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素质、民主素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公民素质、民主素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主义民主 民主根据 民主内容 公民素质 民主素养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国家是宪法的要求,也是党的神圣使命。认为公民素质是民主的前提、中国公民素质不能适应民主要求的观念,是制约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思想障碍。从民主的根据、内容看,应否实行民主、能否实行民主与公民素质并无关系。清季民初的民主政治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村民自治及某些地区实行的乡镇负责人直选改革,说明我国公民完全适应民主的要求。由于民主实践较少,我国公民民主素养有提高的余地。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是提高公民民主素养和民主质量的根本途径。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主 民主根据 民主内容 公民素质 民主素养
【分类号】:D621.5;D921
【正文快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规定,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国家。中国共产党也一再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意义①。改革开放以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巨大进展,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当前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还面临一些思想障碍。有些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祖成;论民主的社会基础和法治保障[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潘晓珍;现代民主良性运行的三种维度[J];江海学刊;2002年05期
3 黄百炼;论稳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依据[J];社会科学研究;1998年06期
4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当前农村民主选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武汉市江夏区实证研究为例[J];武汉学刊;2007年02期
5 周平;云南省红河州大规模的乡镇直选研究[J];学术探索;2005年02期
6 白钢;中国村民自治法制建设平议[J];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若晨;;简论直接选举的制约因素[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2 张千帆;;走向世界的中国宪政——制度与文化的百年进化[J];北方法学;2008年05期
3 杨爱仙;;浅析我国农村法治建设[J];才智;2009年28期
4 张富良;政治制度的缺失与农民权益保护[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徐娟;王虎;;选举法修改的意义——推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赵小丽;贺慧堂;;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心态现状及其原因分析[J];沧桑;2008年05期
7 黄国辉;;规范村委会选举 推动新农村建设[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刘良训;;论农民政治冷漠与其“经济人”选择[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4期
9 胡小君;竞争性选举与公选:现状比较与前景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Z1期
10 张靖;;浅议我国选举制度中的选区划分问题[J];研究生法学;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熊文钊;;农民工选举权状况的报告[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2 杨宏山;;党内民主改革的制度分析[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3 金太军;施从美;;现行乡村关系的张力及其成因分析[A];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胜;当代中国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张红旗;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与基层民主建设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李滔;寻找“最基层”:民族村寨村民自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王韧;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5 夏晓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王丽华;沧源佤族乡村政治体系的变迁与发展[D];云南大学;2011年
7 汤法远;社会转型期民族自治地方政治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8 庞超;和谐社会构建视野下农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耿国阶;中国治理变革的模式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10 王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晓希;试论我国村民自治的历史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宝东;试论我国宪政文化建设的途径[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倪敏芳;试论村委会选举的竞争性[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魏征;选举权的有效实现与我国人大选举制度的完善[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5 何艳春;安徽省县乡人大代表同步换届选举存在的问题及完善[D];安徽大学;2010年
6 朱振华;论我国人大代表专职制的构建[D];安徽大学;2010年
7 罗巧华;村委会选举中失范行为及其制度化弥合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桂瑞;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宋莹;我国农村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10 陈鹏飞;基于政府责任视角下的农民工欠薪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杰;;论城市化进程中社区文化的建设与公民素质的培育[J];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04期
2 徐敏;;公民的权利焦虑[J];新西部;2008年07期
3 王觉;;关于民主的沉思[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86年05期
4 伍期胜;加强对社会主义民主的量的方面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1988年04期
5 洪绍华;殷勇;;论社会主义法制对社会主义民主的制约[J];湖北社会科学;1990年07期
6 韦瑞峰;社会主义民主优越于资本主义民主浅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2年02期
7 端木正;;七年之病 求三年之艾[J];群言;1992年01期
8 ;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日益重要?[J];中州统战;1994年07期
9 鲁士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形式和重要保障[J];山东人大工作;1996年02期
10 ;23健全民主制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J];学习导报;199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生鹏;;建立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实现机制[A];江苏省政治学会2002年“全球化与政治文明”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毛怀芝;;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是当今中国发展的历史必然[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百年分合——兼谈“只有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救中国”[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9年
4 宋伟民;赵前军;;试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王邦佐;朱勤军;;中国协商民主的特征及其发展空间[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6 袁峰;;中国式民主的基本理念[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7 郭道久;;规范党和人大的关系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A];政党关系与执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闻尧;张彦玲;;试论中国共产党开创民主新路的历史经验[A];弘扬延安精神实践“三个代表”[C];2002年
9 赵晓梅;;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几个基本问题[A];“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赵晓梅;;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几个基本问题[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弭吉洲 于莉 董乐平;普及科普知识 提高公民素质[N];延边日报;2007年
2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N];人民日报;2007年
3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张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机制[N];北京日报;2008年
4 当代所 宋月红;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5 扬州市委党校副校长、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吴建华;以创新的思路“发展民主”[N];扬州日报;2008年
6 本报评论员;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N];镇江日报;2007年
7 肖涛;职责重于泰山[N];西藏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承仪;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9 龙里县政协主席 王安富;充分发挥政协优势为推进社会和谐服务[N];贵州政协报;2007年
10 孟文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N];吉林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建平;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冯霞;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崔贞姬;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公民教育[D];吉林大学;2007年
4 胡月英;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坚持和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5 张喜红;当代中国社会团体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张喜梅;中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张梦涛;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8 朱志忠;社区民主:转型期中国民主政治的一项解读[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志红;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鄢常勇;和谐社会视域中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D];南昌大学;2007年
3 宋时全;中国公民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6年
4 张玲;论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兴强;论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公众参与[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6 张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科学发展[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静娴;试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构建[D];郑州大学;2006年
8 王正宇;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星源;现阶段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10 王胜军;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202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120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