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权利到人权:或可期待的用语互换——基于我国宪法学基本范畴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从权利到人权:或可期待的用语互换——基于我国宪法学基本范畴的思考 出处:《法学评论》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right 权利 人权 基本权利 宪法权利 人权入宪 宪法学基本范畴
【摘要】:将"right"翻译成"权利"遮蔽了"right"一词原有的正义、超越和划界的意义。宪法学的语境有利于个体从国家中分化出来并为国家权力提供一种新的正当性。宪法学"权利"话语出现了从"公民权"、"公民权利"到"基本权利"、"宪法权利"的流变。"人权条款"入宪后为从国际人权公约角度阐释我国宪法提供了空间。从各国宪法文本看,人权作为宪法学基本范畴具有一定的普世性;在我国,用人权取代基本权利作为宪法学基本范畴具有一定优势。
[Abstract]:The translation of "right" into "right" obscures the original justice of the word "right". The meaning of transcendence and demarcation. The context of constitutional jurisprudence is conducive to individual differentiation from the state and provides a new legitimacy for state power. The discourse of "right" in constitutional jurisprudence has emerged from "citizenship". "Civil Rights" to "basic Rights", "Constitutional Rights" changes. "Human Rights provisions" into the Constitution provides a space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China's constitu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conventions. As a basic category of constitutional jurisprudence, human rights have a certain universality; In our country, it has some advantages to replace basic rights with human rights as the basic category of constitutional jurisprudence.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教育法制研究中心;
【基金】:作者承担的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2批面上资助项目(2012M521734) 第六批特别资助项目(2013T60871)的阶段性成果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13SZYB05) 陕西省教育厅2013年科学研究计划(人文社科专项)项目(2013JK007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1
【正文快照】: 权利、人权这样的概念所指涉的研究范围几乎是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所幸本文只是从用语的角度辨析二者的关系,意在弥合我国宪法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与“人权条款”之间在精神上的歧异,为基于比较宪法学的宪法释义学提供国际人权法的视角,问题相对就集中许多。1一、“r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纪荣荣;;试析马克思恩格斯人权思想的几个基本问题[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王建学;;法国宪法基本权利的概念与借鉴[J];北方法学;2010年05期
3 吴思;;洋人的“权利”我们的“分”——译名选择与传统断续[J];博览群书;2006年08期
4 钟明国;;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互补性[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林来梵,季彦敏;人权保障:作为原则的意义[J];法商研究;2005年04期
6 韩大元;;宪法文本中“人权条款”的规范分析[J];法学家;2004年04期
7 张喟;;论人权与基本权利的关系——以德国法和一般法学理论为背景[J];法学家;2010年06期
8 韩大元;;中国宪法学上的基本权利体系[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周叶中,周佑勇;宪法学理论体系的反思与重构[J];法学研究;2001年04期
10 郑贤君;基本权利的宪法构成及其实证化[J];法学研究;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志鹏;;可持续发展与国家主权原则的新视野[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2 薄振峰;王学臣;;文明相容视域中的人权对话——大沼保昭《人权、国家与文明》读后[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3 强昌文;范德安;;底线伦理与权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4 杨海坤;曾祥华;;行政过程的社会正当性——利益平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5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6 胡玉浪;;劳动报酬优先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7 赵宗亮;;权利政治初论——方法、观念与实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8 强昌文;;政治协商的内在机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9 张平;;法的核心要素之辩——以法律实证主义为中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10 强昌文;;个体主义伦理观与权利[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舒;;从加缪的《局外人》看理性对人的禁锢与异化作用[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温辉;;我国检察机关性质分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张黎明;杨国章;;从法秩序利益看检察权的正当性[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何强;;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曾建平;丁玲;;环境人权:伦理学维度的审视[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达;;反思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7 王春福;;创新社会管理的核心是理顺权利和权力的关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田文利;;论国家伦理是警察伦理存在的正当性基础[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李拥军;刘雪斌;韦霏;;中国法理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10 