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自治地方“法律变通”的规范认识
本文选题:民族自治 + “法律变通” ; 参考:《学术论坛》2014年12期
【摘要】:以规范视角来分析,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中的"变通规定"与特别条款授权的"变通规定或补充规定"属于变通立法形式,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规定属变通执行范畴。"法律变通"在效力位阶的规范分析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对每一个层面的效力位阶关系都需以法律规范文本为分析坐标。
[Abstract]:From a normative point of view, the "modifications" and "modifications or supplemental provisions" in autonomy regulations and special regulations belong to the form of alternative legislation, but the provisions of "modified enforcement or suspension of enforcement" fall under the category of alternative enforcement. " The normative analysis of legal modification in the level of validit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levels: internal and external. For each leve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gal norms and the legal norms should be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 texts of the legal norms.
【作者单位】: 韩山师范学院;吉林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伯礼;徐信贵;;关于民族立法中“变通规定”的若干思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年08期
2 肖秀梧;刘嗣元;;论民族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效力[J];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3 邓世豹;法律位阶与法律效力等级应当区分开[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4 韩大元;;全国人大常委会新法能否优于全国人大旧法[J];法学;2008年10期
5 陈世荣;法律效力论[J];法学研究;1994年04期
6 王培英;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J];民族研究;2000年06期
7 黄元姗;;自治州自治条例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J];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05期
8 胡启忠;论民族地区的法律变通[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7期
9 王勇;变通立法刍议[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S2期
10 王允武,田钒平;关于完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丽君;法律变通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金荣;;法律效力定义研究述评[J];研究生法学;1998年04期
2 邓志坚;;论我国国际私法新法与旧法的关系——《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51条引发的思考[J];研究生法学;2012年02期
3 黄京平;时延安;徐俊驰;;负重的前行:《律师法》与刑辩律师权利的地方化实践[J];中国司法;2011年05期
4 张宝;张敏纯;;环境侵权的微观与宏观——以《侵权责任法》为样本[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张琳;;西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10期
6 崔文俊;;论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对规章的审查[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7期
7 宋方青;;突破与规制:中国立法变通权探讨[J];福建法学;2008年03期
8 雷磊;;司法视角的法律效力问题研究[J];法律方法;2007年00期
9 陈伯礼;徐信贵;;关于民族立法中“变通规定”的若干思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年08期
10 王贵松;;法院对法律冲突问题的应对:现状与前瞻[J];法商研究;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拥军;刘雪斌;韦霏;;中国法理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赵淼;;从自治到共治:理解族际政治的一条线索[A];改革开放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C];2008年
3 马旭东;;论民族区域自治与法制统一性[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4 彭治安;张庆庆;;民族自治立法的变通权与宪法的冲突与融合[A];当代法学论坛(2011年第4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永利;民族地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尹晓红;我国宪法中被追诉人获得辩护权之保障[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吴恩玉;法律位阶及相关适用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王文棣;河西走廊民族社区协调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黄元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凤章;登记限度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雍海宾;民族法治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彭谦;中国民族立法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陈正华;中央与地方分权的法律经济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杨道波;中国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立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卫玮;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适用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姜茂坤;中国共产党与建国以来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研究[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1年
3 韩涛;凯尔森的法律效力理论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罗胜男;第三方物流经营人责任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浩然;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龙莹;条约在国内的适用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何晓涛;试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立法权[D];暨南大学;2011年
8 易君;论我国地方人大与常委会立法权限划分[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晓燕;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欣;“两少一宽”刑事政策的法理分析[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建蓉;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性法律制度的协调问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2 蒋燕;李资源;;民族自治地方婚姻法变通规定的特色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年02期
3 徐向华,林彦;我国《立法法》的成功和不足[J];法学;2000年06期
4 韩大元,刘松山;宪法文本中“基本法律”的实证分析[J];法学;2003年04期
5 张芸;浅论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变通权[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何立荣;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困境与出路新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7 覃晚萍,何立荣;论民族自治法规对法律、行政法规的变通[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8 王瑞龙;宏观调控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变通权[J];贵州民族研究;1999年04期
9 魏红;少数民族法律的多元性与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J];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02期
10 高亚雄;对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焦红艳邋陈虹伟;[N];法制日报;2008年
2 湖北省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湖北省黄冈市职业技术学院 梅启勇邋欧阳国文;[N];人民法院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靳相木;中国农地制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林彦;全国人大常委会基本法律修改权实践分析[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2 邹永佳;关于自治法规设定行政许可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绍凡;;论我国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在民族法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黄栓成;郭宝亮;;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和谐关系构成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王德靖;;60载区域自治新跨越 60载团结奋斗铸辉煌——湖南省民族自治地方60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J];民族论坛;2009年11期
4 肖海燕;;中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的现状与评价[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5 云月华;;我国新设立的民族自治地方[J];中国民族;1987年04期
6 ;1985──1991年云南民族自治地方乡镇企业[J];民族工作;1994年06期
7 陈顺坤;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单行条例应解决的几个认识问题[J];民族工作;1997年05期
8 袁承东;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变通、补充规定的现状与思考[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刘惊海;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问题[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张甲凤;情牵少数民族 爱洒特困群众──省民政厅领导深入民族自治地方进行民情调查侧记[J];民族论坛;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俊清;;政治生态主义视阈中的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宝奇;林红;;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立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3 周建明;;民族自治地方新闻发布的现状与发展[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年刊)[C];2010年
4 张锡盛;;西部开发与少数民族权益保障三题(纲要)[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C];2000年
5 杨文顺;;浅谈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治文明建设[A];“两个共同”与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赵健君;;论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自治权制度[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4集)[C];2009年
7 杨梅;;西部大开发与民族自治地方立法[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8 周健;;关于《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法律条文细化的研究[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9 张殿军;;协商民主视野的族际政治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创新[A];中国民族法治发展报告(2011)[C];2012年
10 潘红祥;;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行使的阻却因素与调适对策——基于系统理论的分析[A];2013年中国民族法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贺觅;关于做好帮助指导民族自治地方州庆、县庆工作的思考[N];贵州民族报;2007年
2 张建平;我省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扶持帮助[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吴坤;大力支持民族自治地方[N];法制日报;2000年
4 段尔煜;民族自治地方政府 在行使自治权中的地位[N];云南日报;2004年
5 段尔煜;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使职权的作用[N];云南日报;2004年
6 毛翠香 闵侨伟;为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重要法制保障[N];青海日报;2007年
7 桑杰;民族立法活动是民族自治地方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N];人民代表报;2007年
8 刘晓鹏;我国完善立法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全面发展[N];人民日报;2007年
9 ;四川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N];四川日报;2006年
10 ;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N];南方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普永贵;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谢尚果;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政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汤法远;社会转型期民族自治地方政治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吕中军;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康耀坤;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付明喜;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自治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7 孙丽君;法律变通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姜保红;甘肃省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为文明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高韫芳;当代中国中央政府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金忠山;刑事法律交通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高飞;民族自治地方领导力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2 金阿拉坦苏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保障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张元军;论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变通权[D];延边大学;2007年
4 马晓菲;论民族自治地方法律变通权的保障与规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5 杨晓瑜;突出民族特色 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6 刘慧;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法治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7 杨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之实施困境与对策[D];延边大学;2010年
8 金金光;论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权[D];内蒙古大学;2010年
9 常乌兰图雅;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D];内蒙古大学;2010年
10 覃志鹏;广西民族自治地方成立逢十周年庆典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241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024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