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6 15:19
本文关键词:美国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变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黑人作为美国领土上的独特种族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法学家以及经济学家所关注的对象。从1620年第一批黑人到达美国本土至20世纪60年代的民权运动,美国黑人的法律地位经历了从奴隶到自由人,再到权利受明确保障的美国公民的巨大变化。历史学领域关于美国黑人斗争史的学术成果非常丰富,法学领域对于涉及黑人权利宪法保障的判决及立法亦有诸多研究成果,经济学领域对美国黑人奴隶制度进行经济分析的成果也很显著,但是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利用制度变迁理论对美国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演变问题进行研究的却很稀少,因此本文选择这一新视角对美国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演变问题进行了研究。论文以美国黑人争取自身解放、寻求平等权利的历史发展为经,以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变迁理论和路径依赖理论的分析方法为纬,以美国国会和联邦最高法院关于黑人权利的宪法保障制度为纲,将历史、法学、经济学结合起来,分析美国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变迁的动因和变迁轨迹。这种研究不仅自足了美国黑人问题的研究,而且还有助于开拓法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促进经济史与法律史的进一步交融。 论文由序言、主体和结论三大部分组成。序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以及本文重要的理论分析框架。 主体部分分为四章,分别阐释不同历史阶段美国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状况、变迁动因及其变迁轨迹。第一章:殖民地时期至美国内战前(1620—1860),美国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的缺失阶段。本阶段南方奴隶主阶级与北方资产阶级为了追逐各自的潜在利润,在牺牲黑人权利的前提下不断达成妥协,使得奴隶制度在美国领土迅速蔓延,奴隶制度的存在是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缺失的根源。由于本阶段黑人群体谈判力量十分弱小,南、北方利益集团控制美国政府,他们的自利行为与当时社会对黑人权利冷漠的意识形态使美国宪政制度陷入了僵化、低效、锁定的路径依赖,黑人权利没有被当时美国的宪政制度内在化。第二章:内战及战后重建阶段(1860—1877),美国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的生成阶段。内战以强制性变迁的方式打破了美国僵化的宪政制度,黑人从此成为美国公民,得到了法律上的保障。本阶段美国国会在共和党的主导下不断供给适应社会需要的制度安排,使黑人权利的保障制度形成了一个崭新的体系,在立法上呈现不断进化的变迁。但是由于利益集团之间的妥协、社会主体意识形态的刚性以及南方前奴隶主残余势力的抵制,在司法领域重建宪政制度并没有完全发挥效力,呈现锁定性的路径依赖。第三章:重建结束后至罗斯福新政前(1877—1933),美国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的僵化阶段。在重建宪政制度的保障下,美国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逐步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美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其中黑人问题尤为严重,重建宪政制度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美国利益集团的逐利行为以及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使宪法确认保障的黑人权利在种族歧视氛围浓厚的美国所剩无几,宪法保障制度陷入了僵化的锁定性路径依赖。第四章:罗斯福新政至20世纪民权运动(1933—1973),美国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的新生阶段。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宪政制度的变迁产生了良好的激励作用。在本阶段黑人群体迅速上涨的谈判力量有效地制约了美国政府的行为选择,美国社会意识形态发生渐进变化,美国政府不断出台切实有效的制度安排保障黑人的权利,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产生适应性的进化演变,形成了民权史上的第二次重建。 论文的第三部分是结论,通过对美国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历史演进,动因与轨迹的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第一、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是在美国三权分立且相互制衡的特殊政体中进行演变的,可以说美国特殊的政体孕育了该制度变迁的基本框架;第二、理性社会主体对利益的追求是推动美国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变迁的原始动力;第三、意识形态短期内的刚性与长期的缓慢变化是影响美国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变迁的重要因素;第四、从整个美国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来看,该制度变迁呈现典型的路径依赖特征。
【关键词】:美国黑人 宪政制度变迁 行为选择 路径依赖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71.2;DD91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4
