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言论的宪法保护
发布时间:2017-05-01 15:10
本文关键词:论公言论的宪法保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公言论是指针对政府及其官员且涉及统治事务的政治性言论或者仅涉及公共利益的非政治性言论。本文主要讨论前者。公言论的自由是一种言论自由,与公民的批评权息息相关,是公民行使批评权的重要表现。但公言论作为批评权载体时却很容易与政府及其官员的名誉产生冲突,从而导致其倍受压制。本文分析总结公言论受压制的原因,根据公言论保护的理论基础与宪法规定,,对有关公言论的立法、执法、司法等问题的完善提出建议,以期探索出一条公言论的宪法保护之进路。
【关键词】:公言论 言论自由 批评权 诽谤罪 宪法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3
- 一、研究意义8-9
- 二、研究现状9-11
- 三、本文的选题说明与研究思路11-13
- 第一章 公言论的一般理论13-22
- 一、公言论理论的起源与发展13-15
- (一)公言论的起源13
- (二)公言论理论的发展13-15
- 二、言论二元性下公言论的判断标准15-17
- (一)言论的二元性15
- (二)公言论的判断标准15-17
- 三、公言论的宪政价值17-22
- (一)个人价值的实现18
- (二)培养公民责任意识18-19
- (三)实现权力制约19-20
- (四)促进民主制度的有序运行20-22
- 第二章 公言论受到压制的中国现象及其原因22-31
- 一、公言论受到压制的中国现象22-24
- (一)压制呈高发态势22
- (二)压制多以诽谤罪为手段22-23
- (三)压制的处罚方式多样化23-24
- 二、公言论受到压制的原因24-31
- (一)公言论与相关权利的冲突24-26
- (二)政治宽容度的不够26-27
- (三)诽谤罪立法过于宽泛和简单27-29
- (四)宪法的缺位29-31
- 第三章 公言论保护的理论基础与宪法依据31-38
- 一、公言论保护的理论基础31-34
- (一)基本人权的保障31-32
- (二)消极基本权利的积极保护32
- (三)人民主权原则32-34
- 二、公言论保护的宪法依据34-38
- (一)宪法第2条之第3款的规定34-35
- (二)宪法第27条、第35条和第41条的规定35-37
- (三)宪法第75条的规定37-38
- 第四章 公言论宪法保护的进路38-47
- 一、公言论保护的立法完善38-43
- (一)强化宪法规范在立法中的指导作用39
- (二)在立法中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39-40
- (三)诽谤罪的立法完善40-43
- 二、公言论保护的执法完善43-44
- (一)执法以尊重和遵守宪法为先行43-44
- (二)规范强制措施的执行44
- 三、公言论保护的司法完善44-47
- (一)依据宪法明确诽谤罪公诉的界限44-45
- (二)通过依宪解释适用法律45-46
- (三)强化司法独立性46-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3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53-54
- 致谢54-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健;;言论自由及其限度[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2 阎敏;;海峡两岸新闻诽谤罪之比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9期
3 欧爱民;;立宪主义语境下对我国宪法权利属性的考问[J];法学评论;2006年02期
4 郭延军;;地方“一把手”不可公器私用违法止“谤”——评山西稷山“诽谤”案的侦检审[J];法学;2007年06期
5 唐煜枫;;论诽谤罪成立之宪法限制[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于冲;;网络诽谤行为的实证分析与刑法应对——以10年来100个网络诽谤案例为样本[J];法学;2013年07期
7 上官丕亮;;杨兆龙先生“活宪法”思想探析[J];法学;2014年02期
8 上官丕亮;;论国家对基本权利的双重义务——以生命权为例[J];江海学刊;2008年02期
9 杜强强;;基本权利的规范领域和保护程度——对我国宪法第35条和第41条的规范比较[J];法学研究;2011年01期
10 吴汉全;;政府职能转变与权力制约机制建设[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本文关键词:论公言论的宪法保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91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39150.html