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由宪法的政治认同——兼论中国少数民族的宪法信仰
本文关键词:经由宪法的政治认同——兼论中国少数民族的宪法信仰
【摘要】:长期以来,中国民族政策偏重于物质利益的照顾,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精神诉求的侧重,导致了政治认同危机的产生。本文认为,解决中国少数民族政治认同危机,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增强少数民族对宪法的强烈信仰和认同。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宪法 少数民族 政治认同 宪法信仰
【分类号】:D921
【正文快照】: 一、中国少数民族政治认同危机的背景(一)社会转型族性是一个永恒的概念,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1]同样地,中国的民族问题也具有时代特点,与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转型息息相关。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处在一种急剧转型之中,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磊;申世园;;国民认同感的内涵解析[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李仲先;邬明辉;;彝族支系俚濮人的山神崇拜及其文化特征——对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啊喇么的调查[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李瑞文;;真实的幻影——冯小宁战争三部曲的类型化叙事[J];电影评介;2010年06期
4 严雪晴;;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州市族群关系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5 赵云梅;;英语音素习得中汉语方言标识性特征的迁移——以保山方言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0期
6 田艳;;试论民族自治地方获得利益补偿的权利[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05期
7 薄守生;;关于“语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J];汉字文化;2007年06期
8 帕哈尔丁;阿布力孜;;浅论教育因素对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的影响——以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现状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08期
9 蔡明干;;论少数民族政治发展的特征[J];学理论;2010年23期
10 王菊;邓思胜;;族群身份之论争:跨文化间的交流与互动——郝瑞与李绍明的论争分析[J];广西民族研究;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燕平;;社群与族群[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2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苏布德;新巴尔虎蒙古社区的变迁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苟爽;明清以来仡佬族分布格局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宋鑫华;民族关系协调发展与政治稳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盛义龙;未识别民族法律地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石翠红;蒙古族学校教育中“避蒙趋汉”现象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戴小明;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宪政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谭志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学的使命[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田欢;维吾尔族视觉艺术的族群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妍妍;现代传媒与回乡穆斯林生活世界[D];兰州大学;2011年
2 黄怡冰;少数民族地区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需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侯姗姗;主流媒体构建的政治景观[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史莎莎;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意识[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杨西;社会建设视阈下城市多民族社区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苏新亚;鄂尔多斯城市民族工作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永茂;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传统宗教政策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8 袁灿武;新疆多民族地区民族关系调控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婷婷;澳大利亚土著人教育优惠政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蒋桂东;屯堡人与周边少数民族族际通婚在现代化背景下的演变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D];贵州民族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芳;;论少数民族全国人大代表保障名额规定符合宪法平等原则[J];民族研究;2008年06期
2 屈学武;少数民族权利论纲[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3 ;选举法有关知识[J];吉林人大工作;1997年01期
4 龚瑜;国际国外民族冲突与少数民族立法[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5 ;人大制度与法律知识问答(十)[J];海南人大;2002年05期
6 胡珀,刘濵;论我国少数民族权利保障法律体系的构建[J];社科纵横;2004年03期
7 陈文兴;;民族平等权在云南的发展[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4期
8 林松;;关于我国分散居住的少数民族权益保护的法律思考[J];才智;2010年11期
9 缪文升;少数民族法制现代化及其本土资源保护[J];红河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胡捷;我国几个少数民族名称的涵义[J];法学;198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敖俊德;;关于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两个基本问题——写在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20周年之际[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余俊;;民族区域民主建政与人民司法的关系——学习董必武民族法律思想的体会[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3 ;改革开放与民族法制建设[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4 周健;;关于《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法律条文细化的研究[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5 敖俊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化法律化的三十年[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6 李愿;;民族法制建设“四维矩阵模式”初探[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7 马明贤;缪新森;;回族传统法文化在地方治理中的现实价值[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廖婧;改善民生 促进和谐[N];柳州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杜京;云南代表在世界法律大会上的发言引起关注[N];云南日报;2005年
3 周健(作者系自治区民委政策法规处处长);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N];广西日报;2004年
4 记者 文洁 聂麟;何鲁丽肯定我省《民族区域自治法》贯彻情况[N];甘肃法制报;2006年
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N];克孜勒苏报;2007年
6 记者 王书林;新疆注重少数民族法官培训[N];人民法院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刘海琦;少数民族委员畅谈新民族区域自治法[N];法制日报;2001年
8 乌云斯琴;努力实现民族地区发展新的跨越[N];人民政协报;2007年
9 刘海琦;各民族权利的根本保障[N];西藏日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赵阳;保护民族文字是人权的重要内容[N];法制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德全英;民族区域自治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尹华容;宪法诉讼正当性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瑜;论宪法信仰[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岚;论宪法信仰[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谭佳林;论宪法文化[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革华;我国宪法文化的省思与建构[D];湘潭大学;2006年
5 黄卫东;论宪法文化与宪法信仰[D];湘潭大学;2005年
6 向峻青;以人为本的宪法文化之省思与构建[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峰;我国宪法权威的缺失及其构建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8 钱晓芳;民族区域自治法中自治权行使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6年
9 王继奎;全球化时代联邦制的宪政冲突及其治理[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尹华容;论自由主义宪政与宽容[D];湘潭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85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085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