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创新的宪法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2 12:07
本文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的宪法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管理创新 宪法 宪法精神 宪法体制 宪政
【摘要】:社会管理创新是党的十八大精神中一个鲜明的旗帜,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正处于转型的黄金阶段,要想使社会管理创新的步伐迈得好,使社会管理创新的道路走得平稳,必然是需要宪法这一根本大法做保障的。没有宪法这个基础法的制度维护,社管理创新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宪法由于其最高权威的特殊性,在实践中,它同我们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貌似关系不大,实际并不然,宪法统领社会管理创新的方方面面,在无形中渗透到社会管理创新的各个角落,它支撑各个部门法的有效实施,每个部门法再直接对应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内容,这是一种高屋建瓴的指导。在新时期,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也将纳入到法治建设的轨道上来。目前,我国的社会管理创新基本形成了一个体系框架,但想要最终实现创新社会管理的目标也并非轻而易举,因为观念的转变,制度的创新,法治的强化都不是一日之功。在转型时期,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十分艰巨的,我们要由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转向开始注重社会建设,在社会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呈现出的各种问题,要求我们把矛盾的焦点转向对人的基本权利的保障,对社会矛盾纠纷的化解,更加注重农民、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注重当前矛盾日益激化的医疗纠纷,医患关系,也开始对政府的公权力加以思考,还对宪法框架下的制度缺失做出了反思。 本文从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概念入手,研究它的宪法学基础理论,以此来作为理论支撑,然后分析了社会管理创新同宪法精神的关系,找到了社会管理创新中宪法精神的缺失,,说明精神是社会建设的动力支持,精神的内容不可丢,进而做出了理念的方向性指引。文章还研究了社会管理创新与当代中国宪法体制的关系问题,在总结我国宪法体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宪法体制存在的弊端,从立法体制、司法体制、行政体制的角度做了详细的叙述,运用了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加以佐证,思考了解决体制问题的途径。最后在宪政精神的指引下,结束全文。本文以对社会管理创新的宪法学角度进行了研究,希望可以对我们创新社会管理有所帮助,更希望对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尽一点绵薄之力。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朝霞;林晶晶;;从依法治国看法律监督与社会管理创新[J];法学杂志;2012年06期
2 聂洪涛;;宪法视野下的和谐社会构建[J];理论导刊;2006年11期
3 王桂海;;加强社会管理创新需要法制化保障[J];领导之友;2011年08期
4 范毅;论宪法精神的价值[J];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07期
5 包心鉴;;当代中国:转型性社会发展与创新性社会管理[J];江汉论坛;2012年12期
6 胡锦光;;社会管理创新不能游离于法律框架之外[J];人民论坛;2011年23期
7 杨建中;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关系辨析[J];社会主义研究;1991年02期
8 童之伟;;信访体制在中国宪法框架中的合理定位[J];现代法学;2011年01期
9 丁元竹;;中国社会管理的理论建构[J];学术月刊;2008年02期
10 周天勇;谷成;;中央与地方事务划分中的四大问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年11期
本文编号:12146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214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