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民主新范式的协商民主: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理论贡献——以哈贝马斯程序主义宪法观为视角
本文关键词:作为民主新范式的协商民主: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理论贡献——以哈贝马斯程序主义宪法观为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协商民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宪法爱国主义 宪法忠诚
【摘要】:晚近西方学术界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诸多教益。以协商民主集大成者哈贝马斯的程序主义宪法观为视角,可以发现,法律商谈是面向未来的重要和解力量,能够化解宪法人民主权与人权原则之间的内在紧张;作为协商民主核心的辩论审议能够形成公共理性,赋予立法决策以正当合法性;作为道德普适性与伦理特殊性的有机结合,宪法爱国主义是民族国家公民身份的先决条件。由此对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启示是,加强人大代表与选民间联系的协商建制化,在人大议事规则中确立辩论机制,培养人大代表的宪法忠诚以督促其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
【作者单位】: 广东商学院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宪制研究》(批准号:09BFX014) 广东商学院校级科研资助项目《作为社会管理创新机制的协商民主在建设“幸福广东”中的应用研究》(批准号:11ZD82001)
【分类号】:D921
【正文快照】: 一、代议民主的困境与协商民主的崛起在当代社会,由于自由民主国家强大的示范效应,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有充分理由相信民主的非常价值,所以民主理念已然成为普世的价值观,并为世界各国所致力追求[1]13。但上世纪末世界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裂变,震撼了全球的各个角落和每个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珊;;从卢梭《社会契约论》看我国宪政体制的建立[J];法制与社会;2011年25期
2 周鑫;;人大信访制度史话[J];法治与社会;2011年09期
3 齐冠军;李立强;;防止我国宪法司法化的必要性[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蒋传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理论的探索及其成果[J];江淮论坛;2011年04期
5 吴新平;;人权保护原则的确立与我国的宪政模式转换[J];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2005年00期
6 管伟;;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与对策——以农民权利为中心的制度创新和法律保障为视角[J];政法论丛;2011年04期
7 单修治;;人大常委会无权终止人大代表资格[J];法治与社会;2011年09期
8 文正邦;文培阳;;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复杂性和长期性[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张晓琴;;宪法学教学重点重构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广西教育;2011年18期
10 谢立斌;;公众参与的宪法基础[J];法学论坛;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武松;;我国宪法保障制度研究[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邹渊;;推进政治文明必须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李正华;;立宪、修宪:新中国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而努力[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4 韩大元;;董必武宪政思想初探[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辑)[C];2001年
5 李林;肖君拥;;董必武的民主宪政思想及其理论逻辑[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6 郭相宏;任俊琳;;董必武宪政思想初探[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7 赵晓耕;杨光;;董必武与1954年宪法[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8 文红玉;;五四宪法与中国宪政转型[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9 朱最新;;浅论董必武的宪政思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10 陈军;;依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纪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宪法基础[N];学习时报;2004年
2 李言静 刘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强化检察监督的法理基础[N];检察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李群;宪法与人大制度[N];法制日报;2002年
4 ;强化宪法权威推进政治文明[N];北京日报;2002年
5 谢鹏程 王演兵;法律监督与法制统一[N];检察日报;2002年
6 ;高举宪法旗帜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N];甘肃日报;2002年
7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顾昂然;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N];人民代表报;2002年
8 ;五十年民主政治波澜壮阔半世纪法治中国生机盎然[N];检察日报;2004年
9 张建升 李国明;检察权是一项独立的国家权力[N];检察日报;2003年
10 ;董必武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N];人民代表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人豪;新农村建设与村民自治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裘索;日本违宪审查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陆强;协商民主理论视角下宪政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徐佩;立法提案制度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9年
3 黄一军;村民自治法律制度完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雷颂勤;论网络言论的民主宪政功能[D];广东商学院;2010年
5 时锐;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探讨[D];郑州大学;2003年
6 鲍进霞;试论我国人大代表制度的进一步完善[D];郑州大学;2003年
7 杨柳青;参与式民主制度的宪政构建[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391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139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