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联邦宪法的人权保障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俄罗斯联邦宪法的人权保障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当今世上,人权保障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俄罗斯联邦人权的宪法保障,也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进行的。1991年底,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独立。1991年11月22日,俄罗斯联邦通过了《人和公民的权利与自由宣言》,宣布接受国际法上公认的人权原则和准则。1993年12月12日,俄罗斯联邦以全民公决的形式通过了《俄罗斯联邦宪法》,明确宣布“人、人的权利和自由是最高价值”,将“人权至上原则”确认为宪法的核心价值原则,并为此建立起了配套的人权保障机制,极大地促进了俄罗斯联邦人权保障的发展。回溯历史,人权保障理念和“人权至上原则”在俄罗斯联邦的确立,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曲折的发展历程。早在1918年1月25日,当时的苏俄就通过了由列宁亲自起草的《劳动人民和被剥削人民权利宣言》,明确宣布了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在整个苏维埃时期,俄罗斯联邦作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也先后在其宪法当中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透过人权在俄罗斯联邦宪法上的变迁,可以发现俄罗斯联邦在人权保障理念上的转变,即逐步由国家主义向个人主义转变,由工具主义向目的主义转变,由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变。较之以往历部宪法,《俄罗斯联邦宪法》在人权及其保障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在规范内容上,一是以专章的形式规定了《人和公民的权利与自由》,在章名中不再显示“义务”字眼;二是将《人和公民的权利与自由》列为第二章,位列各国家权力机关之前;三是将享有人权的主体范围由“公民”扩展至“人和公民”,更加突出“人的权利与自由”;四是改变了人权规范的“顺序”,首先规定个人权利与自由、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然后再规定社会经济权利与自由、特定人的权利与自由、捍卫权利和自由的权利;五是明确将“承认、恪守和捍卫人和公民的权利与自由”规定为国家的义务。在保障模式上,俄罗斯联邦采取“折中型保障模式”,但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形成了一个从价值宣示到制度设计、再到权利救济的全方位保障人权的法治网络。《俄罗斯联邦宪法》从国家和个人的关系出发,明确规定了俄罗斯联邦人权的总统保障机制、立法保障机制、行政保障机制和司法保障机制,并由其联动对人权实施保障。首先,《俄罗斯联邦宪法》规定了俄罗斯联邦人权的总统保障机制。俄罗斯联邦总统是国家元首,在国家宪政结构中处于主导性地位。俄罗斯联邦总统是人和公民权利与自由的保障,其凭借自身的宪法地位,通过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或者联邦总统协调程序等机制达到“尊重和维护人权”的目的。此外,《俄罗斯联邦宪法》还规定了相应的辅助机制,包括俄罗斯联邦直属会议咨询性机构、联邦总统全权代表制度和联邦总统直属办事机构,由他们协助俄罗斯联邦总统履行保障人和公民权利与自由的庄严使命。其次,《俄罗斯联邦宪法》规定了俄罗斯联邦人权的立法保障机制。俄罗斯联邦会议(即俄罗斯联邦的“议会”),是俄罗斯联邦的代表机关和立法机关。作为立法权力机关,俄罗斯联邦会议主要通过制定联邦法律(联邦宪法性法律和联邦普通法律)以及批准和废除俄罗斯联邦国际条约的方式,具体落实宪法上规定的人和公民的权利与自由。此外,俄罗斯联邦还设立了俄罗斯联邦人权问题全权代表制度。俄罗斯联邦人权问题全权代表由国家杜马予以任免,通过审议俄罗斯联邦公民、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的控告来实现对俄罗斯联邦政府维护人权情况的监督,从而达到维护人和公民权利与自由的目的。再次,《俄罗斯联邦宪法》规定了俄罗斯联邦人权的行政保障机制。俄罗斯联邦政府行使俄罗斯联邦的执行权,是国家权力的最高执行机关。根据《俄罗斯联邦宪法》的规定,俄罗斯联邦政府通过宪法赋予的职权进行活动,其组织活动原则和重要职责就是采取措施以保障人和公民的权利与自由。同时,为了规范俄罗斯联邦政府的行为以防止其侵犯人和公民的权利与自由,俄罗斯联邦还通过了《俄罗斯联邦行政违法法典》,重在预防和惩处执行权力机关在执法过程中的违法行为。最后,俄罗斯联邦还建立了行政申诉制度和行政重新审查制度,通过借助于执行权的力量对人和公民的权利与自由进行救济和保障。最后,《俄罗斯联邦宪法》规定了俄罗斯联邦人权的司法保障机制。司法救济是人权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俄罗斯联邦的司法权力机关行使司法权,并通过宪法诉讼程序、民事诉讼程序、行政诉讼程序和刑事诉讼程序来实现对人和公民权利与自由的保障。此外,《俄罗斯联邦宪法》还规定了在穷尽国内司法救济之后可以诉诸于跨国人权机构的国际司法保障机制。