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宪政国家的路径选择——从欧洲的哲学构建到北美的理性实践
本文关键词:通往宪政国家的路径选择——从欧洲的哲学构建到北美的理性实践
【摘要】:在经历中世纪宗教束缚,以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观念冲击后,17~18世纪欧洲思想家从哲学上建构了现代国家理论,摆脱了自然理性和宗教理性对国家观念的支配,开启了人类理性占主导地位的现代国家理论的建构。英国经"光荣革命"从传统封建王朝变革为现代立宪国家后,北美大陆通过独立战争向世界宣称"美利坚合众国"正式成立。一群既具长远政治眼光、又有强烈现实主义倾向的政治家,探索出一条建构现代宪政国家的政治道路。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中国司法的现实主义转型研究》(2011D009002000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11
【正文快照】: 国家本质上是一种危险的社会机构,为了人民的福祉,它必须拥有强大的权力,但如果对这一权力不加控制和限制,公民的自由就会受到威胁。[1]P301———斯科特·戈登当历史的年轮滚入16世纪以后,在英国和在欧洲大陆一样,所有潜在的政治、经济与思想倾向都被宗教改革运动引发的各种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述红,黄仕红;应对WTO挑战的司法审查制度改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陈海平;;困境与进路:司法改革语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3 赵宗亮;;权利政治初论——方法、观念与实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4 申惠文;;驳民法宪法新同位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5 闫海;;基于司法独立的我国司法预算制度重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6 田飞龙;;中国村民自治的研究现状与理论新思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7 钟娟;姜起民;;行政相对人监督行政的理论基础[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储新宇;美国总统与国会争夺外交主导权的根源及实质[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9 高新华;论以人为本司法观的理论基础——从新宪法修正案谈起[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强昌文;;权利:社会公平的“阿基米德点”[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光骏;;论当前宪政制度下的独立行使检察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梁晓淮;张洪得;;独立化 公开化 法制化——检察机关侦查权内部制约机制的检讨与重构[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王祺国;;论和谐司法[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王学成;;我国检察权制约行政权的制度构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朱全景;;论检察机关贯彻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赵一强;;契约和谐及其伦理实现[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王国龙;;由语言追问法律的意义[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8 黄韬;;考察我国法院处理不良金融债权争议案件的政治维度[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李有学;汪来杰;;国家与政党:工具性选择与均衡性调整[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晶;希腊古典时期诉讼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8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龙耀;国家保障与社会支持:中国高校学生生存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10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君健;我国农村金融资产证券化SPV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文洁;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反思与完善[D];河北大学;2009年
4 刘爽;尼克松总统的岁入分享改革[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石实;隐秘的参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会丽;论税务行政复议制度[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秦中蕾;法律保留原则下的基本权利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吴旭东;《劳动合同法》立法过程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胡骏军;法治背景下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郭春阳;司法能动抑或司法克制——“洛克纳案”之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璐;;知情权入宪之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7年12期
2 周密;;试论税收立法权的宪政功能[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年09期
3 江国华;和谐社会的宪政价值[J];法学论坛;2005年04期
4 石中光;“法治国家”与“宪政国家”[J];求索;2004年02期
5 王爱君;高宝琴;;完善我国人权保障的制度构建[J];齐鲁学刊;2008年05期
6 郝红鹰;;政府与宪政[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李寿荣;;论宪政的人权保障[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王越;;增强宪法普及教育 推进宪政建设进程[J];法制与社会;2007年05期
9 王爱琦;;关于违宪审查制度的几个问题[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郭蕾;;我国政府权力宪政制约探究[J];政法学刊;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唐昭红;;宪政国家与专利制度——解读美国1952年《专利法》[A];中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陈英子;;关于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几点思考[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3 金波;;论“谁来监督检察院”——一个概念不明晰的命题[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孔志国;;法院的非行政化,一个宪法问题[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5 陈寿灿;;宪政伦理研究:路径、问题与线索[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石柏林;周珍;;论群体事件中行政紧急权力的运用与制约[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一纯;;论服务型教育行政以职权法治化为起点——由一起行政复议案件引起的思考[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复旦大学教授 唐贤兴;只有巩固的民主才能带来社会的稳定[N];南方日报;2010年
2 公 民;从公民到居民[N];人民法院报;2002年
3 梁发芾;阳光财政应是宪政的突破口[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4 刘佑生;一币之两面 一车之两轮[N];检察日报;2003年
5 时评作者 阿计;为什么不叫“公民”[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3年
6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国华;“人民法官为人民”之法理解读[N];人民法院报;2009年
7 刘山鹰;依宪治国[N];人民日报;2003年
8 倪正茂 杨海坤 [日]今井弘道 铃木贤;法治勿入工具主义误区[N];社会科学报;2002年
9 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千帆;从宪法到宪政[N];人民法院报;2002年
10 秋风;反传统情绪与双重的无知[N];经济观察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亮;贵族与宪法[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坤;1945-1946年宪政语境下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妥协研究[D];三峡大学;2010年
2 曹丹;中国语境下的宪政信仰[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郝帅;宪法诉讼制度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4 顾嵩南;论法院与媒体的关系[D];复旦大学;2010年
5 伍佩玲;政治合法性的构建[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6 王文景;农民发展权益保障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7 文婷;宪政视野下的农民平等权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孔祥奎;宪政语境下的司法能动主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康慧;宪政视阈下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林东晓;警枪前的人权—致命武力之法律规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385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138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