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征收行政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1 22:30
本文关键词:我国土地征收行政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我国当前在制度选择和政策安排上面临着一系列转型和重新定位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三农”问题的合理解决,是保证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一环。其中,因征地造成的农民失地问题和与此相关联的征地补偿安置问题,则是“三农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农村土地征收问题也因此成为国家和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2004年3月14日宪法修正案将第二十条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该修正案史无前例地区分了土地征用和征收的概念,并确定了征收征用的原则和标准,为农村土地的征收补偿问题,在宪法层面上提供了可操作的制度保障。但是在具体的操作程序层面上,新修改的《土地管理法》仅仅把原第二条第四款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并将其他相应条款中的“征用”修改为“征收”,并未提出具体运作程序,这可能与我国近年来行政法学界对土地征收问题研究甚少有关系,导致立法机关修改土地管理法时拿不出成熟可行的方案。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土地经由政府征收转为建设用地。在这种征收过程中,对农民土地权益侵害最严重的也是最难以抗拒的正是行政主体滥用土地征收权的违法行政行为。由于我国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其赖以存在的制度环境和服务目标都已经改变,土地征收中日益暴露出诸多不适应、滞后矛盾的问题,引发大量农民上访、申诉、甚至采取过激措施,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许多土地征收行政案件起诉到法院后,因法律的滞后、制度的缺失使法院面对严重的失地农民问题和尖锐的征地矛盾无力救济,笔者作为多年从事法院行政审判的法官,深深体会到通过司法审查解决我国当前农村土地征收问题的举步为艰。鉴于土地征收问题是今后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一个牵扯面极广的公共问题,涉及到国家整个土地征收制度的建构问题。所以笔者试图通过对土地征收制度的基本理论研究,从与其他国家的土地征收制度的比较中,重新建构我国土地征收法律制度。 全文共分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正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研究土地征收制度的基本理论。该部分首先通过土地征收与相关概念的比较对土地征收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土地征收行为的法律特征以及修宪对土地征收和征用区分的意义;其次分析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目的理论、土地征收补偿理论和国
【关键词】:土地征收 征收原则 制度构建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D922.3;D922.1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1
- 引言11-13
- 第一部分 土地征收制度的基本理论概述13-30
- 一、土地征收概念的界定13-19
- (一) 土地征收的宪法基础和立法模式13-15
- (二) 土地征收相关概念分析15-17
- 1、行政征收与行政征用15-16
- 2、行政征购、公用征收、公用征调、国有化16-17
- (三) 土地征收概念界定和法律特征17-18
- 1、强制性17
- 2、公共目的性17-18
- 3、权属移转性18
- 4、补偿性18
- (四) 土地征收与土地征用的区别及区分的意义18-19
- 二、土地征收的理论基础19-26
- (一) 公共利益目的理论19-22
- (二) 土地征收补偿理论22-25
- (三) 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平衡理论25-26
- 三、土地征收的原则26-30
- (一) 依法行政原则27
- (二) 比例原则27-28
- (三) 正当程序原则28-30
- 第二部分 土地征收的历史发展和现实运行30-40
- 一、国外土地征收制度的比较研究30-32
- (一) 法国的“公用征收”制度30
- (二) 德国的土地征收制度30-31
- (三) 美国的土地征收制度31
- (四) 比较研究的启示31-32
- 二、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历史沿革32
- 三、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现状评析32-36
- (一) 征收过多过滥,造成失地农民问题严重33
- (二) 耕地锐减,,危及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33
- (三) 征地范围过宽过乱,难以体现公共利益33-34
- (四) 征地程序不规范,缺少监督机制34-35
- (五) 征地补偿安置不合理35-36
- (六) 征地纠纷救济渠道不畅通36
- 四、土地征收法律问题的深层原因分析36-40
- (一) 体制基础原因37
- (二)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不健全导致征地矛盾37
- (三) 征地税费体制不利于调节各方利益关系37-38
- (四) 政府职能混同导致利益冲突38-39
- (五) 城乡长期分割引起农村法治建设的整体滞后39-40
- 第三部分 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重新构建(Ⅰ)40-57
- 一、土地征收公益目的性的界定方式40-42
- (一) 境外土地征收制度中公共利益的界定40-41
- (二) 我国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的理性界定41-42
- 二、土地征收正当法律程序的理性建构42-47
- (一) 主要国家(地区)征收程序的比较42-45
- (二) 我国现行土地征收程序的缺限和重构设计45-47
- 三、土地征收公正补偿制度的理性建构47-57
- (一) 土地征收补偿机制及国外补偿制度的比较47-49
- (二) 我国土地征收补偿范围和标准的理性设定49-51
- (三) 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方式的选择51-55
- 1、境外征地补偿安置方式借鉴51-52
- 2、我国征地补偿安置方式探讨52-55
- (四) 我国征地补偿收益的合理配置55-57
- 第四部分 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重新构建(Ⅱ)57-69
- 一、土地征收纠纷的行政法律救济途径58-64
- (一) 土地征收合法性、合理性纠纷及其行政救济58-60
- 1、主要纠纷类型58
- 2、行政救济途径58-60
- 第一,行政复议救济59
- 第二,行政监察救济59-60
- 第三,行政信访救济60
- (二) 土地征收补偿纠纷及其行政法律救济60-64
- 1、主要纠纷类型60-61
- 2、行政法律救济途径61-64
- 二、土地征收纠纷的司法救济64-69
- (一) 土地权属争议的行政诉讼救济65
- (二) 土地征收补偿标准金额争议的行政诉讼救济65-66
- (三) 土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纠纷的司法救济66-67
- (四) 承包地被征收后承包经营权纠纷的司法救济67
- (五)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中的相关房屋拆迁问题67-69
- 结语——反思与启迪69-71
- 主要参考文献71-75
- 致谢75-7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6-77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77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振声;集体土地征收中公众参与立法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段宇岩;论我国征地补偿制度的弊端及其完善[D];山东大学;2008年
3 代琴;中蒙两国土地利用制度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4 石小卉;土地征收的法制化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747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774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