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言论被刑事追诉案例的宪法学思考
发布时间:2017-04-27 16:05
本文关键词:因言论被刑事追诉案例的宪法学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2004年我国“人权入宪”以来,我国的法治程度不断提高,公民的权利意识日益增强。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且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因此各种激烈的社会矛盾依然普遍存在。近年来一类“因言获罪”案件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成为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法律问题。本文试图通过“陈福平案”引出问题,并对解决该问题提出初步建议。 从宪法视角来看,“因言获罪”案件的实质是公民的言论自由与国家对言论管制的冲突。言论自由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对言论自由的保障从广义上具有保护和限制两个维度。在我国尚不存在宪法诉讼制度的现实下,实现对言论自由的保护依赖于其他部门法的具体规定。刑法在对言论自由的保障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刑法与宪法就言论自由保障这一问题存在明显的价值取向衔接失当,这也是“因言获罪”案件产生的重要原因。要想妥善解决此类案件需要明确言论自由的法律边界。在确定言论自由的法律边界时应当寻求理性地法益平衡,而理清权利义务的对应关系是设定这种法益平衡的关键。
【关键词】:言论自由 基本权利 权利保护 法益平衡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政法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1;D924.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6
- 引言6-8
- 一、选题的缘起、目的及意义6-7
- 二、本文的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7-8
- 第一章 宪法视角下的“陈福平案”8-11
- 一、“陈福平案”始末8-9
- 二、宪法视角下“陈福平案”的争议焦点9-11
- 第二章 对言论自由权利保护的价值取向分析11-16
- 一、言论自由权利的属性及其价值11-13
- 二、宪法对言论自由权利的保护方式及价值取向13-16
- 第三章 对我国言论自由权利保护方式的反思16-23
- 一、刑法介入言论自由保护的原因16-17
- 二、从“陈福平案”看我国对言论自由保护方式的不足17-18
- 三、完善刑法对言论自由的保护需要明确言论自由的法律边界18-23
- 第四章 完善我国言论自由保护与限制的初步构想23-27
- 一、言论自由应在部门立法中得以体现23-24
- 二、在对言论自由权利加以保护的同时应当对其进行合理的限制24-25
- 三、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宪法救济——为言论自由提供有效的救济途径25-27
- 结论27-28
- 参考文献28-31
- 后记3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炳烁;言论自由的限度理论[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李怀德;;论表达自由[J];现代法学;1988年06期
3 杜承铭;论表达自由[J];中国法学;2001年03期
4 李先波,杨建成;论言论自由与隐私权之协调[J];中国法学;200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海新;公民表达权及其保障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崔明伍;欧洲人权法院表达自由判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汪梦;论网络诽谤的政府规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本文关键词:因言论被刑事追诉案例的宪法学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09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30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