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失地农民公民身份及其社会保障公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2 11:14

  本文关键词: 失地农民 公民身份 社会保障 公平性 出处:《南京社会科学》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公民身份是社会保障的政治前提,也是保证社会保障公平性的价值基础。探讨公民身份必须以特定社会群体具体实践来考察其公民身份的具体形态。目前失地农民公民身份缺失导致其社会保障待遇不公平,究其原因主要是立宪中的工具主义和实用主义主导思想忽视了对人权的保障和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国家本位的集体主义观念惯性致使农民个体权利被长期忽略以及农民缺乏主张自由的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保障失地农民享有公平的社会保障就必须确认其土地产权,使其享有同等国民待遇,完善政治参与机制,畅通社会保障诉求渠道。失地农民获得公平的社会保障必然是一个进行社会抗争和政府赋权相互融合的政治过程。
[Abstract]:Citizenship is the political premise of social security. It is also the value basis of ensuring the fairness of social security. To explore citizenship we must examine the specific form of citizenship by the specific practice of specific social groups. At present, the lack of citizenship of landless farmers leads to their social security. Unfair.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 dominant ideology of instrumentalism and pragmatism in constitutionalism neglects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and the restriction of state power. The inertia of the collectivism of the state standard causes the individual rights of the peasants to be ignored for a long time and the peasants lack the strong organizational guarantee to claim the freedom. To ensure the peasants who have lost land enjoy fair social security, they must confirm their land production. Power. Making them enjoy the same national treatment, perfect the mechanism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unblock the channels of social security appeal,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 peasants who have lost their land to obtain fair social security must be a political process of social protest and government empowerment.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商学院;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D921;D922.32;D632.1
【正文快照】: 失地农民1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特有的社会现象。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处于追赶式发展时期,对土地资源需求十分旺盛,而且粗放式发展模式也加大了对土地资源的依赖。由于失地农民公民身份缺位,身份认定处于模糊状态,与其他社会阶层相比,其社会保障公平性没有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俞可平;;新移民运动、公民身份与制度变迁——对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农民工进城的一种政治学解释[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01期

2 钱宁;从人道主义到公民权利——现代社会福利政治道德观念的历史演变[J];社会学研究;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磊;于春江;;近年来国内清末新政研究概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孟庆瑜;;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3 朱士群;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及其借鉴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4 裴德海;;政治制度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选择[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彭宇;;行政绩效管理的实用主义倾向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王志刚;;当代中国初次分配正义原则的建构——基于约翰·罗默分配正义理论的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赵志刚;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8 宣扬;李乐;;三十年改革开放成功的关键:坚持党的建设与发展[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刘洪玲;;困境与出路:新时期农民工政治参与探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宣丹妮;;民企与政府关系扭曲诱因剖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敏;;商会史研究与新史学的范式转换[A];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1(2004)[C];2005年

2 梁三利;;论法院的组织属性[A];第二届全国边缘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胡硕兵;;红色资源在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培训中的运用探讨[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志利;;强制履行、期待赔偿与最优违约救济[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李炯标;;浅析后农业税时代乡村社会权威格局及其重构——合作主义的视角[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6 张勤;;农村群体性事件频发,亟待提高基层政府公共服务水平[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7 姚尚建;;社会暴力下的整体治理[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劲松;;论政府治理城市转型中突发公共事件的策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前言[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10 黄俊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谐社会的体制保障[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盛峰;公平与效率均衡的财政投资项目社会影响评价模型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林丹;基于城乡协调发展的征地补偿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邓文;雷震与战后台湾社会运动[D];武汉大学;2010年

10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郑木溪;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芳;我国经济性裁员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陈晓燕;公益征收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杨圣洁;论政府在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中的角色定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栾晓平;基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视角的农村合作医疗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高君;;推进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与市民化制度创新问题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1期

2 吴宗法,施国庆;工业化进程中的工程移民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王春光;农民工的社会流动和社会地位的变化[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张兴华;;城市农民工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年05期

5 陈丰;;从“虚城市化”到市民化:农民工城市化的现实路径[J];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6 王国霞;;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估算与转移规模预测[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弘弘;公民身份意识释论[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李艳霞;公民身份理论内涵探析[J];人文杂志;2005年03期

3 李攀;;对公民身份双重维度的演变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4 张海夫;;公民社会的生成与公民身份的变迁[J];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S1期

5 赵光锐;;欧洲公民与国家公民:欧盟双重公民身份问题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李明明;;从移民安全问题看欧盟的公民身份制度[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郭忠华;;公民身份的研究范式——理论把握与本土化解释[J];学海;2009年03期

8 郭忠华;;全球化背景下多元公民身份体系的建构[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从崭新的社会政策角度全面考察公民身份[J];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01期

10 岳立涛;;农民社会资本的嬗变及其对农民公民身份的塑构——以山东农村X村为例[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宏彩;;公民身份、公民社会与公共秩序——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分析框架和政策维度[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任孟山;公民身份:西方与中国的时空错异[N];华夏时报;2010年

2 迈克尔·J.桑德尔 王佳祺 编译整理;公民身份:面向世界的认同与表达[N];社会科学报;2007年

3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冯玉军;全球化时代的“公民身份”困境[N];检察日报;2011年

4 特约记者 郭忠华 中山大学;重新思考女性主义公民身份[N];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特约记者 郭忠华 (中山大学);东方社会的公民身份[N];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杨绿 编译;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公民身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岳明珠;“婚姻状态”脱离公民身份标签尚需慎重[N];中国商报;2013年

8 英国开放大学教授 恩靳·F·艾辛 郭忠华 译;公民身份行为在不同行动中得以实现[N];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陈小方;美海外居民纷纷放弃美国公民身份[N];法制日报;2014年

10 记者 胡光耀;放宽移民政策[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昌林;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伟;在平等与不平等之间:马歇尔公民身份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海荣;关于公民身份行为的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3 和雪;公民身份意识及其培育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4 吴晓;公民身份理论视角下的马克思公民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李君静;公民身份理论研究[D];新疆大学;2013年

6 李佳雯;马歇尔公民身份理论及其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7 严俊;西方公民身份理论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8 郭欢欢;五四知识分子关于中国人身份的讨论[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蒋少飞;西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中的公民身份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10 孟超;论我国公民身份认同对公民社会发展的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545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4545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e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