王天林;;公开被质疑的背后——对“邓玉娇事件”的宪政思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龙耀;国家保障与社会支持:中国高校学生生存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3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叶芳;冲突与平衡:土地征收中的权力与权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魏晓东;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8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9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大川;约翰·理查德·格林《英国人民简史》史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仉义品;量能课税原则视域下的《企业所得税法》[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鹏章;非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肖兴;环境权入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5 霍慧超;论生命权的宪法保障[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安光;论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权基洪;紧急状态下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与保障[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赵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对外转让程序限制二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秦中蕾;法律保留原则下的基本权利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端洪;宪政初论[J];比较法研究;1992年04期
2 邓文初;学术本土化的意义——从严复论“Rights”的翻译说起[J];博览群书;2004年11期
3 梁忠前;宪法学理论体系更新论要[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4 范进学;论法治政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5 童之伟;;中国30年来的宪法学教学与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6 董和平;也论宪法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的重构[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05期
7 吕泰峰;究竟什么是宪法[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8 张翔;;基本权利冲突的规范结构与解决模式[J];法商研究;2006年04期
9 胡锦光;;中国现行宪法修改方式之评析[J];法商研究;2012年03期
10 吴家清;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的宪法学定位[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好鹏;宪法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初论——拓展我国宪法学研究空间的一个选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韩大元;宪法学研究范式与宪法学中国化[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王太高;深化宪法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4年06期
4 秦前红;任丽莉;;宪法学教材建设与宪法学研究关系探微——基于两版教材的样本分析[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刘艳珍;;论宪法学教学体系的完善[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1期
6 刘茂林;;宪法学中有关问题的系统论思考[J];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7 马英娟;抓住重点 掌握技巧 增强学习效果——关于《宪法学》学习的建议[J];河北自学考试;1997年11期
8 魏定仁;如何学好、考好《宪法学》[J];河北自学考试;2001年02期
9 叶必丰;论依法治国与宪法学的新体系[J];法学评论;2000年06期
10 莫纪宏;论21世纪的宪法学构建基础[J];法学杂志;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管华;;新中国宪法学研究的十大关键词——以宪法学年会综述和年度综述为基础的分析[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2 马岭;;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宪法学教学方式改革尝试[A];法学教育:比较与省思——现代法学教育论坛文集[C];2001年
3 管华;;新中国宪法学研究的十大关键词——以宪法学年会综述和年度综述为基础的分析[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4 周刚志;;论财政宪法学之体系构造[A];财税法论丛(第13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宪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韩大元;宪法学发展30年概览[N];检察日报;2012年
2 王旭;寻求宪法学的恰当表达[N];光明日报;2013年
3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 韩大元;宪法学的“中国问题意识”[N];检察日报;2009年
4 韩大元;宪法学为何关注生命权问题[N];法制日报;2012年
5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 韩大元;为宪法学发展提供制度借鉴[N];检察日报;2012年
6 韩大元;建构综合性的宪法学方法论体系[N];法制日报;2013年
7 刘卉;当代宪法学发展的挑战与趋势[N];检察日报;2006年
8 吴天昊;宪法学关注公民基本权利保障[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会长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 韩大元;宪法学的未来发展[N];检察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刘卉;宪法学应成为推动法治进步的“新的知识增长点”[N];检察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基甸;《宪法学》自主学习网络课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覃义达;关门与开窗:人大代表工作室的宪法学透视[D];浙江大学;2012年
3 汪利霞;宪法学视域下的农民平等权[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雷;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机制的宪法学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邓非;我国房产制度的宪法学透视[D];湘潭大学;2008年
6 彭小玲;宪法的政治之维[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7 于涵;“宪治”:基于政治哲学视角的解读[D];河南大学;2011年
8 陈斌;我国赌博立法的宪法学透视[D];湘潭大学;2011年
9 曾海灵;博客的宪法学思考[D];广东商学院;2007年
10 刁贝;醉驾入刑的宪法学思考[D];湘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89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389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