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论两种人权偏好之关系及中国人权的积极面向

发布时间:2017-11-20 04:24

  本文关键词:论两种人权偏好之关系及中国人权的积极面向


  更多相关文章: 人权偏好 关系 实质自由 文明相容人权观


【摘要】:由于对法律中"人"的定位和"国家"的定位理解不同,理论上形成了两种人权偏好,分别强调人权的消极自由面向与积极自由面向。但这两种偏好在冲突之时也绝非不可协调,这是因为它们都认同对人权的核心价值——人性尊严——的保障,实质自由则为这种协调提供了理论工具。实质自由理论是衔接两种人权偏好的桥梁,它为将来形成一种世界范围内更具说服力和可接受性的"文明相容人权观"提供了可能。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基金】:作者所主持的2010年度教育部课题《转型期积极权利的法律保障研究》(课题编号:10YJC82003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四十七批面上资助与第四批特别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1
【正文快照】: 一、两种人权偏好(一)消极自由偏好一般而言,人权被认为是“人之为人所应有的权利”,是为防范国家权力对个人的侵害而产生的理念,并在西方国家的权利斗争实践中逐步实证化、成文化与制度化。这种主张“免受干涉与侵害”的消极人权观成为西方人权理论的核心,①在西方人权理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辉;言论自由原则在商业领域的拓展——美国商业言论原则评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龚群;康德、黑格尔主体哲学的内在困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刘喜珍;论康德绝对命令的实践理路及价值指归[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贺宾;;走向对话交往的现代伦理生成机制[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5 朱林,朱进;知识的道德与知识分子的职业虔敬[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何海波;;中国行政法学的外国法渊源[J];比较法研究;2007年06期

7 赵秉志;;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略述(上)[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薛晓阳;教育的超越本质及其自由教育的理想[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9 王啸;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道德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王兆良;;人是目的——康德人学思想的当代解读[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波;社会理想境界论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刘文勇;价值理性与中国文论[D];四川大学;2002年

3 付长珍;宋代理学境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戴兆国;孟子德性伦理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丽;《人间词话》辨[D];暨南大学;2003年

6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翠;人的生存本体论结构[D];黑龙江大学;2003年

8 陈迎年;感应与心物——牟宗三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陈徽;性与天道——戴东原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健;康德的启蒙思想及其对德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赵文静;试论责任与责任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周红阳;刑法和人性:西方思想的批判性阅读[D];湘潭大学;2001年

4 杭功元;康德在宗教观上的继承与创新[D];安徽大学;2001年

5 丁增武;路遥小说论[D];安徽大学;2001年

6 朱文文;康德伦理学的确立及责任、自由范畴探析[D];安徽大学;2002年

7 陈露;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8 杨礼银;论罗尔斯正义理论中的“原初状态理念”[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曹绍锐;论罚金刑[D];河南大学;2003年

10 牟艾力;论师范生教育责任感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承铭;论表达自由[J];中国法学;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太康;宪法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统一基石[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2 叶昌富;构建在“一国两制”下的宪法与港澳基本法的关系[J];行政与法;2001年02期

3 方君;浅论宪法施实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4 黄春红;关于农村党支部与村民自治关系问题的思考[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叶昌富;“一国两制”下的若干宪政问题浅析[J];政法学刊;2001年02期

6 田倩;;论宪法与刑事诉讼法之良性互动[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年02期

7 赵丽娜;;试论《反分裂国家法》与军事法的关系[J];科技信息;2009年13期

8 王倩;;建国以来中国行政法与宪法关系的反思性解读[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04期

9 李先伦;张子礼;;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宪政之路[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王关锋;;宪法与宪政初探[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云霞;税收法定主义的宪政思考[D];湘潭大学;2006年

2 任晓莉;论宗教信仰自由的宪政保护[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060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2060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9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