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权利保障
本文关键词: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权利保障
更多相关文章: 城镇化 失地农民 就业权利 大数据 社会保障
【摘要】:就业权利是《宪法》确认公民享有的一项重要社会权利。本文首先对与失地农民就业权利相关的理论进行梳理,对劳动权、工作权、就业权等概念进行辨析,继而探讨了平等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社会保障权等与就业权利紧密衔接的其它权利。从法解释学的角度分析了保障失地农民就业权利的法理依据,并且还从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等方面分析了保障其就业权利的社会学意义。其次,通过收集、筛选、提炼近年来的相关调研资料,对全国的失地农民就业概况和长三角、河南等不同地区的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进而分析出造成失地农民就业困难的六个制度性原因,诸如二元土地所有制及其征用补偿制度,这是造成失地农民处于经济上弱势地位并影响就业的第一步;就业相关的立法体系不健全;社会保障方式单一、力度不到位;政府提供的再就业公共服务成效有限;就业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法律援助机制等;以及国家经济社会转型的宏观大背景、失地农民的自身素质和价值观念等非制度性原因。最后,参考国内外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对策和启示,对我国保障失地农民就业权利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立法和政策建议。例如,构建就业权利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和思路;改革现有的土地收益分享机制,提高补偿标准,激活集体经济组织带动就业的职能;完善就业保障立法和政策方面的顶层设计;将“大数据”思维引入失地农民就业公共服务领域,甚至可应用于更广泛的政府行政管理和立法领域;健全失地农民法律援助机制、建立维权互助组织;对失地农民进行思想引导和文化关怀等。
【关键词】:城镇化 失地农民 就业权利 大数据 社会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引论9-14
-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9-10
- 1.2 相关概念和范畴10-11
- 1.2.1 关于“城镇化”10
- 1.2.2 关于“失地农民”10-11
- 1.2.3 其它相关范畴11
- 1.3 研究文献综述11-12
-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12-13
- 1.5 本文的创新点13-14
- 第2章 保障失地农民就业权利的理论基础14-21
- 2.1 就业权利的相关理论14-16
- 2.1.1“权利”的含义及其保障方式14
- 2.1.2 劳动权、工作权、就业权等概念的辨析14-16
- 2.2 与失地农民就业权利相衔接的其它权利16-18
- 2.2.1 平等权16
- 2.2.2 财产权16-17
- 2.2.3 受教育权17-18
- 2.2.4 社会保障权18
- 2.3 从法解释学角度分析保障失地农民就业权利的依据18-19
- 2.4 从社会学视角看保障失地农民就业权利的意义19-21
- 第3章 我国失地农民就业权利保障的现状调查21-28
- 3.1 失地农民的就业概况21-22
- 3.2 不同地区的调研情况22-26
- 3.2.1 长三角地区的调研情况22-25
- 3.2.2 河南省洛阳市的调研情况25
- 3.2.3 重庆市的调研情况25-26
- 3.2.4 南京市江宁区的调研情况26
- 3.2.5 贵阳市花溪区的调研情况26
- 3.3 调研情况总结26-28
- 第4章 我国失地农民就业困境的原因分析28-35
- 4.1 失地农民就业困难的制度性原因28-33
- 4.1.1 二元土地所有制及其征用补偿制度28-29
- 4.1.2 就业相关的立法体系不健全29-31
- 4.1.3 社会保障方式单一、力度不到位31
- 4.1.4 政府提供的再就业公共服务成效有限31-32
- 4.1.5 就业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32-33
- 4.1.6 缺乏有效的法律援助机制33
- 4.2 失地农民就业困难的非制度性原因33-35
- 4.2.1 国家经济社会转型的宏观大背景33-34
- 4.2.2 失地农民的职业素质和价值观念34-35
- 第5章 对我国保障失地农民就业权利的立法和政策建议35-45
- 5.1 构建失地农民就业权利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和思路35-36
- 5.1.1 公平、公正、公开原则35
- 5.1.2 保障力度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35-36
- 5.1.3 基本保障全覆盖,重点保障有针对性36
- 5.1.4 政府主导,综合调动各类社会资源36
- 5.2 改革现有的土地收益分享机制36-38
- 5.2.1 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对地价进行动态调整36-37
- 5.2.2 补偿方式多元化,激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37-38
- 5.3 完善就业保障立法和政策方面的顶层设计38-41
- 5.3.1 立法模式上的选择38-39
- 5.3.2 以宪法为统摄,完善相关下位法39-40
- 5.3.3 建立健全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40
- 5.3.4 改革目前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40-41
- 5.4 将“大数据”思维引入失地农民就业公共服务领域41-43
- 5.4.1 大数据相关概述41
- 5.4.2 大数据技术在失地农民就业公共服务方面的应用41-42
- 5.4.3 对大数据技术参与社会治理的展望42-43
- 5.5 健全失地农民法律援助机制、建立维权互助组织43
- 5.6 对失地农民进行思想引导和文化关怀43-45
- 第6章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50
- 致谢50-52
- 个人简历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宁;简谈部分国家女性就业权利状况[J];中国工运;2000年06期
2 周兢;农民的就业权利与中国社会的发展[J];攀登;2003年05期
3 袁乐平;;妇女平等就业权利面临的困境及化解途径[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王威;上海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有关就业的法律法规研究[J];上海农村经济;2005年01期
5 ;《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解读[J];山东劳动保障;2010年04期
6 周兢;农民的就业权利与中国社会的发展[J];宁夏党校学报;2003年06期
7 北京的金;;谁来关心残疾人的就业权利?[J];中国就业;2011年08期
8 ;城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权利[J];农民文摘;2008年01期
9 孔令敏;;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权利将有法律保障[J];健康博览;2007年09期
10 刘凌;贺伟;;从农民工看农民就业权利的保障[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瑜;保障失地农民就业权利[N];农民日报;2010年
2 齐淑兰;保障残疾大学生就业权利[N];湖南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秦平;机会均等:对公民就业权利的思考[N];法制日报;2003年
4 记者 孔非;农民将有与市民同等就业权利[N];长春日报;2007年
5 王丽;加班文化蔓延,严重消解就业机会[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6 张永琪;让艾滋病人平等就业是社会和谐重要标志[N];工人日报;2008年
7 储召生;保障平等就业权利成为立法重点[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本报评论员 林琳;保障公平就业,,要多些“硬杠杠”[N];工人日报;2014年
9 浙江省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陈园;劳动就业权利应当属于法院行政案件受案范围[N];人民法院报;2009年
10 广州大学 谢建社;农民工权利保障与社会重建[N];广州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石越;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权利保障[D];清华大学;2015年
2 于波;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权利法律保障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167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116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