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文化建设法制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3 20:14

  本文关键词:文化建设法制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建设 法制化 文化权益 文化立法 文化执法


【摘要】:本文对我国文化建设的法制化进行了全面分析,包括对文化建设的界定及其制度沿革以及文化建设法制化的基本问题,提出了法制化是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公民文化权益保护是文化建设法制化的逻辑起点,并初步设计了相关立法与执法的制度完善方案,以期对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和法治政府的建设起到一定的启示与参考功能。 第一章通过对文化建设的界定及其制度沿革的梳理,认为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文化安全等;文化建设必须通过文化制度进行引导和保障,而文化制度可以分为政策性文化制度和法律性文化制度,具有价值导向、实践规范、思想整合等功能;我国的文化制度逐渐从政策性走向法律性。 第二章通过对转型时期中国文化建设的整体形势及其法制化相关问题的阐述,提出法制化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认为文化建设法制化具有坚实的法理基础,既是社会管理机制,又是促进公民社会活动平稳有序的方式,首要条件是完善立法,核心在于严格执法,关键在于制约确立,在文化建设领域形成一种秩序状态;基本功能在于保障国家文化主权、规范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公民与国家双方文化关系有序化的实现、振兴文化产业、增强法律调整实效、维护文化领域的和谐稳定。在文化建设法制化进程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立足基本国情、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兼顾文化发展与管理,同时妥善处理加强文化管理与保障文化权益、追求社会效益与实现经济效益、兼顾法律的规范与引领作用、均衡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协调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关系。 第三章通过对公民文化权益和文化建设法制化之间关系的分析,认为公民文化权益保护是文化建设法制化的逻辑起点,保护公民文化权益需要法律的切实保障,而文化建设法制化将有效保障公民文化权益,尤其是公民文化基本权益。公民文化权益主要包括文化自由权和文化平等权,国家对其负有给付和保护的义务,文化权益和文化建设法制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四章阐述了文化建设法制化应加快立法完善,明确立法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技术选择,当前推进文化建设立法重点领域应包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立法、文化产业振兴立法、文化管理方而的立法、公民文化成果保护方面的立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立法。 第五章分析了文化建设法制化应进行的执法体制变革,通过对我国文化执法制度的现状以及文化执法制度变革的接动力、方向和原则的确定,指出文化执法的具体制度完善包括整合文化执法的组织机构、加强综合执法机制的建设、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完善文化执法的问责制度、推进文化行政裁量基准制度和健全文化执法的纠纷解决机制。
【关键词】:文化建设 法制化 文化权益 文化立法 文化执法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1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6
  • 导论16-20
  •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6-17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7-18
  •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8-20
  • 第一章 文化建设的界定及制度变革20-43
  • 第一节 文化20-23
  • 一、西方语境中的“文化”20-21
  • 二、中国语境中的“文化”21-22
  • 三、论文化概念的界定22-23
  • 第二节 文化建设23-26
  • 一、文化建设的内涵23-24
  • 二、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24-26
  • 第三节 文化建设的制度路径26-32
  • 一、制度化与文化建设26-27
  • 二、文化制度的类型27-29
  • 三、文化制度的功能29-32
  • 第四节 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制度沿革32-43
  • 一、革命时期的文化制度(1921年—1949年)32-33
  • 二、改革开放前的文化制度(1949年—1978年)33-37
  • 三、改革开放后的文化制度(1978年——)37-43
  • 第二章 转型中国文化建设的法制化趋向43-66
  • 第一节 转型中国文化建设的社会背景43-50
  • 一、文化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43-44
  • 二、文化制度创新的压力不断增大44-48
  • 三、文化法制的体系不健全48-50
  • 第二节 法制化是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50-59
  • 一、文化建设法制化概述51-53
  • 二、文化建设法制化的基本功能53-57
  • 三、文化建设法制化的法理基础57-59
  • 第三节 文化建设法制化的基本原则59-61
  •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59-60
  • 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60
  • 三、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60
  • 四、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60-61
  • 五、兼顾文化发展与管理61
  • 第四节 文化建设法制化应当理顺的几对关系61-66
  • 一、加强文化管理与保障文化权益的统一61-62
  • 二、追求社会效益与实现经济效益的均衡62-63
  • 三、法律的规范和引领作用的融汇63-64
  • 四、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的兼顾64
  • 五、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协调64-66
  • 第三章 文化建设法制化的逻辑起点66-88
  • 第一节 公民文化权益的界定66-71
  • 一、文化权益的内涵66-67
  • 二、基本文化权益的内涵67-70
  • 三、我国宪法中的公民基本文化权益70-71
  • 第二节 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实现的国家责任71-80
  • 一、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属性71-73
  • 二、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保护的核心权能73-78
  • 三、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保护的国家义务78-80
  • 第三节 公民文化权益保护与文化建设法制化的关系80-88
  • 一、公民文化权益的法治保障现状81-83
  • 二、加强公民文化权益法治保障的必要性83-85
  • 三、文化建设法制化是加强公民文化权益法治保障的必由之路85-88
  • 第四章 文化建设法制化的路径(一):完善文化立法88-104
  • 第一节 文化建设立法概述88-93
  • 一、文化建设立法的主要问题88-90
  • 二、文化建设立法完善的必要性90
  • 三、文化建设立法的基本原则90-93
  • 第二节 推动若干重点文化建设领域的立法完善93-104
  • 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立法93-95
  • 二、完善文化产业振兴立法95-96
  • 三、完善网络管理方面的立法96-99
  • 四、完善公民文化成果保护立法99-101
  • 五、加强社会思想道德方面的立法101-104
  • 第五章 文化建设法制化的路径(二):文化执法体制改革104-129
  • 第一节 中国文化行政体制现状104-109
  • 一、中国文化行政执法体制的发展状况104-106
  • 二、文化行政执法体制的主要类型106-107
  • 三、文化行政执法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107-109
  • 第二节 文化执法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09-113
  • 第三节 中国文化执法体制改革的原则与取向113-121
  • 一、文化执法体制改革的原则113-115
  • 二、文化执法体制改革的总体取向115-121
  • 第四节 中国文化执法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21-129
  • 一、整合文化行政执法的组织机构121-123
  • 二、完善文化行政执法的综合执法机制123-125
  • 三、加强文化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125
  • 四、完善文化行政执法的问责制度125-126
  • 五、推行文化行政执法的裁量基准制度126-128
  • 六、健全文化行政执法的纠纷解决机制128-129
  • 结语129-130
  • 参考文献130-137
  • 攻博期间主要研究成果137-138
  • 后记1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结发;;论公共理性及其生成——一个公民文化的视角[J];甘肃理论学刊;2009年04期

