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论平等的言论自由

发布时间:2021-05-08 10:31
  人,生而可以言论,但是,从言论到言论自由不是一个当然的过程,而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一个基本的价值取向,这就是平等的自由。平等源于自然法理念之公平与正义,是人心最易感受的价值概念。平等的内涵经历了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两个阶段,此相对应,言论自由的价值取向也由形式平等走向实质平等。承认公民应该拥有合乎社会正义及人类尊严的平等权利,并且以宪法层次来肯定这种权利,是人类精神文明高度的表现。这是形式平等的表现,也是实质平等的基础。但是,由于国家只凭法律形式上的自由及平等,并不能保证每一个公民都能获得最大的福祉。法律虽然保障个人的言论自由,但是仍然会有权利对权利的侵犯,引发社会出现两级分化现象,最终可能产生权利的不平等情况,并使言论自由成为只是徒具形式的自由。这样一来,民主法治国理念及制度将面临严重的危机。所以国家应当明确言论自由的目的和归宿就是实质的平等,将法治概念从形式意义法治国引向实质意义法治国,并且做到:一方面,必须原则上大力维护个人的自由,并由公民依自己的能力发挥其法律权利。另一方面,国家也应在维护自由体制和民主体制的情况下保障个人的实质平等,即,在个人无力达到幸福状况...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言论自由的释义
    1.1 言论自由的相关概念
    1.2 言论自由的历史沿革
        1.2.1 禁锢时期
        1.2.2 萌芽时期
        1.2.3 兴起时期
        1.2.4 优位时期
    1.3 言论自由的价值取向
    1.4 言论自由的应然属性
        1.4.1 政治性
        1.4.2 基本性
        1.4.3 相对性
        1.4.4 积极性
第二章 言论自由的不平等分析
    2.1 不平等的来源
        2.1.1 主体因素
        2.1.2 社会因素
        2.1.3 自身因素
    2.2 不平等的实质
    2.3 不平等的矫正
        2.3.1 矫正的主体
        2.3.2 矫正的途径
        2.3.3 矫正的宪法依据
        2.3.4 矫正的原则
第三章 平等的言论自由的实现途径
    3.1 实体保护
        3.1.1 直接保护
        3.1.2 间接保护
    3.2 程序保护
        3.2.1 程序保护的功能
        3.2.2 程序保护的前提
        3.2.3 程序保护的要求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德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J]. 周佑勇.  行政法学研究. 2004(02)
[2]表达自由:言论与行为的两分法——从国旗案看美国最高法院的几个原则[J]. 邵志择.  美国研究. 2002(01)
[3]论言论自由的保护[J]. 李忠.  法学论坛. 2000(02)
[4]言论自由与社会发展[J]. 刘海年.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5)



本文编号:31751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1751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1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