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国原则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8 22:06
本文关键词:社会国原则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社会国原则是现代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源自前宪法的社会国观念。前宪法的社会国观念与宪政无涉,其目标仅在于防治贫民暴动,维护社会安全。宪法意义上的社会国观念有三种型态:权利条款型、宪法基本原则型、权利条款与宪法基本原则综合型。拥有后两者的宪法可以概称为涵括了社会国原则的宪法。社会国原则的内涵不宜被宽泛理解,,公民经济安全、社会经济正义构成其本质属性的总和,因此社会国原则的规范效力强度界定为制度性保障为宜。社会国原则体现了现代国家的基本目标与现代宪法的价值取向,代表着宪法的未来发展方向,体现了与法治原则的结合,有利于社会基本权在法律制度中的落实。 社会国原则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现代社会是风险社会,社会团结是维系共同体存在的重要因素,是社会国原则的国家理性基础。人的尊严衍生出人们之间的重要性平等、以及平等的具体责任,它们构成社会国原则的宪政伦理基础。社会发展的客观性不可阻遏,宪法的社会安排亦可以引领社会发展。人的发展是现代宪法安排的社会发展目标,是社会国原则的社会发展观基础。社会团结是现代风险社会的客观所需;人的平等是社会国原则得以产生的的逻辑前提;人的发展构成社会国原则的目标,三者作为整体共同决定社会国原则的面貌与未来发展。 社会国原则具有与法治主义相融合的品格,具有与分配正义不可分离的品格,具有要求“辅助为主、担保为辅”的国家责任的品格。社会国原则的法律品格诠释了它的规范性。社会国原则与社会基本权的关系凸显了社会国原则重要的工具性价值。社会基本权的基本权属性遭遇质疑;其与自由权相比,仍然面临宪法明确规定相对不足的形式困境;社会基本权饱受内容模糊不清之苦,面临司法救济的难题。社会国原则弥补社会基本权宪定形式的不足,具体化社会基本权的内容。按照社会国原则的规范效力强度而规划的社会基本权的司法救济,能够实现社会基本权的“弱法院、强权利”的法律效果。 社会国原则的法制外延在各国和地区的实践中表现不一,在理论也存在歧见。从影响社会国原则法制外延的重要因素入手,根据宪法第14条第4款,我们把我国社会法制的外延定格为社会保障法制,其由社会保险法制、社会救助法制、社会促进法制三个部分组成。我国的社会保障法制尚未达到完美的境界,以晚近颁布实施的《社会保险法》中关于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规定为例来说明:我国目前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在以下几个方面显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需要补充真正的全民强制纳保制度;完善保费分级制度,构设保险金平等支付制度;建立欠保不停止支付制度、欠保暂时停止支付制度,以及相关配套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基本医疗救助、商业医疗保险的协调、衔接。如此,全民基本医疗保险才是社会国原则下的社会保障法制,才是珍视社会团结、人的平等与发展的法制。
【关键词】:社会国 法治国 社会权 社会保障 宪法基本原则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导言12-33
- 一、 论题之缘起12-17
- 二、 研究之现状17-21
- 三、 研究之方法21-24
- 四、 概念之厘清24-29
- 五、 框架之说明29-33
- 第一章 社会国原则的历史溯源33-69
- 第一节 前宪法意义上的社会国观念33-47
- 一、 济贫的去慈善化:社会国观念的起源33-37
- 二、 前宪法意义上的社会国观念的形态37-44
- 三、 前宪法意义上社会国观念的小结44-47
- 第二节 社会国观念的入宪47-52
- 一、 社会国观念入宪的时间47-49
- 二、 宪法意义上社会国观念的形态49-52
- 第三节 社会国原则概念的内涵52-63
- 一、 我国大陆学者对社会国原则内涵的探究53-55
- 二、 我国台湾学者对社会国原则内涵的论述55-57
- 三、 德国学者关于社会国原则内涵的主要观点57-59
- 四、 本文对于社会国原则内涵的理解59-63
- 第四节 社会国原则的宪法定位63-69
- 一、 社会国原则之宪法基本原则的地位63-65
- 二、 社会国原则之规范效力的强度65-69
- 第二章 社会国原则的理论基础69-103
- 第一节 社会团结:社会国原则的国家理性之基70-80
