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性与宪法研究——戴雪《英宪精义》意图考
本文关键词:公共性与宪法研究——戴雪《英宪精义》意图考
更多相关文章: 公共性 宪法惯例 法律教育 法律职业 公共知识分子 英国人 法学家 宪法性法律 英国法 学术法律人
【摘要】:正戴雪的《英宪精义》,这部外国宪法的教科书,之所以在汉语读者中产生持久的影响力,绝不仅仅是因为它权威阐述了其本国的宪法条文——在严格意义上,我们甚至不能说它有所谓宪法条文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这样的作品一定是其民族精神的代表,并以某种独特的方式跃出专业人士的圈子,成为人们了解其历史和政制的不二法门。只有具备公共性的作品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20世纪70年代后的欧美、90年代后的中国,随着大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公共性 宪法惯例 法律教育 法律职业 公共知识分子 英国人 法学家 宪法性法律 英国法 学术法律人
【分类号】:D911
【正文快照】: 戴雪的《英宪精义》,这部外国宪法的教科书,之所以在汉语读者中产生持久的影响力,绝不仅仅是因为它权威阐述了其本国的宪法条文——在严格意义上,我们甚至不能说它有所谓宪法条文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这样的作品一定是其民族精神的代表,并以某种独特的方式跃出专业人士的圈子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3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5 汪毅霖;以自由作为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经验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田自安;政治因素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李茹;政府干预市场的伦理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朱家存;走向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守刚;西方立宪主义传统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丹怡;解读约翰·密尔的自由观[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宁伟用;株洲网络举报模式运行中的争议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3 郭俊彦;民意表达: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维度[D];湘潭大学;2010年
4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王先林;自由与秩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超;中国法治进程中罪犯知识产权保障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汪光宏;基于“生命需要”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博;论维新时期的“群己和谐”思想[D];西北大学;2010年
9 赵天富;互联网表达自由的保障与限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张倩倩;罗尔斯“正义稳定性”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钢建;;从不成文宪法到成文宪法——英国制定宪法典和人权法案的趋势[J];法学家;1995年05期
2 韩巍;;公共行政“公共性”的宪法学释义[J];法制与社会;2007年09期
3 蒋永福;庄善杰;;信息获取自由与公共图书馆[J];图书馆论坛;2005年06期
4 白亚东;陈广;;宪法的经济属性分析[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5 章志远;宪法惯例的理论及其实践[J];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6 杨海坤,上官丕亮;论宪法法部门[J];政治与法律;2000年04期
7 王德志;梁亚男;;关于宪法惯例若干问题的思考[J];民间法;2009年00期
8 孙(椝冿);;中国宪法惯例问题[J];文教资料;2005年36期
9 张德瑞;论我国宪法部门和国际法的冲突与协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张晋生;秦洁;;从宪法的起源看宪法的本质[J];理论界;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相宏;任俊琳;;董必武宪政思想初探[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2 冯国发;;修宪与宪法的稳定性和时代性[A];学习宪法修正案座谈会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访谈人:陈景辉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法律职业呼唤法哲学智慧[N];人民法院报;2002年
2 ;我国环境立法 还有哪些欠缺[N];法制日报;2005年
3 龚汝富;明清时期的法律传播与法律教育[N];光明日报;2003年
4 宋安明;法律教育“欠债”如何还?[N];检察日报;2003年
5 记者 肖玮 特约记者 闵钐;中欧著名法学家聚首北京谋合作[N];检察日报;2000年
6 本报实习生 徐利英 本报记者 陈虹伟;徜徉于法学与美学之间[N];法制日报;2003年
7 阎冬梅;浅谈宪法意识[N];长治日报;2005年
8 周阿求 江西;宪法与宪政[N];人民代表报;2004年
9 莫于川;31条宪法修正案是改革开放和法治发展30年的一个缩影[N];法制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毛磊;共绘“法治与国际和谐社会”蓝图[N];人民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志英;主权的现代性危机[D];武汉大学;2005年
2 芦雪峰;英国1998年《人权法案》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朱应平;论平等权的宪法保护[D];苏州大学;2003年
4 邓智慧;人身保护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阳红伟;中国宪法惯例制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国泽;论当代大学生的受教育权[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肖潇;宪法惯例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4 宋寒;新中国宪法变迁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张桂林;宪法惯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6 赵学良;论人民政协的法律地位[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何玲;宪法结构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吴飞;英国宪政成因的初步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周音;英国宪政建立的宗教原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郝丽英;论生命权的宪法保护[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204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120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