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治理的结构、功能及法治化研究
本文选题:乡镇治理 + 乡镇组织 ; 参考:《东方法学》2015年04期
【摘要】:乡镇政府在整个国家的政权体系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同时也是最直接接触农村社会的政府。乡镇治理方式的变革如何既能够满足国家政权代理者的角色和基层社会民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又能够最大程度地化解日益增多和加剧的基层社会冲突,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构建一个作为公共治理单位的乡镇政权才是乡镇改革的重点与目标。但与此同时,改革并不必然带来好的结构,它可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和政治的稳定,但历史的经验告诫我们不稳定也常常孕育于改革之中。将乡镇的治理模式从管理主义的模式转向参与治理的模式是一个能很好满足这些需求的改革路径。
[Abstract]:The township government is in the most basic position in the whole country's regime system, and it is also the most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rural society. How to change the way of township governance can not only meet the role of the state power agent and the demand of the grassroots social people to the public products, but also to the maximum extent to resolve the increasing increase and intensification. Social conflict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creating a harmonious and stable rural society? Building a township government as a public governance unit is the focus and goal of the township reform,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reform does not necessarily bring a good structure, it may help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the political stability, but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tells us that it is unstable and constant. It is often conceived in the reform.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ownship governance model from the mode of management to the model of participation in governance is a way to meet these need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树凯;;乡镇政府之命运[J];中国发展观察;2006年07期
2 褚松燕;;“民主恳谈”:政府创新的维度与限度[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陈潭;罗晓俊;;乡镇权威、奥尔森困境与地方治理秩序——一个桂北乡镇的政治生态与治理逻辑[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2期
4 徐勇;县政、乡派、村治:乡村治理的结构性转换[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5 吴理财;;县乡关系的几种理论模式[J];江汉论坛;2009年06期
6 赵树凯;;关于乡镇改革历史进程的考察[J];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32期
7 吴 毅;“双重角色”、“经纪模式”与“守夜人”和“撞钟者”——来自田野的学术札记[J];开放时代;2001年12期
8 潘维;质疑“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关于乡村中国的两种思路[J];开放时代;2004年02期
9 贺雪峰;苏明华;;乡村关系研究的视角与进路[J];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01期
10 刘锐;;乡镇政权是什么——读欧阳静《策略主义:桔镇的运作逻辑》[J];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小群;;乡村“善治”问题辨析与破解[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2 刘磊;《月明和尚度柳翠》源流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张传文;黄邦汉;;儒家吏治伦理与现代吏治伦理的差异刍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尤泳;;农村政治参与现状与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8期
5 郑玉刚;尹明发;;有关乡村治理几个问题的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3期
6 杨祥全;;论传统武术“打练合一”风格的历史形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李娜,陈曦;中国古代气质浪漫文人的从政悲剧[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8 季国清;权力话语政治经济学和中国式的知识生产[J];北方论丛;2001年01期
9 赵中男;论朱瞻基的历史地位[J];北方论丛;2004年04期
10 梁文生;;郑观应“道器”、“体用”论及其评价[J];北方论丛;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国庆;;试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本质[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2 张健;;农业税费免除前后村干部的行动逻辑——关中庙村的个案分析[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姜国兵;;理解“简政强镇扩权”改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于常有;;基层乡镇政权的重塑——兼论“强镇扩权”的得与失[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黎秀蓉;;制度是博弈的结果:国家理论[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6 王海龙;;“后农业税时代”乡镇体制改革的制度障碍与路径选择[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更生;;颜元与洛克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8 魏小莉;;利益、权力与“两票制”——对村支书与村主任关系问题的探讨[A];第二届中国地方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孙涛;;偏大抑或偏小: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政府官员规模研究[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彭红艳;刘伦文;;国家与乡村关系视野下的新农村建设[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利平;中国公务员规模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蔺波;当代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权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侯德斌;农民集体成员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晓希;试论我国村民自治的历史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栗晓冬;农村民俗文化建设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3 王硕;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下乡镇政府职能法律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龙;次发达地区乡镇政府技术效率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孙敦振;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玉洁;“村民自治”背景下新疆村民对村干部满意度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7 王筱琴;村民自治进程中的权利(力)冲突及救济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8 王月华;吉林省撤乡并镇的实践及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9 李姝瑶;感官代偿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0年
10 郭旭杰;变迁与重构:乡镇政府治理与乡村权力嵌入互动的实证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远行;大共同体本位?小共同体本位?——中国农村基层组织性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朱光磊,张志红;“职责同构”批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杨圆圆;;“土地财政”规模估算及影响因素研究[J];财贸经济;2010年10期
4 赵树凯;;乡镇政府之命运[J];中国发展观察;2006年07期
5 张晓山;;简析中国乡村治理结构的改革[J];管理世界;2005年05期
6 白春阳;安文军;;论社会信任的本质[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7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J];党建研究;1998年07期
8 胡穗;康铁庚;吕普生;;试论和谐政府构建路径的两种社会制衡模式[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9 徐勇;县政、乡派、村治:乡村治理的结构性转换[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10 吴理财;农村税费改革与“乡政”角色转换[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陆凯阳;当代中国县级政府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兼以湖北省英山县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荣君;;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镇治理研究述评[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汤;章荣君;;乡镇治理研究应考虑的三个层面[J];当代社科视野;2008年12期
3 章荣君;;国家与社会关系下乡镇治理研究应考虑的三个层面[J];理论界;2008年11期
4 ;完善乡镇治理机制[J];理论导报;2009年02期
5 章荣君;;国家与社会覆盖面位移下的乡镇治理走向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12期
6 郭明;;乡镇政府与治理研究新进展:制度异化与政府制度化——评《乡镇治理与政府制度化》[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7 严圣明;;我国乡镇治理模式的演变及启示[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时和兴;;我国乡镇治理发展面临的制度困境[J];探索与争鸣;2009年04期
9 曹延;;乡镇治理相关问题探析[J];行政与法;2009年09期
10 张晓峰;;从动员到分权:中国乡镇治理模式的路径选择[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秦国柱;;盛寺忧思:乡镇治理制度渠道的“失修”与乡绅阶层的重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2 赵定东;;非农化的乡镇治理及其控制因素——基于杭州市的12个村落调查[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本报记者 王国星;乡镇治理 要讲经营[N];陕西日报;2014年
2 郎友兴;议事协商与乡镇治理机制的创新[N];学习时报;2009年
3 蒋万姣;搞好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镇治理[N];中国改革报;2009年
4 何玲玲 李亚彪 商意盈;天大的责任 巴掌大的权力[N];新农村商报;2014年
5 李延平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人力资源部;发展乡级民主 推进乡镇治理机制改革[N];中国改革报;2009年
6 本报评论员 王京雪;假如农民也有“一票否决”权[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7 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周雪光;改革过程中国家和社会双重建设的新挑战[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敏;农村社会个体化与乡镇治理[D];复旦大学;2010年
2 赵鲲鹏;公民参与乡镇治理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孟春生;参与式乡镇治理模式建构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2 叶伟勇;欠发达地区公共服务取向下的乡镇治理模式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孙常程;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乡镇治理改善[D];郑州大学;2008年
4 丁玲;现代乡镇治理体制的变迁及其完善[D];内蒙古大学;2010年
5 吴茜琴;转型中的乡镇治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6 亓传福;农业型乡镇治理体制的结构性改革探析[D];西北大学;2006年
7 张兴明;皋兰县乡镇治理体制改革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966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096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