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管制与公民权利的包容与界分
本文关键词:烟草管制与公民权利的包容与界分 出处:《环球法律评论》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毋庸置疑,对已沦为习俗的吸烟行为予以管制,必然会滋生侵犯公民权利方面之不妥,一般而言,其表现为与吸烟者行为自由权、烟商言论自由权、以及吸烟者与企业主财产权三方面存有冲突。我们经由对自由权本质属性的剖析可以明确,有碍他人健康之吸烟行为非属行为自由其类;同时,亦并非所有烟草宣传皆可归属言论自由权范畴,在烟控制度结构中,我们理应对烟草宣传保持"尊重与戒惧"的基本态度。另外,限制购买以及征收烟草税所造成的财产限制,事实上和一般意义上的财产权侵犯亦是有所差别的,购买香烟是一种特殊的财产支配情形,对其予以限制并不违背法经济学上的资源配置法则。最后,对企业主而言,单纯的获利机会、商业利益、赢利预估或期待并非属于财产权的保障范围。
[Abstract]: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regulation of smoking, which has become a custom,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violations of civil rights. Generally speaking, it is manifested in the freedom of conduct with smokers, the right to freedom of speech of smokers. By analyzing the nature of the right to freedom, we can make it clear that smoking behavior which is harmful to the health of others does not belong to the category of behavior freedom; At the same time, not all tobacco publicity can fall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right to freedom of expression. In the structure of tobacco control, we should maintain a basic attitude of "respect and fear" towards tobacco publicity. Restrictions on purchase and the imposition of tobacco tax on property restrictions, in fact and the general sense of the infringement of property rights are also different, the purchase of cigarettes is a special situation of property control. To restrict it is not contrary to the law of resource allocation in law and economics. Finally, for business owners, pure profit opportunities, business interests, profit estimates or expectations do not belong to the protection of property rights.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法学院;
【基金】:我国台湾地区中华发展基金项目资助 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烟草管制基本理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11
【正文快照】: 一烟草管制的权利冲突类型及问题的提出科学证据已经明确,烟草消费以及“二手烟”会造成死亡、疾病与残疾,〔1〕每年有超过430000人死于由吸烟引起的疾病,其致死数量高于谋杀、艾滋病、吸毒、火灾等行为。〔2〕但尽管如此,吸烟却同时又是最具可阻止性的死亡行为。〔3〕因此,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潘志恒;康德的自由理论评析[J];比较法研究;2004年02期
2 周佑勇;;控烟立法的基础与吸烟者的权利边界[J];法学;2011年05期
3 李道军;思想自由、表达自由与行为自由的法律界限[J];社会科学研究;1999年04期
4 龚刃韧;;重读密尔《论自由》[J];政法论坛;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启福;历史规律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客体运动[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2 邵宝辉,胡孝忠;个体欲望的道德化嬗变——《大浴女》中尹小跳形象解读[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3 赵家祥;为物质生产的决定作用原理辩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张威;;制度正义论——制度的伦理学话语研究[J];北方论丛;2009年06期
5 潘志恒;康德的自由理论评析[J];比较法研究;2004年02期
6 任辉;;知识的属性与知识分子的功能论略[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宋秀军,王克金;论现存分配关系成立的理论依据——准确把握十六大关于分配问题的新论述[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5期
8 张传开,牛菲;探索、建构、确立和展开——马克思人与自然理论的历史发展[J];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时曙晖;;也谈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形态[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张盼;;康德“义务论”解读:恪守绝对命令的职责[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存山;;孔子与中国哲学“思想范式”[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南征;社会道德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刘晖;从“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我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的历史动因[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王俏华;论我国榜样教育中的道德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许心宏;文学地图上的城市与乡村[D];浙江大学;2010年
5 单业才;社会发展的微观探析[D];山东大学;2011年
6 赵士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视阈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书清;金融法理念论纲[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于秀艳;真理观的人文向度[D];吉林大学;2011年
9 崔玉娈;制度精神初探[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陈迎年;感应与心物——牟宗三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丽英;因利诚信与因义诚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肖春平;社会的空间想象[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赵男;旅游情境中的日常理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李岩;网络表达自由的保障与限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5 张帆;教学方式变革中的伦理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姜文英;马克思自由思想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7 王曼伊;论我国对广播电视中娱乐节目的行政规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吉玉娇;宗教伦理与信教大学生道德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吴鸣;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的贡献[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史军锋;行政紧急权运作中公民权利的限制与保障[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作翔;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国法学;2002年02期
2 王路;论“真”与“真理”[J];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芷;;几时舍却淡巴菰[J];南风窗;1988年01期
2 项东;;肺癌患者不应怪罪父母[J];北京工人;1994年11期
3 王译;;各国首脑与烟草[J];决策与信息;2003年06期
4 本刊记者;;触目惊心的烟草毒害[J];农家参谋;2008年05期
5 ;香烟也玩绿坝[J];科学健身(健尚);2010年05期
6 章月娥;;失恋后他变成了“烟鬼”[J];医药与保健;2011年06期
7 朱艳;;冰火两重天的考验?[J];环境与生活;2008年05期
8 刘文文;;一手烟=二手烟+尼古丁[J];新知客;2008年08期
9 张振亚;;“保护”吸烟者的权利——美国烟草公司要的新招[J];世界知识;1989年06期
10 尹正茂;;烟草·代沟·毒品——对青年吸烟问题的文化学探讨[J];中国青年研究;199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哲懿;;中国/WHO控烟能力建设合作项目(社区控烟子项目)上海地区一年效果评估[A];第12届全国吸烟与健康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张晶;张健新;;选修课程干预对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A];履约 控烟 创建无烟环境——第14届全国控制吸烟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控烟高级研讨班论文集[C];2009年
3 刘文文;黎慧贤;谭淑琴;;增加烟草税以鼓励吸烟人士脱离烟害—香港的经验与挑战[A];第15届全国控制吸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姜斌;左芳;吴蕾;林大庆;陈肇始;郑家强;何耀;;集体干预对军队战士吸烟行为的影响[A];第15届全国控制吸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传杰;;关于针刺戒烟(综述)[A];全国冠心病防治及对策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6 韩e,
本文编号:13567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356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