衡体制的弊端与成因——以若干个案为例[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张裕凤;张晶晶;李武;;呼和浩特市征地补偿标准平衡研究[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叶艳妹;孙帅;;征地补偿标准差异性研究——基于黑龙江省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实证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许可;;从法律博弈论看土地所有权制度设计——以征地补偿为中心[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王宏禹;;农村征地补偿制度的缺陷及其解决途径[A];“商业改革与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衡水老白干杯”征文颁奖活动论文集[C];2010年
6 杨卫东;陈学龙;;荆州市新增建设用地征地补偿问题探讨[A];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资源的保障能力研究[C];2004年
7 王维霞;孙会莲;;在土地整理和征地补偿中应用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巴那日苏;塔娜;;浅谈农村征地补偿纠纷中行为主体存在的问题[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曹冠兰;;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农村土地纠纷问题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张锡祥;李高洋;;由土地信访工作谈征地工作的完善[A];“征地制度改革与集体土地流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阮华宁 记者 杨金发;征地补偿直接发给农民[N];农民日报;2004年
2 陈芳 张旭东 谢登科;征地补偿入宪———九字千钧重[N];法制日报;2004年
3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乌日娜;提高征地补偿标准不会使地价上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4 记者 陈韩晖;征地补偿要按“上限”把握[N];南方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叶一剑;征地补偿纠纷调解路径应多元化[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6 记者 郄建荣;核心是解决征地补偿[N];法制日报;2009年
7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傅蔚冈;农民该获得征地补偿款吗?[N];东方早报;2010年
8 ;我省公布17市征地补偿综合标准价[N];山东科技报;2010年
9 CUBN记者 陈文喜;国土部提高征地补偿标准 要求先安置后拆迁[N];中国联合商报;2010年
10 吴娟;我市出台征地补偿款预存制度[N];太原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丹;基于城乡协调发展的征地补偿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祥琪;我国征地补偿机制及其完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心良;基于农民满意度的征地补偿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李红波;征地冲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潘善斌;农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陈少琼;土地征收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冼青华;中国失地农民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8 吕振臣;我国土地征用出让过程中和谐土地利益机制构建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王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韩晓宇;基于人本经济视角的公路建设用地合理性评价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富;北京市征地补偿与利益分割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赵文元;征地补偿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3 刘小溪;关于我国农村征地补偿款分配纠纷的法律思考[D];广西大学;2013年
4 宗松;土地征用制度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5 刘大平;我国土地征用制度中征地补偿及失地农民安置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晶晶;健全我国征地补偿制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王林燕;中国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邝新亮;我国征地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施凤菁;征地补偿过程职务犯罪的侦防对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树辉;中国现阶段失地农民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498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749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