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反歧视立法和实践于我国的借鉴意义
本文关键词:美国反歧视立法和实践于我国的借鉴意义 出处:《前沿》2011年1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反歧视立法 歧视的定义 公平机会委员会 反歧视的救济
【摘要】:在美国,歧视长期以来都是问题,尽管南北战争后从宪法上确立了黑人与白人的平等权,但是对黑人的歧视观念和行为仍然根深蒂固。20世纪60年代,《民权法》反对一切形式的种族歧视、肤色歧视、宗教歧视、性别歧视、国籍歧视等,并由此成立了公平机会委员会执行反歧视立法。歧视与反歧视在美国仍将长期存在。中国面临着日趋严重的歧视问题,从就业领域的歧视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尽管中美两国的歧视有着不同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但是通过对歧视的定义和适用类别、反歧视的立法、反歧视的机构以及救济途径的比较分析,美国反歧视的立法和实践将对我国歧视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供有意的借鉴。
[Abstract]:In the United States, discrimination has been a problem for a long time. Although the constitutional equality between black and white was established after the Civil War, the concept and behavior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blacks was still deeply rooted in 60s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Civil Rights Act opposes all forms of racial discrimination, colour discrimination, religious discrimination, gender discrimination, nationality discrimination, etc. The Equal opportunities Commission was established to enforce anti-discrimination legislation. Discrimination and anti-discrimination will continue to exist in the United States for a long time. China is fac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discrimination problems. Discrimination in employment gradually extends to other fields. Although discrimination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s different historical,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anti-discrimination legislation has been adopted through the definition and applicable categories of discriminati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ntidiscrimination organization and remedy means shows that the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 of anti-discrimin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will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and solution of discrimination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
【分类号】:D921;D971.2
【正文快照】: 一、美国反歧视的立法和实践(一)美国的反歧视立法概况早在1866年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就有反种族歧视的立法,比如,美国宪法修正案第14条关于平等保护和法律正当程序的条款,但是这一规定并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实施,美国最高法院在之前进行了非常狭窄的解释。①直到布朗诉教育委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伟;;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歧视法学术建议稿》的说明[J];河北法学;2007年06期
2 吕秋红;郭慧敏;;浅析法律文本中性别歧视的定义[J];江淮论坛;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静;;社会转型时期美国就业女性的困境、原因及影响分析(1870—1920)[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2 刘忠;;作为一个偶然地区性事件的正当程序革命[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3 张敏;;宪制转型视野下的香港行政主导体制[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0年04期
4 林林;;邓玉娇案的法文化比较[J];比较法研究;2009年06期
5 陶成鹏;;对长三角媒体曝光市民交通违章的思考[J];传媒观察;2009年05期
6 李恒;;美国区划发展历史研究[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年02期
7 雍奎;;论美国宪政制度发展过程中的大智慧[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欧阳天健;;从肖志军一案所想到的[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年07期
9 胡弘弘;江登琴;;“新农村建设”的宪法诠释及其课题——“新农村建设”法学研究的综述[J];当代法学;2009年04期
10 滕宏庆;;恐怖的大法官——紧急时期的美国宪法解释[J];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2011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冯子轩;;政府信息公开与保密立法的衔接问题探究[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唐玉沙;;“反差”背后的思索——负面司法舆论下的法院形象重塑[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3 孙振庆;;法官形象定位与司法公信力的提升——以群众司法需求和法官职能为视角[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4 陈亚尔;;“赢在二审”——有害正义:刑事诉讼中的博弈关系难题[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5 黄琪;谢锐勤;;看得见的正义:刑事被告人知悉制度透视——以法院/法官的行动选择为视角[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延军;发展中的美国女性就业权平等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雅云;中国共产党领导司法的历史嬗变[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崔雪丽;美国宪法解释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杨超;美国“肯定性行动”中黑人就业政策研究(1965-2000)[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天林;侦查行为侵权司法救济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陆永;当代中国警政与现代国家成长[D];南京大学;2012年
7 张龙;行政知情权的法理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冯军;刑事判决的合法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丁天球;比较法视野中的刑法不溯及原则的宪政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徐道稳;中国社会政策转型研究[D];南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征;美国堕胎立法之历史沿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黄永庆;美国宪政史上黑人民权的演变[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刁敏恒;美国宪法对政治言论自由之保护与限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海江;萨蒙·P·蔡斯的政治生涯[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宋冠超;合宪性法律解释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龙晓华;童工:儿童,还是工资劳动者?[D];河南大学;2011年
7 雷亚慧;就业歧视的法理学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8 孙晓晨;反就业歧视立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高磊;中国少数民族生育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陈光磊;美国民主宪政的实践和公民权利的演变[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傲;;性别歧视的界定[J];河北法学;2007年01期
2 喻术红;反就业歧视法律问题之比较研究[J];中国法学;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飞;耿依娜;;我国反歧视立法的可能性探索——基于立法的经济社会基础分析视角[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3652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365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