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型立法的运用及其规则设置
发布时间:2021-05-08 13:04
回应型立法方法源自于源于伯克利学派的"回应型法"理论,是立法机关面对社会快速变迁,为了积极回应社会公众诉求,以牺牲法律的稳定性为代价所采取的一种折中式立法方法。目前该方法已在各国立法中得到普遍践行。作为一种围绕社会公共需求而发生效用的立法方法,回应型立法方法展现出目的性、灵活性、整合性三种属性,并结合我国的立法实践,分化为回应型创设方法、回应型修改方法、回应型修改方法三种立法方法类型。为了规范回应型方法的立法运用,我国应当以目的正当性作为该方法的运用原则,做好立法决策的科学性,并兼顾回应方式的灵活性。
【文章来源】: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20,(05)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回应型立法方法概述
(一)回应型立法方法的基本含义
(二)回应型立法方法的优势
(三)回应型立法方法与问题导向型立法的概念辨析
二、回应型立法方法的法律属性
(一)目的性
(二)灵活性
(三)正当性
三、回应型立法方法的类型
(一)回应型创设方法
(二)回应型修改方法
(三)回应型废止方法
四、回应型立法方法运用规则的设置
(一)坚持目的正当性原则
(二)做到立法决策的科学化
(三)兼顾回应方式的灵活度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问题导向式立法”:一个经济法立法趋势[J]. 尹亚军.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7(01)
[2]2015年《立法法》修改背景和主要内容解读[J]. 武增. 中国法律评论. 2015(01)
[3]论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实验主义进路——以19782013年土地立法为样本的分析[J]. 张玉洁. 时代法学. 2014(02)
[4]从劳动教养制度废止看违法行为矫治法出台[J]. 宋鹏飞,王振海.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1)
[5]社会变迁中行政授权的法理基础[J]. 关保英. 中国社会科学. 2013(10)
[6]“敌人刑法”思潮影响下的刑事诉讼法修改——新《刑事诉讼法》修法理念的解读与深思[J]. 陈珊珊. 东方法学. 2012(04)
[7]守卫抑或僭越——“伯克利观察法”视角下的中国二元户籍制度改革[J]. 韩央迪. 兰州学刊. 2008(06)
[8]从收容遣送到救助管理[J]. 王申. 法学. 2003(07)
[9]什么是政治的合法性?[J]. 让—马克·思古德,王雪梅. 外国法译评. 1997(02)
本文编号:3175386
【文章来源】: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20,(05)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回应型立法方法概述
(一)回应型立法方法的基本含义
(二)回应型立法方法的优势
(三)回应型立法方法与问题导向型立法的概念辨析
二、回应型立法方法的法律属性
(一)目的性
(二)灵活性
(三)正当性
三、回应型立法方法的类型
(一)回应型创设方法
(二)回应型修改方法
(三)回应型废止方法
四、回应型立法方法运用规则的设置
(一)坚持目的正当性原则
(二)做到立法决策的科学化
(三)兼顾回应方式的灵活度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问题导向式立法”:一个经济法立法趋势[J]. 尹亚军.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7(01)
[2]2015年《立法法》修改背景和主要内容解读[J]. 武增. 中国法律评论. 2015(01)
[3]论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实验主义进路——以19782013年土地立法为样本的分析[J]. 张玉洁. 时代法学. 2014(02)
[4]从劳动教养制度废止看违法行为矫治法出台[J]. 宋鹏飞,王振海.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1)
[5]社会变迁中行政授权的法理基础[J]. 关保英. 中国社会科学. 2013(10)
[6]“敌人刑法”思潮影响下的刑事诉讼法修改——新《刑事诉讼法》修法理念的解读与深思[J]. 陈珊珊. 东方法学. 2012(04)
[7]守卫抑或僭越——“伯克利观察法”视角下的中国二元户籍制度改革[J]. 韩央迪. 兰州学刊. 2008(06)
[8]从收容遣送到救助管理[J]. 王申. 法学. 2003(07)
[9]什么是政治的合法性?[J]. 让—马克·思古德,王雪梅. 外国法译评. 1997(02)
本文编号:31753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175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