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我国人大职权设置的制度逻辑

发布时间:2018-01-03 00:26

  本文关键词:我国人大职权设置的制度逻辑 出处:《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人大 职权设置 制度逻辑


【摘要】: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我国人大享有立法权、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人事任免权,以及它认为应当由它行使的其他职权。然而实践中,我国宪法赋予人大的强大职权从未充分完整地行使过。要真正坐实人大职权,还有待重新反思我国的人大理论,逐步理顺人大和执政党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选举制度。
[Abstract]:As an organ of state power,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enjoys legislative power, supervisory power, decision power on major matters, power of appointment and removal of personnel, and other functions and powers that it believes should be exercised by it. However, in practice. The powerful functions and powers given to the people's Congress by the Constitution of our country have never been fully and completely exercised. And further consummate our country's election system.
【作者单位】: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地方人大常委会重大事项决定权研究”(项目编号:12BZZ00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22;D921
【正文快照】: 在我国宪法中,人民代表大会处于国家机构的基础和核心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定位为国家权力机关,而权力机关的性质又具体通过其法定职权得以体现。因此,哪些权力归人大,便成为人大制度的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人大的四项职权中,落实最为充分的是立法权,监督权的行使也日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飞,许崇德,韩大元,周汉华,焦洪昌,莫纪宏,朱福惠,陈端洪,李忠,林来梵,秦前红,苗连营,吴新平,陈斯喜,张千帆,李林,周伟;纪念五四宪法颁布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纪要[J];法学研究;2004年06期

2 左凤荣;;戈尔巴乔夫的民主化改革及其教训——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体制的确立与影响[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阎锐;;亲民政治的立法落实[J];北方法学;2008年01期

2 闫飞飞;;论民主集中制的三个维度[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崔英楠;郭殊;;充分发挥人大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立法职能作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陈华乾;;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县级人大对政府的监督[J];才智;2009年01期

5 李行;;健全和完善我国质询制度的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梁洪霞;;论法律询问答复的效力[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7 王云胜;;反思与超越——从戈尔巴乔夫之失看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莫于川;人权入宪后我国行政法的发展机遇和挑战[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昌君;;立法中的行政部门利益——以《邮政法》修改为例[J];研究生法学;2007年05期

10 张靖;;浅议我国选举制度中的选区划分问题[J];研究生法学;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素坤;中央部门预算调整及其问责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刘忠;《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视域下私营部门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白勤;高校教师学术不端行为治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蔡文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形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吴恩玉;法律位阶及相关适用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邓博;当代中国县级政府权力配置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7 高波;中美代议机关财政权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陈晓丹;马克思主义代议制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薛剑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视野下的五四宪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建明;卢梭与密尔代表理论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煜华;绩效预算改革与人大预算监督机制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沈申甬;中国式民主的适切性与有效性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石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时丕森;地方政府接受人大监督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馨元;“较大的市”地方性法规的立法空间及趋势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颜杨;论我国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构建[D];湘潭大学;2010年

7 刘素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吴依霖;地方财政预算法律监督制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王玉娟;乡镇党代会常任制下党代表作用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何艳春;安徽省县乡人大代表同步换届选举存在的问题及完善[D];安徽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闾小波;;需要加强和完善人大制度[J];人民论坛;2008年09期

2 侯保疆;;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乡镇人大制度建设思考[J];太平洋学报;2009年03期

3 徐晓林,王亚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20年来的回顾与新世纪的展望[J];政治学研究;2000年04期

4 王先勇;略论我国人大制度的理论基础──对“主权在民”的探索[J];理论与改革;1996年03期

5 王维国;谢蒲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J];政治学研究;2008年06期

6 郭华;论人大制度的改进和完善[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9年06期

7 王力群 ,汪振江 ,唐亚林;宪政建设和人大制度理论研讨摘要[J];人大研究;2004年11期

8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地方人大制度研究课题组;;在改革中完善人民代表选举制度[J];社会科学研究;1988年06期

9 侯少文;关于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5期

10 余力;;武汉市人大常委会重视对人大制度的宣传[J];人大工作通讯;1995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祥武;;人大制度的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2 张a\;;改革民主选举制度刍议[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3 程竹汝;;授权与监督:论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几个问题[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4 卢正涛;;少数民族地区基层人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杨敏之;;改进和完善人大选举制度的思考[A];新时期反腐倡廉研究文集[C];2007年

6 袁达毅;;中国选举制度改革论纲[A];第二届中国地方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颖;;浅析中西方政党与选举的关系[A];世界政党发展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洪保青;何顺安;;切实加强人大自身建设 充分发挥人大监督作用[A];强化监督职能 发挥人大作用——2007年全省人大系统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朱光喜;;西方国家选民问责政府的路径分析——兼谈西方国家选举对政府问责的影响[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朱燕;;论西方国家公民问责政府的路径——基于选举政治的视角[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当代中国所 李正华;浅谈人大制度的发展变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刘金祥;民主建设始于人大变革[N];哈尔滨日报;2008年

3 记者 李强 实习生 冯宏杰;在创新中坚持和完善人大制度[N];山西日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赵陈;不断创新人大制度理论[N];巴中日报;2007年

5 记者 文远竹邋通讯员 任宣;省人大制度研究会第18次研讨会召开[N];广州日报;2007年

6 记者 李晓鹏 ;切实把人大制度坚持好完善好[N];浙江日报;2004年

7 蔡维藩 (大连 读者);采编人员要熟悉人大制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王善业 通讯员 徐永忠;推介我市人大制度研究经验[N];韶关日报;2008年

9 钟丽娟;完善人大制度不应过于强调代表结构[N];学习时报;2010年

10 徐建波;人大制度: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的制度创新[N];检察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莉;中国选举:理念与制度[D];复旦大学;2005年

2 杨增国;当代日本选举制度改革与政党体系变迁[D];复旦大学;2005年

3 何敬中;英、法、德议会选举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高宝华;台湾“立委”选制与立法运作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张向奥;选举的逻辑:政治发展的视野[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周杰;现代日本选举制度改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7 林恒青;日本小选区比例代表并立制下的政党政治[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茂林;县级可持续政治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吴继平;当代中国第一次普选运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10 王林;村庄选举政治:1998-2005年选举案例透视[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英;中国选举制度变迁的因素分析[D];厦门大学;2006年

2 钟树钦;县乡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代丽;提高人大代表素质的对策思考[D];中共辽宁省委党校;2007年

4 林于滨;论我国选举制度的完善[D];山东大学;2008年

5 王小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与发展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6 徐浩;对发展中国特色选举制度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丁媛媛;当代中国流动人口选举权利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朋;论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改革与创新[D];江南大学;2008年

9 王成亮;我国人大代表代表性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程咏梅;我国村委会选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71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371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1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