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在进与退的边缘:我国宪法解释之反思

发布时间:2017-12-31 02:21

  本文关键词:在进与退的边缘:我国宪法解释之反思 出处:《河北法学》2012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宪法 宪法解释 全国人大常委会


【摘要】:对于宪法解释的概念、我国宪法解释的实践,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但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现实的担忧和完善的渴望。用问答的方式,从宪法解释的含义出发,通过思考宪法解释主体和客体的维度,来限定宪法解释的概念;通过对我国目前的宪法解释的实践与否、实践的次数进行整理,来分析我国宪法解释缺失的原因;通过总结我国宪法解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来完善我国目前的宪法解释制度。期望通过思考,改变我国目前宪法解释进退维谷的困境,使我国的宪法解释在层层浓雾中透出一丝希望的光芒。
[Abstract]:As to the concept of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and the practice of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in our country, scholars have different views, but all of them put forward the realistic worry and the desire of perfection in the same way, starting from the meaning of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by means of question and answer. To define the concept of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by thinking about the dimensions of the subject and object of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by sorting out the practice or not and the times of practice in the current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of our country. Through summing up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our country's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we can perfect our current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system, and hope to change the dilemma of our country's current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through think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our Constitution has shed a glimmer of hope in the thick fog.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检察院;
【分类号】:D921
【正文快照】: 一、概念:宪法解释之维度(一)何为宪法解释概念的界定是论述的起点。综合各派观点,大致有以下几种关于宪法解释定义的代表性观点:第一,宪法解释是指在宪法实施过程中,当人们对宪法的有关条文内容存在不同理解时,由有权解释机关依照法定程序阐明其含义并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苗连营;宪法解释的功能、原则及其中国图景[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陈冬;论宪法变迁与宪法解释[J];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大元;;中国宪法文本上“农民”条款的规范分析——以农民报考国家公务员权利为例[J];北方法学;2007年01期

2 陈福胜;法治人性基础的三个视域[J];北方论丛;2004年06期

3 崔常丰;由法律解释理论考察我国的法律解释体制[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4 湛中乐,陈聪;论香港的司法审查制度——香港“居留权”案件透视[J];比较法研究;2001年02期

5 梁剑;简论中国宪法司法化之必要性[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赵爽;论宪法私法化和司法化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7 王伟;宪法司法化问题及其现实主义观照[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李耀;我国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赵学云;刘晓军;;现代司法理念下的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从民主和司法的视角[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郭峗,刘高林;司法权的宪政思考——对“宪法诉讼第一案”的法律思考[J];当代法学;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希尧;;海事私法统一解释问题研究[A];2007年海商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继良;中共人权理论与中国人权立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孙笑侠;程序的法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卓泽渊;法的价值总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贺绍奇;论法官的职业伦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彭灵勇;法律推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吴卫军;法理与建构:中国司法改革的宏观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张东平;WTO争端解决中的条约解释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8 周孟炎;民事审判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杨艳霞;正当性刑法解释路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刘守刚;西方立宪主义传统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传新;论法律推理[D];河南大学;2001年

2 茹洋;论法律违宪审查与中国实践[D];苏州大学;2001年

3 付海晏;民初商事公断处:商事裁判与调处——以苏州商事公断处为个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泳;自然法在西方法治理念形成中的作用及对中国法治之启迪[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梁迎修;论法律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姚国建;宪政背景下中国检察权的属性定位[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何晓睿;论海关规范性文件制定的规范性问题[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8 刘碧;我国现行税收法律体系分析[D];湘潭大学;2002年

9 陈新华;我国民事审前准备程序改革刍议[D];湘潭大学;2002年

10 于书红;对海上货物运输合同中第二种托运人的思考[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胡锦光,王丛虎;论我国宪法解释的实践[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章志远;宪法惯例的理论及其实践[J];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3 周伟;民族区域自治法解释案例实证问题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7期

4 范亚峰;宪法解释的可能性[J];政法论坛;2005年03期

5 韩大元;论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的冲突[J];中国法学;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伟;;我国宪法解释机关研究——来自比较法的考察[J];公法研究;2005年01期

2 许傲雪;赵梓楠;;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宪法解释制度[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3 唐芬;;多元化互动型宪法解释机制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4 唐杏湘;;对我国宪法解释程序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赵宇,黄木生;试论宪法的解释[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何倩;;转型时期宪法解释的意义——从美国1876年Munn案分析起[J];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期

7 周露露;;我国宪法解释主体制度的实证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09年22期

8 王安鹏;;论我国宪法解释制度的完善[J];理论界;2011年05期

9 张其鸾;罗兴平;;论全国人大常委会宪法解释权的性质——对宪法文本的一种解读[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韩大元;;《宪法解释程序法》的意义、思路与框架[J];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新;;《监督法》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2 李炜炜;;浅论监督法的立法缺失[A];强化监督职能 发挥人大作用——2007年全省人大系统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丛虎;;论对行政机关实施宪法平等权分类的审查[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朱玉福;;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族法制建设的成就[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5 袁明圣;;宪法架构下的地方政府[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周健;;关于《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法律条文细化的研究[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7 马文艺;徐中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监督体制的思考——以宪法监督模式为视野[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8 司马俊莲;;论我国民族法制的完善——关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思考[A];中国民族学会第七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明迪;;“人权入宪"与我国人权保障的发展[A];“‘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敖俊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化法律化的三十年[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邵道生;监督法的亮点[N];人民代表报;2007年

2 吴贻伙;在这里见证民主[N];检察日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傅旭 毛磊 吴兢;开门立法 亲历者说[N];人民日报;2005年

4 记者 邹声文;法规违宪,可通过三个步骤纠正[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5 记者  彭楚舒 通讯员  路标;市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集中学习《监督法》[N];湖南日报;2006年

6 记者 张小燕邋通讯员 周丽;新一届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集中学法[N];湖北日报;2008年

7 中和;监督法立法耗时20年 明年起正式施行[N];中国改革报;2006年

8 记者 张倩;全国人大常委会民族区域自治法执法检查组向省上反馈检查意见[N];甘肃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邓秀英;市人大常委会学习贯彻《监督法》[N];乐山日报;2006年

10 记者  王雄;省人大常委会举行视频会议[N];陕西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吴恩玉;法律位阶及相关适用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裘索;日本违宪审查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3 陈友清;1997-2007:一国两制法治实践的法理学观察[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李莉;我国修宪程序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高宝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宪政建设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郝建臻;论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与立法的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孙洪波;违宪审查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张红;基本权利与私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朝阳;论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权限划分[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张洁;论宪法解释权的主体[D];吉林大学;2011年

3 赵佩佩;宪法解释权性质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4 许傲雪;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宪法解释制度[D];郑州大学;2007年

5 郝静;宪法解释权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 郝虎;中国建立违宪审查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景月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与英、美、法三国议长职权之比较[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年

8 李晓佳;论地方人大对政府的预算监督[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郁静;我国违宪审查程序探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王伟;试析《监督法》出台后的地方人大监督职能[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576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3576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d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