- 绪论14-29
- 0.1 问题的提出14-15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15-19
- 0.2.1 经济史学研究成果综述15-16
- 0.2.2 美国法律史学研究成果综述16-18
- 0.2.3 美国黑人历史研究成果18-19
- 0.3 理论基础19-23
- 0.3.1 制度变迁理论19-21
- 0.3.2 路径依赖理论21-23
- 0.4 本文框架及研究方法23-25
- 0.4.1 本文框架23-24
- 0.4.2 研究方法24-25
- 0.4.2.1 历史叙事分析方法24-25
- 0.4.2.2 规范与实证分析法25
- 0.4.2.3 需求与供给分析法25
- 0.5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研究意义25-29
- 0.5.1 创新之处25-26
- 0.5.1.1 开辟了研究美国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的新视角、新方法25-26
- 0.5.1.2 得出了美国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变迁的新结论26
- 0.5.2 研究意义26-29
- 0.5.2.1 促进法律史与经济史的进一步交融26-27
- 0.5.2.2 开拓法经济学研究的新方法、新领域27-29
- 1 殖民地到美国内战前(1620—1861):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的缺失29-56
- 1.1 内战前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缺失的状况29-36
- 1.1.1 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缺失的根源:奴隶制度的存在29-30
- 1.1.2 建国初期美国宪政体制对奴隶制度的默认30-32
- 1.1.3 内战前奴隶制度在美国的蔓延32-34
- 1.1.3.1 1820 年密苏里妥协案32-33
- 1.1.3.2 1850 年妥协案与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案33-34
- 1.1.4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确认奴隶制的判决34-36
- 1.2 美国内战前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缺失动因分析36-49
- 1.2.1 建国初期美国宪政体制框架形成暂时均衡37-44
- 1.2.1.1 南部蓄奴州与北部自由州分化的形成37-38
- 1.2.1.2 外部潜在利润的存在促使默认奴隶制的宪法出台38-40
- 1.2.1.3 谈判能力相对较弱的美国黑人群体40-42
- 1.2.1.4 南北妥协促使制度形成暂时均衡42-44
- 1.2.2 内战前美国南北矛盾激化导致制度陷入僵化44-49
- 1.2.2.1 内战前美国社会约束条件分析44-46
- 1.2.2.2 内战前黑奴相对价格上涨,黑人谈判力量逐步增强46-47
- 1.2.2.3 内战前南北达成艰难妥协的行为选择分析47-49
- 1.3 美国黑人奴隶制度的路径依赖性分析49-53
- 1.3.1 殖民地时期初始制度选择49-50
- 1.3.2 建国初期的宪政制度具有报酬递增特性50-51
- 1.3.3 内战前美国宪政制度陷入僵化、锁定状态51-53
- 1.3.3.1 社会约束条件发生变化51-52
- 1.3.3.2 内战前僵化、锁定宪政制度分析52-53
- 1.4 联邦最高法院判决的路径依赖性分析53-54
- 1.5 小结54-56
- 2 内战至战后重建(1861—1877):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的生成56-85
- 2.1 强制性制度变迁催生新的宪政体系56-66
- 2.1.1 美国内战爆发56-57
- 2.1.2 美国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的萌芽57-58
- 2.1.3 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的生成——重建法案的出台58-64
- 2.1.3.1 废奴法案——第十三条宪法修正案58-60
- 2.1.3.2 平等保护法案——第十四条宪法修正案60-62
- 2.1.3.3 保护选举权利法案——第十五条宪法修正案62-63
- 2.1.3.4 1875 年民权法与1877 年大妥协63-64
- 2.1.4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保守的司法判决64-66
- 2.2 黑人权利宪法保障体制形成的动因分析66-81
- 2.2.1 美国为获取巨大潜在利益而废除奴隶制66-70
- 2.2.1.1 南北方经济形态的差异66-68
- 2.2.1.2 美国内战后形成的巨大潜在利益分析68-70
- 2.2.2 美国重建宪政体系的生成是变迁主体实现目标的均衡解70-76
- 2.2.2.1 黑人群体行为选择分析70-71
- 2.2.2.2 重建时期联邦政府行为选择分析71-74
- 2.2.2.3 黑人群体与美国政府达成妥协74-76
- 2.2.3 南北利益集团的利己行为使黑人权利名存实亡76-80
- 2.2.3.1 社会客观约束条件发生变化77-78
- 2.2.3.2 北方共和党人不断追求潜在利益的动机促使其改变行为选择78
- 2.2.3.3 南部诸州追求潜在利益的动机促使其大肆抵制重建政策78-79
- 2.2.3.4 意识形态刚性影响变迁主体的行为选择79-80
- 2.2.4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哲学80-81
- 2.3 黑人权利宪法制度生成的路径依赖分析81-83
- 2.3.1 国会立法形成有效的路径依赖81-82
- 2.3.2 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体现锁定的路径依赖82-83
- 2.4 小结83-85
- 3 重建后至美国新政前(1877—1933):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的稳定及僵化85-110
- 3.1 陷入僵化的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85-92
- 3.1.1 美国国会僵化的制度供给86-87
- 3.1.2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隔离但平等”原则确立87-90
