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论公民检举权的保护

发布时间:2017-10-31 01:08

  本文关键词:论公民检举权的保护


  更多相关文章: 公民 检举权 保护 反腐败


【摘要】:检举权是我国宪法41条中规定的公民六项权利之一。宪法第41条规定我国公民有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以及国家赔偿请求权,这六项权利在国外许多国家归属为请愿权范畴。在我国,这六项权利统一概括到监督权整个权利概念中。本文重点探讨公民宪法权利之一的检举权。 公民的检举权是每个公民所应享有的平等的权利。在我国立法司法实践中,对公民检举权的实现采取多种方式的保护。《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监察法》、《产品质量法》等国家法律,《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关于保护公民举报权利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奖励举报有功人员暂行办法》、《关于保护检举、控告人的规定》、《税务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办法》等法规,还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等党内法规以及辽宁省纪委监察厅《关于鼓励实名举报的暂行办法》、沈阳市纪委监察局《关于奖励举报有功人员暂行办法》、《厦门市人民检察院实名举报答复工作暂行规定》等地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规定都对公民检举权利的保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些法规的主要特点是受理检举单位明确、接受检举举报范围特定、政策导向上予以鼓励支持、具体措施中给予保护,其基本构成了我国现阶段针对公民检举权方面的立法框架。但这些法规又过于抽象、概念化、缺少具体的可操作性,不能给予举报人以切实、及时、有效地保护,与法治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关于举报人权利保障方面的立法与相关制度明显落后。基于此,笔者主张制定出台《举报法》和《反腐败法》,积极践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加强对公民检举权的保护,加大对腐败的治理力度。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笔者借鉴了国内外相关知识和研究成果,选取以美英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和德日为代表的大陆法系以及新加坡、南非、我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为例。通过分析不同国家、法系情况,确定其合理性。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功能分析、经验总结等方法,历史辩证地系统考察对公民检举权保护的立法、司法实践,,力求达到对这一课题有个全面、深入、细致的把握。使公民检举权保护问题能够在司法实践中得以完善,满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需要,填补法律空白,完善法律体系。
【关键词】:公民 检举权 保护 反腐败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引言9-12
  • 一、 学术背景及意义9-10
  • 二、 国内外文献综述10
  • 三、 研究目的和来源10
  • 四、 主要研究内容10-12
  • 第二章 对我国公民检举权实施保护的法理依据12-16
  • 一、 我国公民检举权的概念、特点及法律地位12
  • 二、 公民检举权在我国的发展历程12-14
  • 三、 对公民检举权实施保护的法理依据及法律价值14-16
  • 第三章 国外公民检举权保护方面的立法现状及主要特点16-20
  • 一、 美英等普通法系国家的立法现状与特点16-17
  • (一) 美国相关立法的现状及特点16-17
  • (二) 英国证人保护制度的特点17
  • 二、 部分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现状与特点17-18
  • (一) 德国相关法律制度17-18
  • (二) 日本相关法律制度18
  • 三、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现状与特点18-20
  • (一) 我国香港地区相关法律制度18
  • (二) 新加坡相关法律制度18-19
  • (三) 南非相关法律制度19-20
  • 第四章 我国对公民检举权实施保护的形式和立法现状20-27
  • 一、 我国公民实现检举权的主要形式与渠道20-21
  • 二、 我国对公民检举权实施保护的立法现状与实践21-25
  • (一) 宪法层面上的立法现状21-22
  • (二) 国家基本法律及非基本法律层面上的立法现状22
  • (三) 各级司法机关的相关规定22-23
  • (四) 党内法规及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相关规定23-24
  • (五) 保护检举人权利的工作实践24-25
  • 三、 我国公民检举权保护方面存在问题和立法缺陷25-27
  • 第五章 对我国公民检举权实施保护的立法建议和现实意义27-31
  • 一、 保护检举人的法律价值27-28
  • 二、 对促进我国公民检举权充分实现的立法建议28-30
  • (一) 建议制定统一的《举报法》28-29
  • (二) 建议出台《反腐败法》29-30
  • 三、 公民检举权受到有效保护的现实意义30-31
  • 结语31-32
  • 参考文献32-34
  • 致谢34-35
  • 个人简历3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立成;;论我国公民检举权保障制度的完善[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2 麦苗;;建立证人保护制度的比较法考察[J];法制与社会;2008年33期

3 李志明;;我国公民检举权的理论基础[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宁立成;;检举权的法理探析[J];河北法学;2011年01期

5 潘兵;;刑事举报机制研究[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6 宁立成;;我国检举人权利保障制度的完善——美国“吹口哨人保护法”及其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10期

7 陈党;;监督权、请求权及其相互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1条解读[J];理论与改革;2009年02期

8 宁立成;;论公民监督权的社会价值[J];理论月刊;2007年03期

9 朱小理,胡松;试论目前我国的检举、控告制度——署名举报宜不宜提倡[J];求实;2005年03期

10 秦奥蕾;;论我国救济性基本权利[J];法学论坛;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魏如松 通讯员 胡庆魁 杨和平;[N];海南日报;2009年

2 谭焕民;[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4年

3 本报观察员 渠宏卿 记者 黄冠;[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林;论信访与请愿权[D];清华大学;2006年

2 程思;我国检察举报制度的改革路径探析[D];湖南大学;2008年

3 曾德伟;检举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永昌;论我国检察举报制度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5 喻丹峰;完善我国举报制度的法律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戴振萌;信访举报及其文档管理系统[D];南昌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201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1201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8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