据此,俄罗斯联邦人权的司法保障体系由宪法司法保障机制、普通司法保障机制和国际司法保障机制组成,共同担负起人权的司法保障职责。这其中,俄罗斯联邦宪法法院在人权的司法保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有权根据侵犯公民宪法权利与自由的控告或者根据法院的询问,依照联邦法律规定的程序审查在具体案件中适用的或应当适用的法律的合宪性,从而对人权进行直接而有效的保障。最后,尽管俄罗斯联邦检察机关在性质上属于“护法机关”,但它通过行使检察监督职能,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人权保障功能。《俄罗斯联邦宪法》在反思和总结之前历部宪法有关人权保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突出“人权至上原则”的宪法意义,更加强调对人权的宪法保障。它一方面将人和公民的权利与自由规定为国家的最高价值原则,另一方面还设置了相应的配套机制以切实保障人权。实践证明,俄罗斯联邦在人权保障方面已取得较大成效,其人权制度建设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对待。中俄两国既是邻国,又都是大国。中俄两国曾经有着几近相同的历史传统、政治制度和法治文化,目前又都处于社会转型期,面临着相似或者相同的法律变迁和法制改革问题。俄罗斯联邦在人权理念更新、人权理论出新、人权制度创新和人权实践革新的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有益经验,无疑能为同处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提供有益的启发和借鉴。自改革开放以来,对于如何进一步发展我国的人权保障事业并完善我国的人权制度建设,一直都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特别是我国在2004年修宪时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人权保障问题的关注。在此背景下,持续关注和追踪观察俄罗斯联邦宪法的人权保障机制问题,分析俄罗斯联邦在人权保障过程中的经验得失,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的人权保障事业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俄罗斯联邦(俄罗斯) 人权 人权至上原则 人权保障机制 总统保障 立法保障 行政保障 司法保障 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51.2;DD911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5
- 导论15-37
- 一、问题的缘起17-20
- 二、研究的意义20-21
- 三、文献的梳理21-31
- 四、研究的思路31-33
- 五、可能的创新33-37
- 第一章 俄罗斯联邦人权保障的宪法学阐释37-62
- 第一节 俄罗斯联邦宪法与“人权至上原则”39-51
- 一、俄罗斯联邦“人权”概念的规范分析39-42
- 二、俄罗斯联邦“人权至上原则”的确立42-48
- 三、俄罗斯联邦“人权至上原则”的体现48-51
- 第二节 俄罗斯联邦人权保障的宪法构造51-56
- 一、俄罗斯联邦人权保障的价值宣示51
- 二、俄罗斯联邦人权保障之“权利”51-54
- 三、俄罗斯联邦人权保障的制度安排54-55
- 四、俄罗斯联邦各人权保障机制间的逻辑关系55-56
- 第三节 俄罗斯联邦宪法的人权保障模式56-60
- 一、俄罗斯联邦宪法的人权保障模式选择56-58
- 二、俄罗斯联邦宪法的人权保障模式评析58-60
- 第四节 本章小结60-62
- 第二章 俄罗斯联邦人权的总统保障机制62-85
- 第一节 俄罗斯联邦总统保障人权的宪法基础64-67
- 一、保障人权是联邦总统法律地位的体现64-65
- 二、保障人权是联邦总统宣誓誓词的规定65-66
- 三、保障人权是联邦总统应尽的宪法义务66-67
- 第二节 俄罗斯联邦总统保障人权的宪法机制67-75
- 一、通过发表国情咨文指明人权保障之方向68-70
- 二、通过发布总统令而对人权问题进行保障70-71
- 三、通过行使其他职权对具体人权进行保障71-72
- 四、通过联邦总统协调程序对人权进行保障72-75
- 第三节 俄罗斯联邦总统保障人权的辅助机制75-83
- 一、联邦总统直属会议咨询性机构的人权保障功能75-79
- 二、俄罗斯联邦总统全权代表体系的人权保障功能79-82
- 三、俄罗斯联邦总统直属办事机构的人权保障功能82-83
- 第四节 本章小结83-85
- 第三章 俄罗斯联邦人权的立法保障机制85-103
- 第一节 立法权与俄罗斯联邦人权的宪法保障86-89
- 一、三权分立原则与俄罗斯联邦立法权87-88
- 二、立法权力机关人权保障的宪法依据88-89
- 第二节 俄罗斯联邦会议保障人权的宪法机制89-98
- 一、俄罗斯联邦立法权力机关的人权立法89-93
- 二、俄罗斯联邦人权立法的“合宪性控制”93-95
- 三、俄罗斯联邦人权保障的宪法程序规制95-97
- 四、通过行使其他职权而对人权进行保障97-98
- 第三节 俄罗斯人权问题全权代表与人权保障98-102
- 一、俄罗斯联邦设立人权问题全权代表的目的99-100
- 二、俄罗斯联邦人权全权代表的人权保障功能100-102
- 第四节 本章小结102-103
- 第四章 俄罗斯联邦人权的行政保障机制103-121
- 第一节俄罗斯联邦政府保障人权的宪法基础104-108
- 一、执行权、联邦执行权力机关和联邦政府104-106
- 二、联邦执行权力机关保障人权的宪法依据106-108
