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彭真主持起草一九八二年宪法

发布时间:2018-07-26 19:22
【摘要】:为了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并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中共中央建议对1978年宪法"作比较系统的修改"。作为宪法修改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彭真直接主持宪法修改起草工作。他在研究比较了以往三部宪法后提出,修宪应当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关于修宪的原则,彭真提出:一是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二是宪法只能写现在能够定下来的、最根本的、最需要的东西;三是先考虑内容,再仔细斟酌文字。他强调,宪法是大家制定,大家修改,大家遵守,因此要充分发扬民主。从1980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决定成立修宪委员会到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新宪法,修宪委员会共召开了五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也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其间宪法草案还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在彭真主持下,修宪委员会及其工作班子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努力把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愿和智慧结合起来,为新时期的建设与改革、民主与法制的推进,完成了一项具有奠基意义的工程。
[Abstract]: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spirit of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1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adapt to the objective situation of reform, opening up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suggested that the 1978 Constitution be "systematically revised". As vice-chairman of the Constitution Amendment Committee, Peng Zhen directly presided over the drafting of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s. After studying and comparing the previous three constitutions, he proposed that the constitution should be amended on the basis of the 1954 Constitution. With regard to the principle of amending the Constitution, Peng Zhen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first, we should proceed from the reality of China; second, the Constitution should only write down the most fundamental and most needed things that can be determined now; and third, we should first consider the content and then carefully consider the text. He stressed that the constitution is formulated, amended and observed by all, so democracy should be fully developed. Since the third session of the Fif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in September 1980 decided to set up a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 committee until the fifth session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n December 4, 1982, adopted the new constitution, the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 Committee has held five sessions. The Politburo and the Secretariat also held meetings and discussions, during which the draft constitution was submitted to the people of the whole country for discussion. Under Peng Zhen's aegis, the Constitutional Amendment Committee and its work team have carried forward democracy, pooled their wisdom, and worked hard to combine the views of the CPC with the will and wisdom of the peopl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the new era and the promotion of democracy and the legal system. A groundbreaking project was completed.
【作者单位】: 《彭真传》编写组;
【分类号】:D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在今;;《中国法制家——彭真的一个世纪》——为共和国第四部宪法呕心沥血[J];山东人大工作;2002年11期

2 许崇德;;彭真对现行《宪法》若干理论创新问题的贡献[J];法学杂志;2007年01期

3 李海文;王燕玲;;彭真与现行宪法的制定——许崇德教授访谈录[J];百年潮;2001年12期

4 刘荣刚;1982年宪法的制定过程及其历史经验[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01期

5 许崇德;现代宪法产生过程的特点[J];法学研究;2003年01期

6 张华;;欧盟宪法与欧洲一体化进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决议[J];党的文献;1997年01期

8 ;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七次会议讨论通过宪法草案记录[J];党的文献;1997年01期

9 李林达;;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记[J];今日浙江;1999年Z1期

10 超英;郭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四部宪法——访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景宇[J];百年潮;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刘国新;;中国当代民主政治建设研究——以1954年宪法为例[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赵晓耕;杨光;;董必武与1954年宪法[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3 戴平安;;新中国宪法,曲折发展的五十年[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4 韩大元;;董必武宪政思想初探[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辑)[C];2001年

5 陈云生;;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宪法学[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6 武正国;;宪法实施的保障机制与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作用[A];学习宪法修正案座谈会文集[C];2004年

7 廖克林;;我国宪法发展的新时期[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8 文新宇;;宪法修改模式与我国的修宪实践[A];贵州省2004年宪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李玉臻;学习彭真同志的法制思想[N];人民法院报;2002年

2 任建民;泰国举行新宪法草案全民公决[N];人民日报;2007年

3 冯俊扬;伊宪法终出炉,,逊尼派代表集体拒签[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4 冉维 蒋晓峰;伊拉克制宪:跑完“马拉松”还要“走钢丝”[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5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力宇;彭真国家权力监督思想:法制建设的宝贵财富[N];检察日报;2002年

6 王颖颖;日本自民党正式公布新宪法草案[N];法制日报;2005年

7 郭学良;吉尔吉斯斯坦新宪法草案未获通过[N];光明日报;2006年

8 本报驻叙利亚记者 吴文斌;伊拉克 宪法草案强行降生[N];人民日报;2005年

9 蒋晓峰 冉维;伊宪法草案过关,逊尼派质疑公决结果[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10 ;关于1982年宪法的起草过程[N];法制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月明;中国近现代监督权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2 陈静熔;《独立评论》的宪政思想[D];重庆大学;2008年

3 陈建平;湖南省宪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李峰;中华人民共和国四部宪法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永和;近代公法研究的先行者[D];苏州大学;2006年

2 牛要聚;理想与困境:1913年制宪运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刘斌;论“五五宪草”时期的宪法思想[D];山东大学;2007年

4 尹传政;20世纪30年代知识界围绕制宪问题的讨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郭鹏岩;日本前后两部宪法的法理学比较[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6 刘亚楠;论吴经熊宪法思想[D];重庆大学;2008年

7 张松涛;论欧洲统一的宪法化进程及其对我国的借鉴[D];上海财经大学;2005年

8 薛剑符;一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永杰;毛泽东宪政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10 童颖;论宪法的权力运行程序[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470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1470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4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