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伦理的宪法价值初探
发布时间:2017-10-30 14:17
本文关键词:科技伦理的宪法价值初探
【摘要】:科学技术作为20世纪最具价值的产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迅速发展,如同双刃剑一般,既给人类生存、成长带来了福祉,却也存在科技伦理等问题。“器官移植”、“安乐死”、“代孕妈妈”等生命伦理问题都挑战着科技道德的极限。生化武器、核武器的出现使科技伦理道德问题成为国际热点。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人际关系冷漠、网络安全、个人隐私保护等信息论文问题也纳入到科技伦理范畴。酸雨、全球变暖、物种灭绝等生态与环境同样受到了挑战。科技伦理与宪法的交融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德治与法治并存的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我们研究科技伦理,其主要目的是引导人们能够用善的动机去进行科学技术活动,以善的动机对科学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以善的动机研究运用科学技术,为人类、为人民造福。但是,现在社会生活纷繁复杂的特点,会导致科学技术活动在某些情况下出现恶的结果。也会出现失控,如此,便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当代科学技术在诸如人文精神、环境公平、政策制定以及网络技术等层面存有伦理缺失,要规避这种缺失,必须从最基本的宪法价值角度入手,从一个国家的最高规范角度为切入点,从而使科技伦理回归到人文关怀、促进人类进步、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方向上来。科技伦理所追求的真善美,是人类科学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的根由,科技不会自动造福于人类,要是科技造福于人类,必须把它的使用置于正确的伦理控制之下,在宪法价值的指引下,加强伦理价值上的评判,目的不是要阻止、扼杀其发展,恰好相反,是为了使之澄清观念、辨明方向,避免失误,少走弯路,进而对科学技术做中肯的判断,使人类、社会都能真正成长。科技伦理应当在科技发展中充分的展现其宪法性的价值,通过有效引导来防范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人文关怀乃是科技伦理所具有的核心价值。全人类的成长、生存都会因其而受益。
【关键词】:科技伦理 宪法价值 关系 科技伦理立法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11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4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9-10
- 1.1.1 选题背景9
- 1.1.2 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9-10
- 1.2 文献综述10-12
- 1.2.1 国内研究成果10-11
- 1.2.2 国际研究成果11
- 1.2.3 科技伦理概念的界定11-12
- 1.3 研究方法12
- 1.3.1 文献研究法12
- 1.3.2 交叉研究法12
- 1.4 论文的创新点12-14
- 1.4.1 从宪法价值角度分析科技伦理12-13
- 1.4.2 提出了科技伦理立法的可能性研究13-14
- 第2章 科技伦理概述14-20
- 2.1 科技伦理的概念、特征14-15
- 2.1.1 科技伦理的概念14-15
- 2.1.2 科技伦理的特征15
- 2.2 科技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5-17
- 2.2.1 内部原因15-16
- 2.2.2 外部原因16-17
- 2.3 常见的科技伦理问题17-20
- 2.3.1 网络时代的信息伦理问题17-18
- 2.3.2 生态环境伦理问题18-19
- 2.3.3 基因武器和生化武器的军事伦理问题19
- 2.3.4 人体器官移植引发的科技伦理问题19-20
- 第3章 宪法价值概述20-24
- 3.1 宪法价值的构成20-21
- 3.1.1 宪法价值的含义20
- 3.1.2 宪法价值的特征20-21
- 3.2 宪法价值本质21-22
- 3.2.1 宪法价值的本质之一:自由21
- 3.2.2 宪法价值的本质之三:秩序21-22
- 3.2.3 宪法价值的本质之二:正义22
- 3.3 宪法价值形态22-24
- 第4章 科技伦理的宪法价值分析24-33
- 4.1 科技伦理的价值体系24-27
- 4.1.1 科技伦理价值的含义24-25
- 4.1.2 科技伦理价值的构成25-27
- 4.2 科技伦理与宪法的关系27-28
- 4.2.1 科技伦理自身的约束机制27
- 4.2.2 宪法对科技伦理最低限度的约束27-28
- 4.3 科技伦理的宪法价值28-31
- 4.3.1 基本价值——以人为本,尊重人权28-29
- 4.3.2 具体价值——自由、平等29-30
- 4.3.3 终极归属——正义30-31
- 4.4 科技伦理的价值评价原则31-33
- 4.4.1 科技伦理价值评价原则的依据31-32
- 4.4.2 科技伦理价值评价原则的内容32-33
- 第5章 科技伦理立法问题探讨33-35
- 5.1 科技伦理的入宪分析33-34
- 5.1.1 科技伦理入宪的原因33
- 5.1.2 科技伦理入宪的可能性33-34
- 5.2 科技伦理入宪的意义34-35
- 5.2.1 科技伦理入宪对科技伦理产生的积极意义34
- 5.2.2 科技伦理入宪对宪法的意义34
- 5.2.3 科技伦理入宪的科技伦理与宪法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34-35
- 第6章 结论35-38
- 6.1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技伦理宪法价值35
- 6.2 构建现代科技伦理制度,抓紧科技伦理法的创制35-37
- 6.3 严格实施科技伦理法37-38
- 参考文献38-41
- 致谢41-42
- 作者简介42-4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国庆;科技伦理的存在理据及应有维度[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志军;论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邹柱;论宪法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117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117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