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编纂中的宪法三题
本文关键词: 民法典编纂 宪法自觉 法律渊源 功能划界 出处:《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编纂民法典应当具有自觉的宪法意识,主动将合宪性考量纳入立法程序、价值选择和制度设计之中。"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宣告,为民法典编纂提供了正当性基础和制度性保障,有利于在宪法价值体系内实现民法诸制度的有机整合。而将宪法确立为民法的法律渊源之一,则为民法的合宪性解释方法和宪法的间接实施找到了依存。民法典对宪法的具体化不是形式上的规则移植,而是要实质性地推进宪法和民法在整个法律体系内的功能划界。财产征收制度的去留正是观察这一划界行动的绝佳样本。在编纂民法典过程中,宪法成为沟通自治和开放两种立法模式的桥梁。
[Abstract]:The codification of the civil code should have a conscious sense of constitution an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incorporate the consideration of constitutionality into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value selection and system design. The proclamation of "making this Law according to the Constitution". It provides the legitimate basis and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for the compilation of the civil code, which is conducive to realizing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he civil law systems within the constitutional value system, and establishes the constitution as one of the legal sources of the civil law. It is found that the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method of civil law and the indirect implementation of constitution are dependent. The concretization of constitution in civil code is not the transplantation of formal rules.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functional demarc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civil law in the whole legal system. The property expropriation system is the best example to observe the demar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mpiling the civil code. The Constitution has become a bridge between self-governance and openness.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依宪治国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15AFX007)
【分类号】:D923;D921
【正文快照】: 引言:民法典编纂中的宪法自觉编纂民法典是一桩为市场经济立宪的历史事件,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它是一个国家民事裁判理论化、民法理论体系化、民法规范法典化的综合过程,彰显着一个民族追求法治的意志和决心。从技术层面看,民法典的编纂需要权利本位思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惠文;;驳民法宪法新同位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2 张善斌;赵光;;也论民法的地位与功能——以民法与宪法的关系为视角[J];法学评论;2009年03期
3 童之伟;;物权立法过程该如何做恰当评说——兼答赵万一教授等学者[J];法学;2007年04期
4 田飞龙;;论公民基本权利效力的结构特点——兼辨宪法私法化与宪法司法化[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田飞龙;;物权法草案涉宪争议观点评述与思考[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邢斌文;;法院如何援用宪法——以齐案批复废止后的司法实践为中心[J];中国法律评论;2015年01期
7 彭中礼;;法律渊源词义考[J];法学研究;2012年06期
8 苗连营;程雪阳;;“民法帝国主义”的虚幻与宪法学的迷思——第三只眼看“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争论[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薛军;;两种市场观念与两种民法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民事立法政策内涵之分析[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年05期
10 马驰;;作为法院创造物的法律——格雷法律渊源理论探究[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小红;;行政垄断立法的违宪审查[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2 申惠文;;驳民法宪法新同位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3 王圭宇;;中央与地方立法权限划分标准之检视——以中、美两国为对象的比较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4 纪荣荣;;辛亥革命前后关于国家政体的选择及其启示[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吴亚娥;彭天明;;善良风俗与行政执法[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6 梅伟;;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直接入市制度[J];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09年00期
7 张千帆;;平等是一门科学——就业歧视法律控制的比较研究[J];北方法学;2007年04期
8 任进;;论地方制度及其宪法保障[J];北方法学;2008年02期
9 杨彪;;可得利益损害赔偿的变迁与展望[J];北方法学;2009年06期
10 王世涛;;论单一制中国的财政联邦制——以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为视角[J];北方法学;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勋克;苑仲达;;《社会救助法》的社会学思考[A];第二届全国边缘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千帆;杨英超;;村民自治的司法保障[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3 熊文钊;;农民工选举权状况的报告[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4 李炳辉;;权力控制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困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陈云生;;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宪法学[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6 韩强;;民法典的命运——新中国法制现代化的一个侧面[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7 刘平;江子浩;黄震;吴勤民;李瑜青;李萍;王松林;程彬;史莉莉;叶慧娟;陈琦华;赵斌;;地方立法后评估制度研究[A];2008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8年
