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比较法视野下的网络通讯自由探析

发布时间:2020-10-09 20:43
   通信自由是为各国宪法所确认的重要基本权利,其与人身自由、表达自由密切相关,通信自由的宪法保障直接关系到公民其他基本权利的实现。二战之后,伴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始进入信息社会,网络通讯逐步取代传统的通信方式成为最为基本的远程沟通手段。在网络时代,一方面公民的通讯自由得到了巨大发展,通讯内容得到丰富,通讯空间得以拓宽;但是另一方面也为通讯自由的保护提出了诸多挑战,公权力越来越多的采用技术手段限制通讯自由,侵权行为和犯罪行为对于通讯自由的侵犯在网络环境中出现了救济障碍。因此,如何在网络时代有效保护公民的通讯自由,不仅仅作为基本权利保护课题而成为宪法学研究的热点,而且其民法调整与刑法规制研究也变得日益重要。 相对而言,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欧洲,其在网络通讯自由保护法治建设方面已经取得的一定成果。不论是从欧盟立法还是从各主要国家的立法来看,都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值得一提的是,欧洲作为目前全球区域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其立法对于网络通讯自由这一没有地域限制的基本权利如何进行国际保护提供了先进的样本。本文以网络通讯自由的权利性质作为起点,将其保护划分为公法保护、私法保护以及刑事处罚三个层次。结合欧洲及其各国的立法例,分析伴随着网络通讯自由发展所而出现的权利冲突、公共利益权衡等问题下,如何更好地对其进行保护。从总体来看,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网络通讯自由的概念与权利性质进行分析,重点论述其作为宪法权利的地位和作为民事权利的性质,这是对于网络通讯自由进行全面立法保护的基础。 第二部分,对网络通讯自由的立法形态进行比较考察,主要阐述国际公约对于网络通讯自由的保护以及欧洲国家的相关立法,其中的区域性国际保护、欧洲各国的宪法确认、专门法保护和刑法规制值得中国借鉴。 第三部分,分析网络通讯自由发展带来的权利滥用、权利冲突以及其与公权力之间的张力等问题,网络通讯自由的保护应当重点针对此类问题进行立法。 第四部分,针对上述问题探讨网络通讯自由保护的路径,在将其确认为基本权利加以宪法保障之后,应当针对不同性质侵犯网络通讯自由的行为予以立法保护。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D998.2;D921;D922.29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网络通讯自由的权利性质
    一、 网络通讯自由的概念与特征
        (一) 通信自由的概念与内容
        (二) 网络时代的通信自由
    二、 通信自由的公法权利性质
        (一) 宪法权利的特征
        (二) 通信自由的宪法权利性质
    三、 通信自由的私法性质
        (一) 通信自由的人格权性质
        (二) 通信自由的民事权利形式
第二章 网络通讯自由形态的比较考察
    一、 作为普遍人权的网络通讯自由
        (一) 国际法的确认
        (二) 《欧洲人权公约》的保护
    二、 欧洲国家的立法
        (一) 作为基本权利的网络通讯自由
        (二) 专门法的规制
        (三) 网络通讯自由的刑事立法
    三、 中国的立法演变
第三章 网络通讯自由的发展与挑战
    一、 网络通讯自由的发展与滥用
        (一) 网络通讯技术的扩展
        (二) 网络通讯自由的滥用
    二、 自由扩张与公权力膨胀的张力
        (一) 公权力与网络通讯自由的相互影响
        (二) 欧洲关于刑事侦查技术的立法
第四章 网络通讯自由保护的路径
    一、 作为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
        (一) 网络通讯自由保护的宪法规范
        (二) 网络通讯自由保护的公法原则
    二、 部门法对于网络通讯自由的保护
        (一) 政府行为的公法约束
        (二) 侵权行为的民法规制
        (三) 犯罪行为的刑事处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忠;互联网时代通信自由的保护[J];法学杂志;2002年06期

2 何家弘;秘密侦查立法之我见[J];法学杂志;2004年06期

3 张西明;从Non-regulation走向Regulation──网络时代如何保障言论自由[J];法学;2001年07期

4 赵天富;;互联网表达自由的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9年23期

5 张宇润;;保护青少年免受网络淫秽色情信息影响的法律对策[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02期

6 李永刚;互联网络与民主的前景[J];江海学刊;1999年04期

7 吴广定;;论网络表达自由[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02期

8 唐大森;张宇润;;网上色情信息之法律管制[J];科技与法律;2007年02期

9 周慧芳;因特网中不良信息的过滤技术及存在问题[J];情报杂志;2004年06期

10 郭温馨;;浅谈网络言论自由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汤娟娟;论互联网上表达自由的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丁娟;论网络言论自由权[D];安徽大学;2006年

3 韩舒;网络传播中的表达自由[D];广西大学;2006年

4 范鲁豫;论网络空间公民言论自由的保护与限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5 王小鹏;论网络空间的表达自由[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刘涛;论网络表达自由[D];吉林大学;2008年

7 黄啸;网络言论侵害人格权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34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834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d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