- 一、 国家理性概念的缘起70-71
- 二、 国家理性内涵的演进71-76
- 三、 现代国家理性所催生的社会团结76-78
- 四、 社会团结的法律演进历程78-80
- 第二节 人的平等:社会国原则的宪政伦理之基80-93
- 一、 宪政的技术性与伦理性80-82
- 二、 “禁止向宪政伦理总纲逃逸”82-87
- 三、 宪政伦理的实践核心87-90
- 四、 人的平等对于社会国原则的理论证成90-93
- 第三节 人的发展:社会国原则的社会发展之基93-100
- 一、 社会发展引领宪法上的社会安排93-95
- 二、 人的发展:宪法安排的社会发展目标95-97
- 三、 社会国原则:宪法安排的社会发展的规则97-100
- 第四节 关于社会国原则理论基础的归纳总结100-103
- 一、 社会团结:社会国原则的功利考量100
- 二、 人人平等:社会国原则确立的思想坐标100-101
- 三、 人的发展:社会国原则的最终目标101-103
- 第三章 社会国原则的法律品格103-134
- 第一节 社会国原则与法治主义相融合的品格103-113
- 一、 社会国原则与法治主义相冲突的表象103-109
- 二、 法治主义的发展与社会国原则109-111
- 三、 社会国原则的法治主义的特质111-113
- 第二节 社会国原则与分配正义相依存的品格113-123
- 一、 社会国原则体现了宪法之内的一种衡平正义113-116
- 二、 宪法内分配正义的伦理支点116-118
- 三、 公正与平等对待:分配正义的哲学传统118-123
- 第三节 社会国原则与国家责任相依存的品格123-134
- 一、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社会国原则国家责任定位的早期实践124-126
- 二、 英国“直接福利供给”:社会国原则中国家责任的跌宕起伏126-128
- 三、 以德英实践诠释社会国原则中国家责任的定位128-130
- 四、 社会国原则之“辅助为主、担保为辅”的国家责任130-134
- 第四章 社会国原则的法制外延134-146
- 第一节 社会国原则法制外延的不同形式134-141
- 一、 社会国原则法制实践中的分化134-140
- 二、 分化与统一:社会国原则下的法制模式探讨140-141
- 第二节 社会国原则下法制外延的理论歧见141-146
- 一、 社会国原则下法制外延的广义理解141-144
- 二、 社会国原则下法制外延的狭义理解144-146
- 第五章 社会国原则与社会基本权146-174
- 第一节 社会国原则的价值定位与关联权利146-151
- 一、 社会国原则的工具性价值146-147
- 二、 基本自由权与社会基本权147-149
- 三、 社会国原则与基本自由权149-151
- 第二节 社会基本权在当代所遭遇的困境151-166
- 一、 社会基本权属性定位上的困境151-157
- 二、 社会基本权形式特征上的疑惑157-161
- 三、 社会基本权内容定位上的争执161-164
- 四、 社会基本权救济渠道上的难题164-166
- 第三节 以社会国原则化解社会基本权困境166-174
- 一、 社会国原则弥补了社会权的宪定形式166-169
- 二、 社会国原则能够丰实社会权的具体内容169-172
- 三、 社会国原则可以规划社会权的救济方式172-174
- 第六章 社会国原则的中国实践174-199
- 第一节 我国践行社会国原则的前提条件174-181
- 一、 勘定“社会保障制度”的固有坐标174-176
- 二、 珍视我国民生保障政策的特点176-179
- 三、 汲取其他国家的社会福利法制的优点179-181
- 第二节 我国社会国原则法制体系的构成181-185
- 一、 社会保险法制181-182
- 二、 社会救助法制182-183
- 三、 社会促进法制183-185
- 第三节 我国社会国原则法制内容的完善185-199
- 一、 以“全民医保”解释社会保障法制的理由185-187
- 二、 “全民医保”法制完善的基准187-191
- 三、 “全民医保”法制需要完善的内容191-199
- 结语199-202
- 参考文献202-214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214-215
- 后记215-216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齐建东;行政资助法治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社会国原则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3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93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