8 朱新力;陈无风;;行政法对财产权作用的边际思考——写在《物权法》出台以后[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罗文岚;;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公民财产权与行政权[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程雁雷;;略论服务型政府的法治基础[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周琼;论中国精神损害赔偿的事实及相关基础[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素英;中国政府规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秦玉娈;中国国民税权法律保障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段凡;和谐社会建构的法权逻辑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任海涛;中国古代政治法思想萌芽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李峰;应收账款担保法律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高建军;城乡社会同构的宪法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9 陈诚;论宪法的纲领性条款[D];浙江大学;2011年
10 邓博;当代中国县级政府权力配置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淑惠;隐私权宪法保护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何俊;陪审制度的民主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潘俊秀;论动产善意取得的适用范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飞;英国宪政成因的初步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宝东;试论我国宪政文化建设的途径[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6 曹宇;论交强险诉讼中保险人的抗辩[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王平伟;试论高等学校校规的违宪审查[D];湘潭大学;2010年
8 姚鹤徽;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未来模式[D];湘潭大学;2010年
9 章挥;地方立法后评估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杨爱梅;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宪法秩序[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鸿飞;;现代民法中的“人”[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2 朱庆育;;民法典编纂中的两个观念问题[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2期
3 莫纪宏;;宪法在司法审判中的适用性研究[J];北方法学;2007年03期
4 W·多伊布勒(Prof.Dr.W.D釨ubler),朱岩;德国新债法概述[J];比较法研究;2002年02期
5 张千帆;论宪法效力的界定及其对私法的影响[J];比较法研究;2004年02期
6 单飞跃,杨期军;中国民法典生成的文化障碍——西方民法文化的反衬[J];比较法研究;2005年01期
7 周旺生;重新研究法的渊源[J];比较法研究;2005年04期
8 魏磊杰;;后苏联时代的法律移植与民法典编纂[J];比较法研究;2008年05期
9 张红;;民事裁判中的宪法适用——从裁判法理、法释义学和法政策角度考证[J];比较法研究;2009年04期
10 钟瑞栋;;强制性规范的解释与适用——公法与私法“接轨”的司法途径[J];比较法研究;201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让·路易·伯格;郭琛;;法典编纂的主要方法和特征[J];清华法学;2006年02期
2 李艳华;;近代欧陆法典编纂运动肇起的比较法分析[J];法律文化研究;2007年00期
3 F·H·劳生;付再明;;一个普通法学者对法典编纂的看法[J];环球法律评论;1987年01期
4 朱庆育;;法典编纂与法律传统[J];研究生法学;2000年03期
5 季卫东;;破彼执著,乃入真实——旁观民法典编纂之曲折[J];书城;2003年02期
6 陈涛,高在敏;中国法典编纂的历史发展与进步[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钟云龙;;谁之民法典?——以德国的民法典编纂为例[J];研究生法学;2005年03期
8 王云霞;;近代欧洲的法典编纂运动[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陈清;;论学派在民法典编纂中的作用[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魏磊杰;;民法典编纂的技术问题[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罗斯柯·庞德;汪全胜;;法典编纂的源流考察:以民法典的编纂为主要视角[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民商法的变革[C];2003年
2 徐国栋;;边沁的法典编纂思想与实践——以其《民法典原理》为中心[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英美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华东政法大学兼职教授 李求轶;解开法典编纂密码[N];检察日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席锋宇;民法典编纂工作正被考虑重启[N];法制日报;2014年
3 米健 韩光明;中国民法典编纂中的基本思路和方法[N];法制日报;2004年
4 本报见习记者 陈章 陈文瑞;民法典编纂可分三步走[N];检察日报;2014年
5 金国中;民法典编纂思路的争论[N];经济参考报;2003年
6 吴汉东;中国适合何种知识产权立法体例[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4年
7 兰州大学法学院 迟方旭;毛泽东没有阻碍民法典的编纂和颁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重墉;论民法学说对于民法典编纂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陈阵;日本明治旧民法典的编纂、论争及其延期实施的原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韩毅;19世纪关于德意志法律统一的讨论暨民法典的诞生[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薛瑞增;近代日本的法制整备与外来文化的摄取[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632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1463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