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视野中的拆迁法律制度
发布时间:2020-10-13 13:35
本论文从宪法学的角度,对我国的城市房屋拆迁法律制度的规范、实践以及改进的方向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和探讨,在结构上共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前言,简要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和论述的切入之处。 第二部分为拆迁概述。首先分析拆迁的概念,是国家对于公民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限制或剥夺,属国家征收权的行使;其次论述了拆迁与国家征收权,认为拆迁既然属于国家征收权,则应当遵循宪法对于国家征收权的限制以及对于公民私有财产权保障的基本规定,并明确提出了作为国家征收权行使的拆迁必须具备目的的公益性、法律保留的程序性以及补偿的公正性的要件;最后论述拆迁的历史与宪法,简要梳理了拆迁与宪法关于公民国家征收权、私有财产权的规范以及理念相适应并发展的过程。 第三部分为拆迁目的,分为公共利益探讨和实证分析两个部分。在公共利益探讨部分,论述了公共利益的正当性并对其内涵和范围进行了学理描述;在实证分析部分,论述了我国拆迁的立法和实践背离了拆迁目的的公益性的界定,在其中引入了“征地悖论”对此进行解说,并拟在我国的现行土地制度下,对商业性拆迁进行“整体经济绩效”模式与“政府财政利益”模式的界分,借此将“整体经济绩效”模式宽泛的纳入目的公益性的限定条件,并将“政府财政利益”模式严格排除在拆迁的合法目的之外。 第四部分为拆迁依据与程序。在拆迁依据方面,强调法律保留原则,拆迁立法应当由法律而非行政法规或地方性法规作出,并遵循宪法关于私有财产权保障的内容和程序的规定;在拆迁程序方面,强调拆迁程序的公开性与参与性,要求加强拆迁目的事业的认定程序、拆迁决定的审查程序以及被拆迁人对于拆迁决定、拆迁补偿的参与决定权和实质影响力。 第五部分为拆迁补偿,这是全文的重点,分为补偿原则、补偿的范围和标准、补偿的纠纷解决机制三个方面。在补偿原则方面,对比了德国、日本以及我国的补偿原则的规定,强调在拆迁或征收立法中确立全额补偿的基本原则以统摄拆迁补偿。在补偿的范围和标准,综合我国的拆迁规定,明确我国法定的拆迁补偿范围,并分析了我国市场化评估的拆迁标准如何异化为行政机关单方定价,以及如何寻求改进之道。在拆迁的纠纷解决机制方面,分行政途径和司法途径两个环节。在行政环节,强调规范行政裁决和强制执行,保证行政裁决的中立性和强制执行的审慎性;在司法环节,强调司法裁判的终局性和全面性,保障司法权力对公民私有财产权利的救济。 第六部分为政府角色定位,将政府在拆迁中的角色区分为控制型与服务型两种,主张严格限制政府对于拆迁决定以及拆迁补偿和纠纷解决的控制权力,加强政府对于拆迁中弱势群体的服务行政职能,做到有退、有进、中立、服务。 第七部分为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回顾和总结。
【学位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D921;D922.181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前言
一、拆迁概述
(一) 拆迁的概念
(二) 拆迁与国家征收权
(三) 拆迁的历史与宪法
二、拆迁目的
(一) 公共利益
(二) 实证分析
三、拆迁依据与程序
(一) 拆迁依据——法律保留
(二) 拆迁程序
四、拆迁补偿
(一) 补偿原则
1. 德国
2. 日本
3. 我国
(二) 补偿范围和标准
1. 补偿范围
2. 补偿标准
(三) 补偿的纠纷解决机制
1. 行政途径
2. 司法途径
五、政府角色定位
(一) 规范主义视角
(二) 功能主义视角
结语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39238
【学位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D921;D922.181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前言
一、拆迁概述
(一) 拆迁的概念
(二) 拆迁与国家征收权
(三) 拆迁的历史与宪法
二、拆迁目的
(一) 公共利益
(二) 实证分析
三、拆迁依据与程序
(一) 拆迁依据——法律保留
(二) 拆迁程序
四、拆迁补偿
(一) 补偿原则
1. 德国
2. 日本
3. 我国
(二) 补偿范围和标准
1. 补偿范围
2. 补偿标准
(三) 补偿的纠纷解决机制
1. 行政途径
2. 司法途径
五、政府角色定位
(一) 规范主义视角
(二) 功能主义视角
结语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谢永玲;城市房屋拆迁中行政权力的法律规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张秋;城市住房公益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392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839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