- 3.1.3 重建后至新政前美国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产生的效应90-92
- 3.1.3.1 重建后的宪政制度使黑人在生活方面境遇更悲惨91-92
- 3.1.3.2 重建后的宪政制度使黑人脱离了政治选举92
- 3.2 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陷入稳定和僵化的动因分析92-105
- 3.2.1 自由竞争模式削弱黑人谈判力量93-97
- 3.2.1.1 19 世纪后30 年的社会约束条件93-94
- 3.2.1.2 北部共和党人行为选择的改变使黑人失去制度保障94-95
- 3.2.1.3 南部白人的行为选择使黑人生活陷入困境95
- 3.2.1.4 黑人作出积极与消极两种行为选择95-97
- 3.2.2 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促使种族矛盾加剧97-104
- 3.2.2.1 20 世纪30 年代美国社会客观约束条件分析97
- 3.2.2.2 美国联邦政府的行为选择97-98
- 3.2.2.3 黑人群体的行为选择分析98-104
- 3.2.3 意识形态对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变迁的影响104-105
- 3.3 本阶段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呈现锁定性的路径依赖分析105-107
- 3.3.1 低效的吉姆·克劳法取代了重建法案105
- 3.3.2 联邦最高法院僵化、保守的司法判决105-107
- 3.4 小结107-110
- 4 新政至20 世纪70 年代(1933—1973):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的新生110-136
- 4.1 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的新生110-116
- 4.1.1 美国国会的系列民权立法110-113
- 4.1.2 联邦最高法院打破僵化的判决路径113-116
- 4.2 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获得新生的动因分析116-133
- 4.2.1 罗斯福新政形成新的激励机制117-118
- 4.2.2 二战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形成暂时制度均衡118-125
- 4.2.2.1 二战后美国社会的约束条件发生巨大变化118-120
- 4.2.2.2 二战后美国黑人群体谈判力量分析120
- 4.2.2.3 黑人群体的行为选择分析120-122
- 4.2.2.4 美国政府的行为选择分析122-123
- 4.2.2.5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形成暂时的制度均衡123-125
- 4.2.3 美国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在20 世纪60 年代形成制度均衡125-133
- 4.2.3.1 社会约束条件变化分析125-126
- 4.2.3.2 黑人群体行为选择的改变126-129
- 4.2.3.3 美国统治阶级的行为选择129-133
- 4.3 本阶段有效的路径依赖分析133-134
- 4.3.1 美国国会立法同一路径上的自我增进133-134
- 4.3.2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打破先例约束的束缚134
- 4.4 小结134-136
- 5 美国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变迁的评述136-145
- 5.1 美国特殊的政体结构产生博弈均衡136-138
- 5.2 利益驱动是促使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发生变迁的原动力138-139
- 5.3 意识形态对制度变迁产生重要影响139-142
- 5.4 制度变迁过程呈现鲜明的路径依赖性分析142-145
- 参考文献145-154
- 致谢154-15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155-156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曹思佳;;《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局限性分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吴大华;潘志成;;近10年国内学术界外国民族法研究述评[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尤维丽;美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黑人投票权的实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黄永庆;美国宪政史上黑人民权的演变[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利娟;平等的考验: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运动与民主党政府[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张翠;美国黑人教育权利变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陈晓丹;民主党政府与20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立法[D];安徽大学;2013年
6 刘怡兰;中国交换生在美国历史黑人大学的文化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7 张少峰;新政体制下非裔美国人选举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美国黑人权利宪法保障制度变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11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11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