2 张国芳;公民文化视角下的公众监督[J];求实;2003年03期

3 杨日鹏;美国政治民主进程中的“民情”及其启示[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申建林;论公民文化的培育[J];江汉论坛;2002年04期

5 丁惟生;政治文化对政治体系的影响[J];改革与战略;2005年09期

6 王学俭;高璐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公民文化建设关系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7 张华青;论政治现代化与公民文化[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顾成敏;;当代中国公民主体性政治人格的生成与建构[J];前沿;2011年16期

9 钟声;;五四时期中国臣民文化向公民文化的转型[J];湖湘论坛;2009年03期

10 徐伟明;;略论公民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联性[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青;;和谐社区与公民文化[A];北京周末社区大讲堂集粹(第一辑)[C];2007年

2 缪青;;社会和谐·公民文化·公民教育[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3 魏金玲;;青岛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与保障公民文化权利[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4 吴兴智;;我国公民文化发展逻辑:协商民主的视角——以温岭民主恳谈会为个案的思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潘兆民;;中国大陆“乡政”对“村治”运作的影响分析[A];第二届中国地方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秦德君;张玲彤;;中国国民文化特性的分析模式[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7 李超白;章若龙;苏梅凤;;企业领导行为法制化三议[A];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崛起[C];1993年

8 杨济亮;;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巩固和谐社会精神支撑[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栋;;改善中国公民社会文化环境的思考及路径选择[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上官酒瑞;;政治信任研究兴起的学理基础与社会背景[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冯玉军;公民文化小议[N];检察日报;2011年

2 陶东风;公民文化与人文理念[N];学习时报;2009年

3 邢朝国;日本公民文化与社区公共性建设[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刘雪松;重视公民文化建设[N];光明日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成静;现代化需要弘扬公民文化[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6 刘亚红;营造公民文化构建的弹性空间[N];社会科学报;2001年

7 张晨 刘亚红;培育公民文化的有效途径[N];社会科学报;2001年

8 唐超;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培植先进公民文化[N];青岛日报;2008年

9 蒯大申;公共文化彰显公民文化权利[N];文汇报;2003年

10 戴艳军 戚凤芝;国外城市公民文化建设的经验和启示[N];光明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友华;文化建设法制化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刘雪松;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D];黑龙江大学;2005年

3 敬海新;在理想和现实之间[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4 赵玉洁;当代中国改革进程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何丽君;新时期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6 刘晓根;党在中国公民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7 杜保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若干重要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8 铁锴;主体性视阈下的公民政治及其在当代中国的逻辑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姬振旗;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娄芸鹤;文化政策视野下的“民族元素再创造”及其相关性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杨;公民文化基本内涵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赵展;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中公民文化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何华;我国公民文化特质及培育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徐佳;我国公民文化权利的保障与实现路径[D];湖北大学;2011年

5 范琳琳;我国公民文化权益保障的政府责任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6 王娇;网络公民文化的法治价值及其实现[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肖辉;基于公民教育视角的中国公民文化建设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8 徐彬;文化变迁视野下的公民文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陈洁珂;基于参与型政治文化的高校公民文化培育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3年

10 郭燕;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现状与构建[D];山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851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0851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3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