- 第二节 俄罗斯联邦政府保障人权的宪法机制108-115
- 一、通过确定方针政策总览人权保障工作之全局108-109
- 二、通过参与立法活动推进人和公民的人权保障109-110
- 三、通过颁布决议或命令执行上位人权法律规范110-112
- 四、通过行使其他具体职权保障人和公民的权益112-114
- 五、通过行使监督权保障人和公民的权利与自由114-115
- 第三节 俄罗斯联邦人权保障中的行政救济机制115-119
- 一、俄罗斯联邦行政申诉制度的人权保障功能116-117
- 二、俄罗斯行政重新审查制度的人权保障功能117-119
- 第四节 本章小结119-121
- 第五章 俄罗斯联邦人权的司法保障机制121-139
- 第一节 司法权与俄罗斯联邦人权的宪法保障122-128
- 一、司法权与俄罗斯的司法权力机关体系122-123
- 二、俄罗斯联邦人权司法保障的宪法依据123-124
- 三、俄罗斯联邦人权司法保障机制的类型124-128
- 第二节 俄罗斯联邦人权的宪法司法保障机制128-134
- 一、俄罗斯联邦宪法法院与人权宪法司法保障128-129
- 二、俄罗斯联邦宪法法院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129-130
- 三、俄罗斯联邦宪法法院保障人权的宪法职权130-132
- 四、俄罗斯联邦宪法法院审理人权案件的实践132-134
- 第三节 检察监督:检察机关的人权保障功能134-137
- 一、俄罗斯联邦检察机关的法律性质之辩134-135
- 二、俄罗斯联邦检察机关的组织活动目的135-136
- 三、俄罗斯联邦检察机关的人权保障功能136-137
- 第四节 本章小结137-139
- 第六章俄罗斯联邦人权宪法保障对我国的启示139-157
- 第一节 从价值理念层面进一步突出人权保障理念140-146
- 一、通过突出基本人权原则强化人权保障理念141-143
- 二、通过完善相关宪法规范强化国家保障义务143-145
- 三、通过增补基本权利规范完善人权保障模式145-146
- 第二节 从制度建构层面进一步完善人权保障制度146-151
- 一、通过实施人权行动计划推进人权的政策保障147-148
- 二、通过实施科学民主立法推进人权的立法保障148-150
- 三、通过坚持严格依法行政推进人权的行政保障150-151
- 第三节 从权利救济层面进一步完善人权救济机制151-155
- 一、“司法救济权”入宪与人权的司法保障151-153
- 二、人权的最高保障:宪法审查制度之完善153-155
- 第四节 本章小结155-157
- 结论:通过人权保障走向法治中国157-161
- 参考文献161-191
- 在读期间发表科研成果情况191-1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培英;;俄罗斯联邦宪法法院简介[J];人大工作通讯;1997年14期
2 曾尔恕;;从邦联到联邦——《邦联条例》与《联邦宪法》特点比较[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3 杨积讯;;美国《联邦宪法》的现代考验[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王立桩;;美国《联邦宪法》生效问题刍议[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年04期
5 刘向文;王圭宇;;俄罗斯联邦宪法法院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公民与法(法学版);2009年04期
6 程燕露;;联邦宪法何以青春常驻[J];才智;2011年34期
7 徐卫东;;美国开展纪念联邦宪法颁布200周年的各种活动[J];国外法学;1987年04期
8 朱正梅;试析美国从邦联制到联邦制的转变[J];苏州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9 曾尔恕;;从邦联到联邦——美国《邦联条例》与《联邦宪法》特点比较[J];私法;2011年01期
10 张剑平;谢龙娇;;论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制度[J];法制与社会;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侯学华;;1787年《联邦宪法》批准程序的辩论及其意义[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一辑)[C];2004年
2 杨积讯;;美国《联邦宪法》与政党政治[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英美法系及其对中国的影响[C];2008年
3 冯卓慧;;联邦德国当代司法制度中的几个特点[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司法制度的变革[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官丕亮;俄罗斯联邦宪法法院及启示[N];江苏法制报;2005年
2 张卓明 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斯科特案:一个悲剧性的判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王旭;美国南北战争的几个问题[N];光明日报;2005年
4 记者 王R
本文编号:3382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38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