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试述我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及完善

发布时间:2017-09-02 16:33

  本文关键词:试述我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及完善


  更多相关文章: 土地征用 补偿 土地财产权 法律约束 程序


【摘要】:在经济增长率持续保持世界纪录、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和 开发区的扩张热潮正使得“新三农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城市化是加快我国经济发 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杠杆。在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土地使用形式的改变。 在中国现有法律框架下,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只有被征用为国有土地,才可以进 入市场,通过有偿出让获得增值。恰恰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受 到了集体性侵害,由此产生了土地征用和农民安置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现有的征地制度与市场经济现实之间的矛盾 日显突出,征地安置成为“三农”问题中的一个焦点。各地在征地过程中暴露出来 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土地财产权没有真正确立,我国的农 用地征用补偿的范围显得相当狭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严重不合理,而且具有不完 全补偿的痕迹,土地征用补偿的理论依据更倾向于“恩惠说”;二是征地范围过宽, 没有严格限制用于公共利益上。在征地程序上,农民更是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从土 地征用的认定,到补偿费的确定和劳动力的安置等,都是政府和用地单位说了算。 近年来,因征地矛盾而激发的群体事件时有发生,大量失地农民沦为种田无地、就 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游民”,这都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大隐患。 本文的正文分为三个部分,除导言和结语外,各章的论证结构为: 第一章首先对我国土地征用征用和补偿制度作了理论上的简要介绍;再追溯了 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历史背景及发展轨迹,以期对当前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有更客 观的了解和评价;最后溯古追今,对我国土地征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作了深入分析, 主要归结为两点,一是对农民土地使用权的财产权性质认定和保护不够,二是对土 1 WP=6 地征用目的、征用程序、司法介入等三方面正当性要求的满足不够。 第二章联系实际调查的资料,分析宁波市海曙区新星村土地征用的基本情况和 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也是从财产权保护和正当程序保障两方面来分析。 第三章则阐述了笔者对于当前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和征地过程的法律约 束机制的一点见解。主要是从征用目的、补偿标准和征用程序三个方面研究土地征 用过程中的法律约束机制。 通过各章的论证,本文认为中国当前的土地问题,最重要的是其创造的财富和 福利,在地区之间、利益集团和社会集团之间、个人之间的分配,当然也包括不同 时间中(当前消费和投资未来之间)的分配。要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所有 建设用地要严格限制在规划用地的范围之内,不得随意突破,不得随意修改和调整 规划;要制定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建立征地价格听证制度,及时落实安置政策措 施;要进一步完善征地程序,征用农民的承包地,应当与农民直接协商,征地方案 及具体的补偿安置方案,应当与农户见面;同时,要建立补偿标准听证制度和土地 征用争议司法仲裁制度,健全和完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土地产权制度,推动集体 土地流转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土地征用 补偿 土地财产权 法律约束 程序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D922.3
【目录】:
  • 导言9-10
  • 第一章 土地征用和补偿制度基本理论及我国现状概述10-25
  • 第一节 土地征用基本理论10-13
  • 一、 行政征用的概念和性质。10-11
  • 二、 行政征用补偿。11-13
  • 第二节 我国土地征用的发源及历史背景13-18
  • 一、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土地征用制度。13-14
  • 二、 “大跃进”至“文革”之前的土地征用制度。14
  • 三、 文革时期。14-15
  • 四、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5-18
  • 第三节 我国土地征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8-25
  • 一、 忽视对农民财产权的保护。18-22
  • 二、 正当程序保障。22-25
  • 第二章 宁波市海曙区新星村土地征用情况调查与分析25-38
  • 第一节 宁波市海曙区新星村土地征用的基本情况25-28
  • 一、 新星村土地征用概况。26-27
  • 二、 征地前后村民生活状况对比。27-28
  • 第二节 新星村土地征用过程中对失地农民的财产权保护28-35
  • 一、 土地征用费的补偿标准、发放和使用。28-30
  • 二、 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30-31
  • 三、 村民养老保险。31-34
  • 四、 医疗保险。34-35
  • 第三节 新星村土地征用过程中征用程序保障35-38
  • 一、 新星村土地征用透明度与农民参与情况。35-36
  • 二、 村民自治。36-38
  • 第三章 完善土地征用过程中的法律约束机制38-53
  • 第一节 土地征用目的的法律约束39-43
  • 一、 公用征收。40-41
  • 二、 公益征用。41-42
  • 三、 比例性原则。42-43
  • 第二节 土地征用补偿标准的法律约束43-46
  • 第三节 土地征用程序的法律约束46-53
  • 一、 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48-49
  • 二、 参与权。49-50
  • 三、 司法最终救济。50-53
  • 结语53-6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斌;武小岩;;关于失地农民生活效用的补偿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刘江涛;张波;;城市边缘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管理研究综述[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季怀才;论行政补偿的构成要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邓升陆;县级土地征收规模影响因素及调控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武小岩;针对失地农民的生存保障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4 窦婧;中国农村土地征用与补偿制度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5 谭求;北京市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规划反思和探索[D];清华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79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779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9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