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法律询问答复制度的去留

发布时间:2018-01-14 06:14

  本文关键词:法律询问答复制度的去留 出处:《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立法法》法律解释 法律询问答复 法律修订 立法解释


【摘要】: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法律解释,法律询问答复不但没能实现《立法法》制度创新的意图,反而在实践中面临诸多尴尬的制度瓶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作为辅助性的立法机构始终使询问答复面临合法性质疑。尽管询问答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法律解释的需求,但也存在与正式法律解释制度功能交叉重合以及法律效力不确定的窘境。所以,应当利用《立法法》修改的契机对该制度进行改革。一方面,要积极发挥既有询问答复的制度效用;另一方面,要废除询问答复制度,实现法律解释体系的一元化。
[Abstract]:As a special form of legal interpretation, the answer to legal inquiries has not only failed to realize the intention of the system innovation of the Legislative Law. On the contrary, it faces many awkward institutional bottlenecks in practice. As an auxiliary legislative body, the legal work Committee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NPC) has always challenged the legality of the answers to inquiries, although the answers to inquiries are to a certain extent full. The need for legal interpretation. However, there also exist the dilemma of overlapping with the function of the formal legal interpretation system and the uncertainty of the legal effect. Therefore, we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the opportunity of amending the Legislative Law to reform the system. On the one hand. It is necessary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xisting system of inquiring and answering; On the other hand, the system of inquiry and reply should be abolished and the system of legal interpretation should be unified.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基金】:2011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律询问答复研究”(项目号11D19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1
【正文快照】: 目次一、法律询问答复制度的实施现状二、消极影响及改革契机三、改革的方案设计当前,《立法法》修改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对修正草案进行了两次审议并将草案内容公布征求公众意见。〔1〕立法权限、立法程序、立法技术中的不少制度都将面临更新完善以及去留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梁洪霞;;论法律询问答复的效力[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2 徐向华,林彦;我国《立法法》的成功和不足[J];法学;200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春业;郭剑峰;;普通公民应享有对法律文件解释的启动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王春业;;普通公民也应享有对法律文件审查的启动权——由一个地方性法规与国家部委文件适用争议案例引发的思考[J];北方法学;2007年06期

3 王秀哲;浅议我国地方立法的完善[J];北方论丛;2003年02期

4 孙日华;;法律解释的层次[J];边缘法学论坛;2009年02期

5 梁洪霞;;论法律询问答复的效力[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6 张羽君;;中国诸法规之比较[J];研究生法学;2009年02期

7 王茂跃;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性质的探讨[J];档案管理;2005年06期

8 张羽君;;中国法规形式的比较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9 林维;;论刑法立法解释权与立法权和司法权的纠葛[J];当代法学;2006年05期

10 丁伟;;论中国国际私法立法体系的和谐发展——制定《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引发的几点思考[J];东方法学;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兴坤;中国大陆地区图书馆事业政策研究(1978-2008)[D];南京大学;2010年

2 吴恩玉;法律位阶及相关适用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陈光;我国区域立法协调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刘晓宏;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权力、程序、文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杨伟东;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强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范立新;从税收专制主义到税收宪政主义[D];厦门大学;2003年

7 刘志欣;中央与地方行政权力配置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8 陶杨;法治背景下的行政法律规范冲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李迎春;行政法视角下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刘行;行政审判依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中蕾;法律保留原则下的基本权利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健;论我国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制度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馨元;“较大的市”地方性法规的立法空间及趋势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马胜利;非营利组织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郭泽霞;中国当代教育立法研究(1949~1985)[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丁剑杰;我国行政立法权限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妍;我国立法主体缺陷及其立法体制改进的政治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何玉群;反垄断执法机构与行业监管机构关系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熊祥云;违法建筑治理法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雷艳平;幼儿园在幼儿人身伤害中的民事责任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周旺生;中国立法五十年(下)──1949—1999年中国立法检视[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06期

2 郭道晖;论国家立法权[J];中外法学;1994年04期

3 陈端洪;立法的民主合法性与立法至上——中国立法批评[J];中外法学;1998年06期

4 刘仁文;劳动教养制度及其改革[J];行政法学研究;2001年04期

5 徐志群;论完善地方性法规、规章的立法监督机制[J];中国法学;1999年03期

6 褚宸舸;;论答复法律询问的效力——兼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机构属性[J];政治与法律;201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金虎;;影响法律解释的因素研究[J];法律方法;2003年00期

2 胡敏敏;;论法律解释的目标[J];法律方法;2003年00期

3 周小桃;论法律解释[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谢晖;符号、解释学与中国古典法律解释[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03期

5 李果,刘愈菀;法律解释的必为性和可行性[J];巢湖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陈金钊;法律解释(学)的基本问题[J];政法论丛;2004年03期

7 丛涛;在规则与事实之间(二)——对适用层面上的法律解释的追问[J];理论月刊;2004年08期

8 宋其岩;法律解释的概念与性质[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4年01期

9 黄金兰;;法律解释的社会价值面向[J];法律方法;2005年00期

10 秦强;;法律解释的兴起[J];法律方法;2005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国华;;关于法律解释的概念问题[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2 李道刚;;论法律解释的“历史性”问题[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3 魏治勋;;论法律解释的合法性逻辑结构[A];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曹晓如;;论税法解释的目标与原则[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继成;;法律解释-裁判规范的正当性证明[A];2001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1年

6 姚知兵;;司法改革过程中法律解释的非制度性方面打入和应对[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蒋奋;;WTO反补贴案件中法律解释问题实证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四)[C];2005年

8 蒋奋;;WTO反补贴案件中法律解释问题实证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三)[C];2004年

9 刘歌;丛青;;对一起管辖权纠纷案件中法律解释问题的剖析[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下卷)[C];2000年

10 韩晓燕;;也谈刑法分则第九章渎职罪主体的问题——以刑法与法律解释的冲突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年会论文集(2011年度)[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冰 晓玲 兆利;与“诉”有关的法律解释[N];检察日报;2000年

2 傅达林;“法律解释依赖症”[N];检察日报;2012年

3 江媛;法律解释之探究[N];江苏经济报;2014年

4 江苏扬州读者 马融;罪刑法定规制法律解释[N];检察日报;2004年

5 周旺生;改善中国法律解释制度诸境况[N];法制日报;2007年

6 王 旭;法律解释的必要性及基本思路[N];人民法院报;2006年

7 沈路涛;全国人大常委会规范法律解释工作程序[N];人民日报;2004年

8 李克杰;法律解释岂能如此随意[N];检察日报;2006年

9 陈卫平;浅议法律解释之客观性[N];江苏法制报;2006年

10 盛大林;法律解释提案权应该适当扩大[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谢晖;中国古典法律解释的哲学向度[D];山东大学;2005年

2 管伟;中国古代法律解释的学理诠释[D];山东大学;2008年

3 王彬;法律解释的本体与方法[D];山东大学;2009年

4 王国龙;法律解释的有效性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武飞;法律解释:服从抑或创造[D];山东大学;2006年

6 魏胜强;法律解释权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立飞;法律解释体系问题初探[D];湘潭大学;2007年

2 孟欣然;法官法律解释主体资格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牛晓天;法律解释之浅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郑瑜;论法律解释[D];郑州大学;2007年

5 安佳;我国法律解释体制法理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6 梁彩虹;法官的法律解释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彭芳;法律解释中的情、理、法[D];湘潭大学;2007年

8 尹洪阳;法律解释的本体论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9 曹阳;法律解释对象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海洋;论法律解释的循环[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223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4223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a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