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知情权的法律保障
发布时间:2017-03-17 18:02
本文关键词:论环境知情权的法律保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环境知情权是权利主体依法享有获取、知悉与环境以及环境政策相关的一系列环境信息的权利,是随着环境污染状况日益恶化和环境民主进程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权利。这一权利既是公众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前提,又是环境保护的必要民主程序。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群体事件频发,究其原因在于公众环境知情权并未得到切实保障,从而导致现有的环境利益冲突协调机制不能满足民众需要,民众诉求渠道不畅通,保护环境的各项措施未能得到充分落实。在缺乏环境知情权保障的情况下,公众不清楚自己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之中,更不清楚来自身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以及发生之后的应对措施。随着环境民主进程的深入,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期望值、关注度显著提高,对环境信息的需求也不断增强。基于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以及环境知情权在应对环境问题机制中的基础作用,从抽象层面上来看,对环境知情权的法律保障进行深入探讨有益于对环境法和其他法律部门以及作为根本法的宪法基本理念和原则进行反思和补充;而从较为具体的层面上来说,有助于促进环境信息共享,增加环境治理的公开透明度,从不同层面保障环境问题能够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上获得解决,并且最大程度地保护公众的生存和发展权利。 目前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已经意识到环境知情权的重要性,并且正持续不断为此付诸努力。回顾我国对环境知情权的法律保障,从漠不关心到如今法律体系当中逐步开始出现一些旨在确认和保障环境知情权的法律规范,这种转变是由无数环境污染事故当中汲取的教训推动而来,代价固然惨痛,但也让我们警醒,明白环境保护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环境知情权作为其中基础性权利,不仅是公众监督环境公共权力、预防环境事件侵权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构建民主社会、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从环境知情权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入手,阐释环境知情权对于环境保护和社会治理的存在意义,明确其与环境信息公开二者之间的关系;然后以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典型环境污染事故为切入点,剖析现有环境知情权法律保障现状并分析问题成因;在此基础之上,对域外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经验和环境知情权保障制度进行归纳、分析和比较;最后就如何完善我国环境知情权法律保障提出可行性建议,从强化政府责任,明确相关立法,提升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等方面深入研究,积极探寻我国环境保护治理的新路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美丽中国。
【关键词】:环境知情权 环境信息公开 环境信息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绪论11-19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二、研究现状12-19
- (一) 国外研究动态及现状12-15
- (二) 国内研究动态及现状15-17
- (三) 论文的结构安排和研究方法17-19
- 1. 论文结构安排17-18
- 2. 论文研究方法18-19
- 第一章 环境知情权概述19-27
- (一) 环境知情权产生和发展背景19-20
- (二) 环境知情权的构成要素20-22
- 1. 环境知情权的主体20-21
- 2. 环境知情权的客体21-22
- 3. 环境知情权的内容22
- (三) 环境知情权是环境民主的重要内容22-23
- (四) 环境知情权的实现是保障社会秩序的必然要求23-25
- (五) 环境知情权与环境信息公开的关系25-27
- 1. 环境信息公开是实现公众环境知情权的前提25
- 2. 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是实现环境知情权的基础25-27
- 第二章 问题的提出——以典型环境污染事故为切入点27-40
- (一) 近年典型环境污染事故剖析27-31
- (二) 我国环境知情权保障现状及成因分析31-40
- 1. 政府和企业履行义务不到位31-34
- 2. 环境知情权相关立法不完善34-38
- 3. 公众参与程度较低38-39
- 4. 公众环境知情权的救济受到制约39-40
- 第三章 域外环境知情权保障现状以及带给我国的启示40-50
- (一) 域外环境知情权保障现状40-46
- 1. 美国环境知情权法律保障41-43
- 2. 日本环境知情权法律保障43-44
- 3. 英国环境知情权法律保障44-45
- 4. 欧盟(欧共体)环境知情权法律保障45-46
- (二) 域外环境知情权保障对我国的启示46-50
- 1. 对环境知情权构成要素界定明晰46-48
- 2. 《毒性物质排放清单》(TRI)促使环境法“自动执行”48
- 3. 权利救济机制更加多元化48-50
- 第四章 我国环境知情权的保障制度的完善路径思考50-59
- (一) 政府及企业意识的提升50-52
- 1. 以环境民主为原则强化政府环境责任50-51
- 2. 健全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51-52
- (二) 对环境知情权从立法层面予以完善52-55
- 1. 完善我国环境知情权相关立法52-54
- 2. 借鉴美国《清单》制度,推进我国“清单”进程54-55
- (三) 疏通公众参与途径55-57
- 1. 提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意识55-56
- 2. 发挥环保民间组织在环境知情权保障制度中的作用56-57
- (四) 健全环境知情权的救济制度57-59
- 结语59-60
- 致谢60-61
- 参考文献61-64
- 附录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守秋;;论政府环境责任的缺陷与健全[J];河北法学;2008年03期
2 罗伯特·W.科林;丽君;;关于环境种族主义、环境公平和环境正义法律文献评论[J];环境资源法论丛;2006年00期
3 王灿发;;我国环境信息公开立法及面临的挑战[J];环境保护;2011年11期
4 贺桂珍;吕永龙;张磊;Mol ArthurP.J.;冯嫣;;中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实施效果评价[J];环境科学;2011年11期
5 王文革;;环境知情权的法律保护[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年03期
6 黄锡生;李和平;;我国环境行政执法障碍及对策研究[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蔡守秋;人与自然关系中的环境资源法[J];现代法学;2002年03期
8 马燕;公司的环境保护责任[J];现代法学;2003年05期
9 杨靖,杨书臣;日本环境会计的新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05年03期
10 徐祥民;对“公民环境权论”的几点疑问[J];中国法学;200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孔晓明;环境信息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论环境知情权的法律保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32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53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