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政的基本内涵探析
本文关键词:宪政的基本内涵探析
【摘要】:宪政是现代国家运用良性宪法管理国家的政治制度,是现代国家的标志。从本质上说,宪政是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平衡机制,也是国家权力部门内部的平衡机制,是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机制。宪政是建立在宪政理念、宪政文化和法律制度基础之上的一系列原则。
【作者单位】: 滨州医学院医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基本内涵 平衡机制 和谐社会 宪政原则
【基金】: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山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治理功能探讨”(11CZZJ06)
【分类号】:D911
【正文快照】: 宪政是现代国家运用良性宪法管理国家的政治制度,是现代国家的标志。宪政以良性宪法为基础,为公民和政府之间的关系设立了一系列制约制度,主要表现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由此形成了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平衡机制、国家权力部门内部的平衡机制及公民权利的内在平衡机制,成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峰,高秦伟,徐辉;外国宪政与司法审查制度及其启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昕春;公共选择与公民参与集体行动的动力[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储新宇;美国总统与国会争夺外交主导权的根源及实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高新华;论以人为本司法观的理论基础——从新宪法修正案谈起[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胡文木;论法治与人性——兼论“人性恶”理论之得失[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林建华,李伟;论20世纪4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特征认知及其意义[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6 潘修华;论中国公民社会组织政治参与的建设问题[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刘素英;论欧洲违宪审查模式对中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借鉴意义[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赵春华;邓小平宪政思想的精神意蕴与时代价值[J];北京党史;2004年S1期
9 夏勇;飘忽的法治——清末民初中国的变法思想与法治[J];比较法研究;2005年02期
10 关保英;;论内部行政合同[J];比较法研究;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兢;;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新闻出版条款的源起[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李红波;谭术魁;彭开丽;;现行征地程序缺陷及其改进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李金国;;政治文明的法律视域[A];贵州省2004年宪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立行;;健全与完善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和机制[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士如;;从宪法到宪政的思考——立宪主义思想研究[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6 任映红;;宗教对当前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温州 A 村案例[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汪居扬;;业主维权和社区权力结构的变迁——基于对社区纠纷的一项研究[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程德文;;司法独立的方向是法官独立[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明军;魏青松;;论社会转型期政府的政治责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10 颜杰坤;;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价值取向[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2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杨伟东;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强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赖少英;我国集体所有制产权变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钟爱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权力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倪峰;国会与冷战后的美国安全政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张帆;冷战时期美国的国家安全与国内民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贺绍奇;论法官的职业伦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彭灵勇;法律推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冠新;法治的信仰与法律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敏娥;国家财政运行法治化的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茹洋;论法律违宪审查与中国实践[D];苏州大学;2001年
4 张冬梅;中国司法独立的制度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姜登峰;法治的人性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姚国建;宪政背景下中国检察权的属性定位[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殷志文;行政行为可诉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宋丹蕾;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及其当代转向[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王国栋;公共政策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10 韩亚锋;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制定的法治化背景[D];西北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辑雍;;公民意识历史考察和基本内涵[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7年02期
2 江忠默;论保护私有财产的现实价值及对策[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3 李;;宪政是社会主义应当继承和发展的普世价值[J];当代社科视野;2008年04期
4 莫纪宏;;修宪势在必行[J];北京观察;1998年07期
5 谢维雁;论宪政的平衡性[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孙祥生;;论公民程序性权利的基本内涵[J];学术交流;2006年06期
7 李昌凤;;构建新闻媒体监督权与名誉权的平衡保护机制[J];理论界;2006年05期
8 李龙;张薇薇;;人本法律观与当代中国宪法哲学[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冯英;;市场经济的宪政诉求[J];中国社会导刊;2006年14期
10 常青青;;中国宪政建设中的制约性因素思考[J];湘潮(下半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特派记者 孙敏;“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N];江苏法制报;2005年
2 胡虎林 ;新时期“枫桥经验”的内涵和特征[N];浙江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金龙;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新议[D];延边大学;2004年
2 孙岳兵;公民文化权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赵梓楠;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初论[D];郑州大学;2007年
4 孙贵林;论我国农民平等权及其宪法保护[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149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114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