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的平等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8 13:06
本文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的平等保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受教育权,作为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宪法中都有所体现。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受教育权的相关规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纠纷的多样化发展,正在不断完善与进步。纵观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发展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主要包括:除了宪法第46条关于受教育权的概括性规定之外,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的具体的体现专门性规定的法律,其对于我国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完善与发展起到了指导与促进作用,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出现的受教育权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但是,在上述法律法规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与之伴随产生的,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的发展,面临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义务教育阶段不平等现象的广泛存在,严重制约了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保障与发展。因此如何保障受教育权的平等享有,如何完善我国的司法救济体制成为本文要研究的重点。 本文主要从三个层次分析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的平等保护机制。 第一部分,通过对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内容、特性、发展等理论的探讨和研究,分析义务教育阶段的受教育权与一般受教育权相比具有特殊性与复杂性。并且通过对受教育权与平等权的深入,得出,受教育平等权是平等权在受教育权领域中的引申之意。 第二部分,通过对我国最新的教育统计报告、科研课题、调研结果、经费年鉴、教育发展均衡报告等相关信息进行整合与选择,从以下五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不平等现象。分别是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民族之间以及弱势群体与普通儿童之间的不平等现象。 第三部分,通过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法律救济体制问题的分析,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主张受教育权具有可诉性。主张建立完善学生申诉制度程序与规则、扩大行政诉讼原告资格通过行政诉讼解决教育纠纷,以及建立教育公益诉讼制度,使得社会大众均可以为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平等保护尽自己的一份力。 与一般的受教育权相比,由于义务教育阶段主体的特殊性,义务教育阶段的受教育权更多的体现为政府与国家的责任与义务。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的发展与完善过程中,也要更多的体现国家与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国家应通过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司法救济体制以及其他救济体制,全方面,多层次的保障义务教育阶段的受教育平等。
【关键词】:受教育权 平等权 义务教育阶段 司法救济 权利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1;D922.1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1
- 一、 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的概述11-31
- (一) 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平等保护问题的提出11-13
- (二) 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的概念13-18
- 1、 谁之“义务”?13-15
- 2、 “义务”的特征15-18
- (三) 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的内容18-21
- 1、 是否包括自由选择权?19
- 2、 教师的教学自由的界限19-20
- 3、 教育内容的统一性与多元化20-21
- (四) 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的宪法特性21-23
- 1、 自由权与社会权21-22
- 2、 受教育权的权利特性22-23
- 3、 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的权利特性23
- (五) 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的发展23-26
- 1、 第一阶段:非受教育者的权利义务24-25
- 2、 第二阶段:受教育者的义务25-26
- 3、 第三阶段:受教育者的权利26
- (六) 义务教育阶段的受教育权与平等权26-31
- 1、 受教育权与平等权的关系27
- 2、 义务教育阶段平等受教育权:教育机会的平等27-29
- 3、 教育机会的平等: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29-31
- 二、 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不平等现象的分析31-41
- (一) 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不平等现象概述31-32
- (二) 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不平等现象具体表现32-41
- 1、 地区不平等32-34
- 2、 城乡不平等34-35
- 3、 校际不平等35-36
- 4、 民族不平等36-38
- 5、 “农民工子女”与“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不平等38-41
- 三、 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平等保护的实现41-61
- (一) 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平等保护的现有成果及存在问题41-47
- 1、 成果总结41-42
- 2、 问题分析:受教育权法律救济体制不完善42-47
- (二) 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平等保护的实现47-61
- 1、 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的可诉性47-51
- 2、 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平等保护的法律救济制度的建构51-61
- 结语61-63
- 参考文献63-66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66-67
- 后记与致谢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龚向和;论受教育权的可诉性及其程度[J];河北法学;2005年10期
2 申素平;;我国公民受教育权利的法律保护[J];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02年00期
3 郑贤君;;论公民受教育权的宪法属性——兼议社会权利的宪法地位[J];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03年00期
4 谭细龙;;论我国教育法制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08年00期
5 马怀德;;修改行政诉讼法需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6 袁连生;;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经费负担政策的理论、实践与改革[J];教育与经济;2010年01期
7 汤尧;;论教育公益诉讼的提起条件[J];教育科学;2006年06期
8 钱国平;教育公平的法律保障[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淑贞;论受教育权[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皓;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权的平等保护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49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14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